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冥想練習:減緩焦慮、提升睡眠品質
充足的睡眠可以讓我們更健康、更專注、更穩定,如果你有睡眠障礙,可以試試冥想練習,覺察自己、關愛身心。
充足的睡眠可以讓我們更健康、更專注、更穩定,如果你有睡眠障礙,可以試試冥想練習,覺察自己、關愛身心。
冥想是開啟一段「觀看自我」的時間,時間長度跟姿勢都能自行調整,也可以搭配輕柔的音樂幫助創造儀式感。
每一個思緒,就像是划過眼前的雲彩,而你是天空,無論氣象怎樣變化,天空永遠在那兒,永遠不變。
大腦也需要時間休息。現在的你不論在哪裡,不妨跟著「 1 分鐘簡易冥想法」,都來一起「深呼吸」~
一整天下來,你受情緒左右的時間,佔了幾成比例呢?如果你發現長期受情緒影響,或許可以試試看「冥想」。
吸引力法則指的是,你的想法本身將會形塑你身處的環境,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利用情緒與感覺影響想法,這些想法將會在我們的生命中自行實現。若你時常在腦海中想像充滿愛與深切幸福的人生,久而久之,你就應該會因為時常想像,而真的獲得充滿愛與幸福的人生。
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憂鬱症的成因涵蓋生理、心裡和社會等各種因素,所以預防的方法也要從生活的各種層面下手!
有時候,你覺得日子過得很忙碌,挺好的,每天都充實。 但到了每個夜晚,你總感覺疲倦緊繃,閉上眼睛卻無法得到好的睡眠,一覺醒來,全身緊繃疲倦。你試過按摩,嘗試各種療法,卻一點用都沒有。
那種感覺不是在說每一次傷心、生氣都有發洩情緒的動機與理由,而是能夠看到自己的情緒是不是被壓抑的,是不是真正的受到委屈了?當我能夠覺察到自己的心,體驗過情緒的高低起伏,就能夠在回到中心的不偏不椅之後,將所有情緒都帶回到中性。沒有所謂的好與壞,情緒都有適當的抒發管道,有意識的釋放出來之後也是一種越來越接近中心的本質。每種情緒都是不同的能量,當我不害怕、不吝惜去表達與看見那些情緒能量,也就越來越能夠接近自己,越來越能夠穿透自己的情緒本身,進而能夠有更大的同理心去擴及到其他人身上。
冥想的好處有大量文獻記載。冥想能減輕壓力、提升愉悅感。研究顯示冥想能增進工作記憶和保持專注的能力。冥想甚至能使大腦部位更厚實、更強壯,就像運動鍛鍊肌肉那樣。
如果你問前幾年的我,我是一定會拒絕冥想這種活動的,畢竟坐在那兒一動不能動怎麽看都是一件無趣又無用的事。 但遇到 Dustin 改變了我的想法。Dustin 是一個美國人,他的老師是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在過去四十年的時間裡,這位教授都在進行著關於冥想的學習和研究。在 Dustin 的帶領下我第一次嘗試了冥想(由於每個人的冥想體驗都是不同的,我在這裡不去分享我的冥想感受)也閱讀了一系列相關的研究文獻。
瑜珈可以柔美,也可以剛強,是一種和身體的對話與心靈沉澱,更是尋找自我的美麗過程。期待大家能在瑜珈的冥想世界裡找到更棒的自己 !
參加 10 天的內觀修行,當每天間斷地靜坐冥想 11 個小時,身心靈將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哈佛神經科學家、暢銷小說《我想念我自己》作者莉莎・潔諾娃寫給每個人的記憶全書,破解對記憶的誤解與迷思,並提供保健記憶的簡單方法。
面對失戀、待業、疫情等打擊,讀者透過瑜珈練習,探索內心的恐懼,突破自我框架,成為最快樂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