避免無意識情緒勒索:「自我察覺」是父母都該練習的一堂課
「有時候如果我想做的事情我媽不同意,她就會說自己有多辛苦,讓我覺得自己若不照著她的話做,就是很自私。」孩子與父母親之間的情感矛盾,心理師分享提升「自我覺察」的方法,讓愛不是單向抒發。
「有時候如果我想做的事情我媽不同意,她就會說自己有多辛苦,讓我覺得自己若不照著她的話做,就是很自私。」孩子與父母親之間的情感矛盾,心理師分享提升「自我覺察」的方法,讓愛不是單向抒發。
作為一個情緒勒索者,我在與 H 的互動中成長許多。想試著把這些互動寫成具體的文字,分享:作為一個曾經情緒勒索他人的人,對方什麼樣的互動方式真正幫助了我。
父母親的孝道期待,往往在不自覺之中使用「情緒勒索」的方法,往往造成彼此的糾葛跟傷害,通常會屈服於雙親情緒勒索的子女不會是自我意識很強、擅長功利主義策略來達成自我需求的人,通常都是十分在意父母、跟父母關係又愛又恨、常常希望能當個乖小孩的人,這樣的人最常使用的是自我犧牲或至少是自我妥協退讓較多的策略。
「因為害怕而持續讓步,換到的只是暫時的焦慮解除,與往後更多的害怕。但並不是愛。」如果你一直以來都讓愛情/親情/工作等等人際關係綁架你的人生,或許你該思考你內心有什麼樣的恐懼,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委屈,卻不敢說出來的人?
情緒勒索的互動循環,其實牽涉到三項非常重要的元素:自我價值感、罪惡感與安全感。也就是說,身為情緒勒索者,他們非常擅長做一件事情:貶低你或你的能力(自我價值),引發你的罪惡感,以及剝奪你的安全感。
家庭環境,將影響人的成長。從心理學角度看,你的爸媽是哪一種人格?又通常會有什麼樣的教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