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嚇、冷處理、我需要你愛我!親密關係裡的情緒勒索
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 這種雙方力量的較勁,就是一種「情緒勒索」。調整與摯愛之人緊張、有害的關係,從勇敢斬斷勒索、走出情緒的迷霧開始。
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 這種雙方力量的較勁,就是一種「情緒勒索」。調整與摯愛之人緊張、有害的關係,從勇敢斬斷勒索、走出情緒的迷霧開始。
你究竟想要擱多久?改天是要等到什麼時候?光這兩個問題,就可以讓彼此困在僵局裡。善意冷處理的態度,蔓延到最後,就是讓對方覺得你根本不在乎? 是冷處理;或是不在乎?
或許現在,妳身邊的好友已經一個一個步入禮堂;妳每一年累積收到的紅色炸彈開始越疊越高;妳的心情從替對方興奮,轉而替自己焦急;妳有點小煩躁,也不免開始擔心:「我的真命天子到底在哪裡?」妳也開始擔心會不會到了30歲,當大家都抱著小孩出席姐妹聚會,會不會只有自己還是小姑獨處?妳甚至開始擔心三十歲,妳會不會遇不到更好的他?而三十歲的約會又會是什麼樣子?
在茫茫人海裡遇見彼此喜歡的另一半是種運氣,而讓一段關係幸福的走下去卻需要努力。我們都有愛上一個人的能力,但是卻常常缺乏了與一個人走到最後的毅力。你希望未來的你們是互看不順眼還是甜蜜一輩子呢?來聽聽有40年經驗的兩性心理學家從關係的潛在殺手、關係常見的問題、長久且幸福關係的養成術切入,給你經營關係的具體建議!
womany X 水滴文化 王慶玲的愛情療癒課問題募集,挑選了十則妳們的愛情疑惑,讓我們一起重新信仰愛情。
「沒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怎可以妄自認為,人家只是指責父母親的教育方式不對呢?」我希望更多人重視,別去踩人家不愉快的陰影,能夠多些同理心,勿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論斷別人的人生,少些對外人的誤解跟評論吧。
同時間台灣從社群網路爆出輔大性侵事件被院長「權威處理」事件讓人震驚。去年,輔大巫姓學生在畢業典禮晚上與同學聚會,醉後遭學弟性侵。巫姓同學男友朱同學近日在臉書發表〈關於巫沛瑀的性侵事件〉一文,還清原委。說明在案發現場以及遭院長壓迫譴責的情形。
英國知名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曾提出「親子角色倒錯」的概念,這是指父母以鋌而走險或控制的手段,來獲得孩子的順服,並藉此希望得到內心的平靜或生活的穩定。這類型的父母希望孩子最好不要提出什麼要求,反而是能照顧父母、稱讚父母、愛父母等等。當孩子和父母的角色倒過來,孩子變成父母依賴的對象,就容易想要變得「有用」、「聽話」或「服從」,藉此獲得被愛。
身邊的朋友和社會支持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你只有一個人,一個可能的方式,是找一個舒適的位子坐下來,閉起眼睛,想像心中有一個關心你、照顧你、擁抱你的的內在大人,他緩緩的靠近你,蹲下來摸你的額頭,擁抱著你,然後說:「你辛苦了、你受傷了,不過你不需要害怕,因為我在這裡。」
作為一個情緒勒索者,我在與 H 的互動中成長許多。想試著把這些互動寫成具體的文字,分享:作為一個曾經情緒勒索他人的人,對方什麼樣的互動方式真正幫助了我。
激烈爭吵或冷戰,都是我們為了得到能量而演出的「控制戲」,這齣戲從我們小時候就開始了。當父母的心靈不夠健全,能量不夠充足,可能會下意識從孩子身上吸收能量,方法就是大聲斥責的「脅迫型」,或是咄咄逼人的「審問型」,孩子為了保護自己,就可能發展出封閉自我的「冷漠型」,或是苦苦哀求的「乞憐型」。
然而有種男人就是不好意思直接拒絕,便開始用不回你的 LINE 和微信冷處理,有的就會說我不想談戀愛之類的謊話,但其實這些話語的深層意思就是:我其實對你沒興趣,你可以走了。
開始出社會工作幾年後,你感覺到自己好像慢慢能找到一些人生的主控權。你正要開始屬於自己的人生,但同時間又發現,傳統社會觀念裡要求你也得設想如何回饋於父母。要對父母好,你很少質疑這件事。然而,如果它來自一種善意,為什麼卻常常充滿了壓力?你可能也曾經困惑,今天就來聊聊這些隱藏的焦慮,以及關於「孝順」的三個迷思。
聊八卦,本身不是一個問題,但打聽八卦,會出問題。
這是韓國首位出櫃導演李宋喜一,既第一部男同志愛戀電影《愛,不悔》後,相隔多年再度推出的相關題材電影,所以台灣電影名稱翻譯為《愛,不怕》
從小到大,我總不知不覺地在文學作品、偶像劇、日常生活中見到女性「撒嬌」,好像只要對男性聲音嬌軟一些、態度軟一些,很多事情就能順利地發生。於是,後來在親密關係中,我便常常無意識地向男友嘟嘴撒嬌,當有些時刻想讓男友順著自己一些時,便會口氣一改,用嗲嗲的聲音拜託男友做些什麼事,而大多時候,這都是有用的。
而在我小時候,我媽媽對我進行的一直是挫折教育,所有的行為都是「負激勵」的,幾乎沒有任何正面的鼓勵,唯一可以獲得表揚的時候就是考高分的時候。
有粉絲問我,能不能在耶誕節那天點播陳奕迅的〈聖誕結〉,因為她是在那天和前男友分的手,當時商場裡就循環播放著這首歌。三年過去了,每到聖誕這天,她都要不停地聽。我不知道這是一種雋永的撫慰還是一種麻木的傷害,但這首歌和這個人之間,構成了一種隱祕的連結。
身體被不尊重的碰觸後,時間就算過了一兩個月也無法忘記那噁心的感覺,即使到了現在過了兩三年,一想起那個男的,我便產生出一股憤怒、不爽,想去打他一頓的情緒。遇到這種事的當下不知道為什麼,我選擇的處理方式是也冷處理、自己忍耐吞下去。雖然我很熱衷在社群網站上跟大家分享自已生活上的快樂、不爽、悲傷等情緒,但從來沒有分享過自己被性騷擾的經驗。
以前的我可能會對她說:妳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現在的我會對自己說:妳要為妳曾經做的決定負責。既然我決定回來了,就要在這裡好好地過,好好地走,好好地生活。我旅居在外的朋友與妹妹,就是帶我行腳世界的雙眼;我最掛念的雙親,其實正是我最大的避風港。不論在哪裡,使上最大量的勇氣與最正確的態度,到哪裡也都可以生存不是?
