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我在作文寫下「最喜歡的人」,老師卻說男生喜歡男生是狗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老師出了一個作文題目「我最喜歡的人」。班上的同學都寫父親、母親、老師、兄弟姊妹或學校同學。只有我寫我喜歡鄰居家的一個男孩子。詳細的內容我已經忘了,我只記得自己寫我喜歡跟這個男孩一起走路上學,放學一起走路回家,他的眼睛很漂亮,我會偷偷親他,我很喜歡他。老師給了我這篇作文一個「丁」,而且在評語上寫:「男生不可以喜歡男生,這樣不是人,會變成狗,你想變成狗嗎?」

三采文化 2019/03/30 上午11:00:00

給迷惘的你:用這張圖表,找到你的興趣與專長

最近遇到許多朋友,不管是正要畢業或是打算轉職的,都對自己的人生感到迷惘,不確定喜歡什麼,適合做什麼,更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在哪,到底為何而活?

Amazing 2019/06/17 下午 3:00:00

說話的藝術:講得多不如講得巧

知名主持人蔡康永說:「我不在乎說話之術,而是說話之道; 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說話之道無論應用在工作上,或是人際交往上,都很實用,要怎麼樣才可以讓人一聽就懂?絕對不是滔滔不絕,或者是將要說的東西背得一清二楚。說話,是溝通、是交流、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將對方放在心上,互相產生信任,才能有好的表達基礎,傳遞正確的目標訊息。

高寶書版 2014/07/17 上午 1:20:00

愈早遇到愈好!這五個挫折讓你成為更好的人

親愛的,你曾經想過嗎?三十歲,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三十歲,是不是一定得怎麼樣不可?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在三十歲前我們經歷過的一切種種,都更引領我們接近自己心中的答案。而三十歲前,有很大一部份時間,我們都在挫折中打滾。

Charming Brand Talks 2014/08/26 上午 4:11:00

這些女人的流產日記,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墮胎

創立流產日記是因為,我想要改變,改變人們對『墮胎』的刻板印象,不再視墮胎是一件恥辱的事。

Abby 2014/09/26 上午10:03:00

因教育被槍擊的17歲女孩馬拉拉獲諾貝爾和平獎感言:「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堅強」

womany 編按:如果你還沒認識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最年輕得主馬拉拉,我們想為你介紹這個勇敢的17歲女孩。這個年紀的她,面對著槍口卻依然說出:「我要為這些不能上學的小孩發聲!」從馬拉拉身上,我們重新懷抱希望,並且了解,只要多一點點堅持,世界就可能不一樣。(同場加映:我是馬拉拉,因爭取教育而被射殺的女孩)

Abby 2014/10/11 上午 3:03:00

寫一封信給即將畢業的你:缺乏經驗,就是最珍貴的禮物

就要畢業了,你的焦慮不安與期待興奮,我們都明白。拿到畢業證書之後,我們不再只能用學歷定義自己。踏出校門這條並不輕鬆的路上,整理三個來自不同領域的她們的畢業提點,摸索未來與想像自己的此刻,你並不如你所想的孤獨。給你有勇氣去摸索未知,有動力去改變世界,有資格去相信自己的力量。(推薦閱讀:20 歲,迷惘得剛剛好)

Audrey Ko 2015/06/10 上午11:20:00

25歲女兒寫給母親的一封信:我多希望,把你消失的人生還給你

我長大的過程,聽過媽媽有意無意叨念我,不要太早結婚,不要太早生小孩,說不定她自己也從來沒想過,原來生了小孩之後,她的人生會結束得這麼早。她少女的日子像連載漫畫突然停刊,轉型成育兒雜誌,剩下很長時間的把屎把尿,哄小孩睡覺,送小孩上學,接小孩下課,送小孩離家,催小孩回家,她沒有後路,只好提醒自己的孩子,多想一下未來這條路要不要這麼走。

Audrey Ko 2016/05/04 下午 8:01:00

婦女節精選|艾瑪華森十句精彩的性別宣言:如果你相信平等,你就是女性主義者

在婦女節這天,Emma Watson 指出女性主義不等於厭惡男性,舉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義者。

