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你的內在小孩:面對負面情緒的三個練習
你的內在小孩是渴望公平與同等的愛,他多麼希望放開一切的擔憂、真實表達自己的感受,他是多麼想要被你聽見、被他人聽見。你要做的,就是練習伸出手了,伸出手去請求協助。
你的內在小孩是渴望公平與同等的愛,他多麼希望放開一切的擔憂、真實表達自己的感受,他是多麼想要被你聽見、被他人聽見。你要做的,就是練習伸出手了,伸出手去請求協助。
內在孩子的概念最初是由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所討論,1940 年首次出版《兒童原型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Archetype) 中,以 child within 指稱兒童原型,他研究自己內在著孩子般的情感後而提出。第一位正式使用「內在小孩」(inner child)的則是米西迪(Missildine),在 1963 年於《Your Inner Child of the Past》一書所提及。
內在小孩是什麼?大人更要知道內在小孩?諮商心理師蘇絢慧帶你認識內在小孩,愛自己從理解、認識自己開始。
直到後來,我真正意識到:父母對我們童年的影響,是他們過去的課題,長大後的我們如何安慰內心小孩,是自己現在的課題。內在小孩伴隨我們長大,成為我們靈魂的一部分,因此,去覺察這些線索,療癒內在小孩則成為我們一生的修行,不可忽視也急不得。
無論內在小孩的目標和夢想有多微小,或是聽起來多愚蠢,或是你有多抗拒,就去做吧。一天一點點,心中空蕩的感受會慢慢被填滿。
很生氣的時候怎麼辦?先正視情緒,然後讓「內在的小孩」顯現,拍拍他、抱抱他、告訴他:「你做得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