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的「厭女」情結:交友軟體上的拒C文化
談論台灣男同志潛在的「厭女情結」,分別就男同志圈內的厭女與男同志圈外的厭女論述。
談論台灣男同志潛在的「厭女情結」,分別就男同志圈內的厭女與男同志圈外的厭女論述。
這麼多的交友軟體,當然鎖定的客群也都有所不同,例如異性戀有 Tinder、Paktor、Goodnight,男同志也有 Jack'd、Grindr、Scruff 等,但⋯⋯女同志呢?難道只有 BBS 跟 2GIRL 可以用嗎?
於是我開始迷上交友軟體,一開始用 beetalk,還真的被直白的約炮嚇到了,後來有一陣子迷上 wootalk,以為沒有照片,單純用文字聊天至少可以更看得見彼此的內心,就這樣遇見一個聊得很投機的男生,交換 LINE 後又聊了一陣子,我們見了面,也發生關係,沒想到他很紳士地送我回家之後就從此人間蒸發,那幾天我不斷在線上找他的人,卻一點也找不到,才發現原來文字也是一樣的空虛。
雖然我無法告訴你,一個更好的未來,到底什麼時候會到來,但是只有活下來,才有機會去目睹那個未來到來的可能——請不要太快放棄「世界會變好」的可能。
遇見他以後,你開始有一種「夫復何求」的感覺,不過有沒有「還沒有和他相遇」之前的那種生活?
你知道周蕙也使用過「交友軟體」嗎?究竟在現今充斥虛假的網路世界中,到底怎麼避免糟糕的感情經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