Audrey Ko 2015/03/09 下午12:06:00

面對、戰勝、擺脫「恐懼」,你才是掌控自己生命的人

一切就從決定不讓恐懼症扎根更深開始,恐懼只會讓人無法發揮潛力。如果自己一個人做不到,就找別人幫忙,千萬不要輕言放棄,不要讓過度的恐懼主導你的生命。勇於發現恐懼症的根源,就算一開始會痛苦,但不管多麼難以突破,都要堅持到底,不斷探索自己情緒的深處,看清楚恐懼的真面目。你有能力自由自在地生活,只要你決定要自由,自由就會為你而來。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2014/09/16 上午 7:03:00

如何認識自己?畫出自我認知的四個象限

提高自己的情感能力,必須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有一種無關優劣的「不同」。而在全世界六十多億人當中,你最需要知道的一個「不同」的人,就是你自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自我認知」。

寶鼎出版 2018/12/15 上午 9:00:00

如何療癒內在小孩?你可以這樣做,向童年的自己伸出援手

權威者的批評傷害到了我的內在小孩,或許讓評斷自我價值的標準,交由自己而不是別人,才能為自己好好生活。

讀者創作 2023/03/28 下午 8:30:00

心理師為你選書|《給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的妳》:將批判的聲音轉弱,別讓沒自信阻擋人生

沒有自信一直是許多人的困擾,你也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嗎?建立自信是一條漫漫長路,快看有什麼推薦方法!

莊博安(Wesley) 2022/03/22 下午10:30:00

《殭屍校園》的三層寓意:最可怕是人性,「半屍」代表善惡選擇,正義也有倫理問題

《殭屍校園》描述在高中校園爆發喪屍病毒,在校園霸凌與人性善惡的抉擇之下,主角們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命運?

塔羅筆記 2022/02/25 下午10:30:00

周蕙的豁然筆記|從害怕獨處到享受獨處,卸下面具,只迎合真正的自己

人生有三件事情,必須在獨處之中進行:一閱讀;二寫作;三信仰。在獨處之中你能卸下一切做回真正的自己。

周蕙 2021/11/15 下午 9:30:00

肆一專文|無法成為你期待的樣子,我不抱歉

無論別人怎麼評價自己,最重要的始終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再親密的人也無法擁有你的人生。

三采文化 2021/08/24 上午12:30:00

「我選擇,所以我當責!」奧運選手教我的事:你永遠可以挑戰自己,去到此生的最遠地方

東京奧運中運動員除了輸贏,還教會了我們什麼?從戴資穎、楊勇緯等人身上我看見了:我選擇,所以我當責。

Amazing 2021/08/05 下午 6:30:00

我征服不平等的故事|努力從不平等中創造平等,度過黑夜,天總會亮的

女人迷【敬未來・近未來】特別企劃,邀請曾經歷性別不平等的讀者,寫下自己的生命故事。讓文字化為力量,陪伴有過相同經驗的每個你。

女人迷原創製作所 2021/07/22 下午 7:30:00

疫情期間的內觀自省:我們過去活得快樂嗎?有覺得這個生命值得一活嗎?

台灣疫情爆發,許多人的生活型態隨之改變,也多了與自己相處的時間。這個時候,我們是否能好好地整理自己?

Amazing 2021/05/27 下午10:30:00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談關係裡的自由:終有一天,我們不需要承載任何人的焦慮

今年大學學測的作文題目「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荔枝小姐回想她、冰箱與母親之間的關係,複雜而盈滿情緒。

荔枝小姐 2021/01/26 下午 7:30:00

職場生活有八成都在「寫」?給大人的寫作練習題:從這 3 訣竅開始!

寫作能力好,可以早點下班,也可以早點升職,如果寫作能力不好,可能就是提早離職,就算是新進職員也不例外

采實文化 2020/12/11 上午11:30:00

三十歲後,開始學跳舞會太遲嗎?三個給舞蹈初學者的建議

「用舞蹈去減肥」,這個思想本質上並沒有任何錯誤。畢竟「跳舞」是一種非常有效率的有氧運動,對燃燒脂肪,雕塑身材有很大的幫助。可是在這個想法背後,作為輕熟女的你,在學舞前,更應該要問為什麼在主流論述中「女性跳舞的目的總是要圍著『減肥』打轉?」;「是誰不斷有意無意地貫輸女性做任何訓練,也必須配備有『減肥的功能性』才算是好?」;「為什麼瘦就是美和好,胖就是醜和惡」?

ZENDANZ ┃Style Workout. Better Result. 2020/06/24 下午 4:30:00

心理學治療法:畫一個你內心的房間,想想現在裡面缺什麼?