同性課題絕對不只「Gay Right(同性戀權利)」,還包含異性戀者的幸福,當他們躲進婚姻裡,「受傷害的是同性戀者,也是異性戀者」,很多反同基督徒不曉得她們丈夫是同志,歐陽文風遺憾又痛心,明明不喜歡女人還結婚,為什麼?「因為教會告訴他,同性戀是錯的,是可以改變的。」愛應該是試著去理解別人的苦衷,而不是把氣出在同性戀身上。
刑法認定「計程車司機性侵乘客」屬於加重強制性交罪,即是衡諸計程車空間由駕駛人支配掌控、類似於密室,乘客將陷於無助、難以逃脫求救的狀態。
「快樂,不是從不吵架,在衝突的背後我們才能找到幸福。」
新黨主席郁慕明批蔡英文:「她單身,做事比較絕,危險程度超過陳水扁」;林郁方暗諷林昶佐:「頭髮比女人長,心理不正常」;丁守中酸吳思瑤:「坐四望五的女人,還敢說自己是思瑤姊姊。」
專訪《寂寞瑪奇朵》中倪安東、邱俊儒和盧學叡,聊各自的角色和如何面對寂寞。
對於剛分手的前任,我們總是懷著複雜的情愫,能這麼輕易就變成朋友嗎?還是你能夠劃清界線、給彼此冷靜期呢?或許你還是抱持著一些期待,期待對方改變、給對方時間變成你想要的樣子,而這樣的期待是否也阻礙了其他機會的到來呢?親愛的,你會跟剛分手的舊愛保持距離嗎?
523 我們在 w hotel 的我愛我自在節,如果你無法到現場,線上也想邀請你一起展開愛自己的練習。林志玲曾在接受訪問時說:「把自己愛好了,對的人就會來。」內容夥伴 Between 整理簡單的三步驟,讓愛自己變成生活中的感情練習。
大量難民為了躲避非洲、中東長期的戰爭迫害,意圖偷渡至歐洲沿岸。上週日,在利比亞北方又遇一艘滿載難民的偷渡船沈沒,700人遇難,目前只有28民倖存者,引發義大利官員與救助機構憤怒,甚至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也出面,要求更多歐洲人及國際組織能提出實際援助行動。
那個和你搞曖昧的對象,時常對你忽冷忽熱,讓你摸不著頭緒嗎?親愛的,其實說穿了,他就是沒那麼喜歡你!我們在投資時,都明白在適當的時機必須懂得認賠殺出,為什麼一遇到愛情就變得如此盲目?刪掉他的 LINE 吧!你值得把時間花在愛你的人身上。(延伸閱讀:女王犀利談愛,愛你的男人哪會讓你當小三)
印度再爆集體性侵案件,一名日本女學生被囚禁監禁長達一個月,再添印度強暴惡名。更讓人想起2012 年的引起世界譁然的「公車輪暴案」,將近三年時間過去,印度強暴案例卻不減反增,令人擔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印度誕生了新時代的漫畫女英雄 Priya Shakti,用自身的故事告訴印度與世界「強暴不是女人的錯,我們該制裁強暴犯,更該扭轉印度文化對女性的惡意對待。」看似輕薄短小的漫畫,乘載著可能改變的訊息。
親愛的,妳有察覺過自己的口頭禪嗎?這些不小心脫口而出的話裡面有沒有:「你應該......」呢?理所當然的三十歲,理所當然的溫馨接送情,理所當然的上班、下班。這樣覺得理所當然的心情,或許對於身邊的大家會造成些許壓力呢!從放下對身邊沈重的要求開始,或許妳就會發現生命中的陽光就在巷口轉角處等妳。
今天邀請到痞客邦媽媽凱莉,聊聊當快樂媽媽的秘密!凱莉說:「其實學會和孩子當朋友,媽媽好輕鬆,孩子也會好快樂。有時候媽媽多放手,孩子反而會走得更遠。我一直相信當2分的家長,培養98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