你聽過心理治療中的「畫房間」法嗎?透過你畫下的房間,包含怎麼擺設、選擇放哪些東西、空間如何設計等,其實都透露你的性格特質。

讀者創作 2020/06/11 下午 5:00:00

《閒情.偶寄》:每個人心裡,都有一處荒蕪的小庭園,等待被灌溉

有著「劇場頑童」稱號,卻老自稱大叔的導演王嘉明又要推新戲了。他形容導演像偵探,要抽絲剝繭,拆解過程;又說自己是「相親」型導演,三番兩次將傳統崑曲導入地理學觀、語言學,在看似駁雜之中屢創新意,讓人為之讚嘆。這回,他要以明末清初文學家李漁「閒情過日子」的生活哲學作為靈感,結合崑曲、南管與新媒材裝置,書寫劇場版的生活美學誌──《閒情.偶寄》。

臺中國家歌劇院 2020/03/25 下午 1:30:00

壓力太大,我就好想逃!心理學:面對壓力,能防止你變「笨」

面對壓力,你是哪一種人:選擇愈戰愈勇?不知不覺逃避拖延?如果你想更好的迎戰壓力,心理學研究 5 個有效影響大腦的方法,不只幫助你接受挑戰,還能防止變笨。

KnowYourself 2019/09/04 上午 9:30:00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對家的傷害有多大?

在社會層次,回到我們熟悉的華人的成長教育體制,是以父家長制為中心,在家以父為長,在學校則以師為尊——孩子不應該懷疑父母的所行所言,他所做的,都是為了你好。而心理學上舉例而言,在處理母愛創傷前,蘇珊.佛沃就先提出了「質疑母愛是種禁忌」的普遍心理感受。她指出孩子通常不會懷疑母親對自己的愛,就算哪天你覺得母親「怪怪的」、你發現她根本不會愛人,對你只剩傷害,但整體社會對母愛仍存在堅固的信心 。但這種認為「家長永遠是對的」的概念,讓孩子轉而只能懷疑、責備自己,或者落得孤立無援。

Shanni 2019/05/15 下午 6:00:00

【生活小姐】當妳活出自己的姿態,妳就是經典

人們總喜歡追求「經典」,但經典到底是什麼?又該由誰定義?其實,活出自己的模樣,妳就是獨一無二的經典。

Charming Brand Talks 2019/05/09 下午 5:30:00

夢想心理學:你是追逐夢想,還是實現夢想?

兩種對夢想態度的描繪,形成一種有趣的對比。首先,《風起》中的這句話甚至沒有把「夢想」兩個字放在句子裡頭,它至多是表達「(在夢想的路上),若災難來了,就先努力活下去吧!」的態度,而這種「盡力去面對眼前問題」的精神,確實使男女主角都達成夢想(堀越二郎打造了心中理想的飛機,里見菜穗子即便身患重病,亦與愛人結婚)。

哈理斯 Harris|心理師 2019/03/07 下午 2:30:00

如何看待同性婚姻?家庭的核心是愛,而不是生育

這世上沒有什麼絕對的好壞和對錯,只取決於人對事情的接受程度,任何人無須對此做出任何評論。再從這拉回到主題,同志爭取的不就也是愛的本質?那大家有什麼好去阻止或歧視他人追求愛的資格呢?

讀者創作 2019/01/17 下午 3:30:00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向?從接受自己開始

我也曾迷失在找不到人生方向,在跌跌撞撞後發現,每個人所要的都不一樣,與其花時間尋找錯誤人生方向,何不先停下腳步,想一想你喜歡的是什麼並找到適合你走的路? 人云亦云的「理想生活」的目標通常都不會是你真正想要的,哪裡有風哪裡追最後只會落入死胡同路。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和你分享兩個觀念,如何在找到適合自己要走的方向。

讀者創作 2019/01/11 上午11:00:00

美國女大法官的愛情故事:只有他在乎我有腦子

馬丁・金斯伯格(Martin D. Ginsburg)和茹絲・貝德(Ruth Bader)看起來南轅北轍──他高大、她瘦小;他出身富裕家庭、她不是;他樂觀無憂、她卻擔心這擔心那的──但這兩人在康乃爾大學校園相遇後愛上彼此,更精確的說,是愛上彼此的腦袋瓜。

UDN 2018/11/21 上午 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