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慈專欄|完成了人生清單,生命還可以追求什麼?
當我發現他正在練習的課題時,我才意識到我與他之間的差別。現在的我,仍處在不斷探測世界、體驗刺激、建立外在連結的時刻,我仍然在探索選項,想知道自己活在怎麼樣的世界裡,也想知道自己能用什麼姿態活著。然而這樣不斷探索狀態的我其實活得相當忙碌,不管是生理上因忙碌而疲累生病,或是心理上因忙碌而焦慮緊張,我的身心狀態並不特別健康。
當我發現他正在練習的課題時,我才意識到我與他之間的差別。現在的我,仍處在不斷探測世界、體驗刺激、建立外在連結的時刻,我仍然在探索選項,想知道自己活在怎麼樣的世界裡,也想知道自己能用什麼姿態活著。然而這樣不斷探索狀態的我其實活得相當忙碌,不管是生理上因忙碌而疲累生病,或是心理上因忙碌而焦慮緊張,我的身心狀態並不特別健康。
通過一步步列清單,回顧我們看似豐富實則混亂的人生,將膨脹式的模式和問題簡化。因為列下了這些清單,我們能在物質、工作安排、人際社交、自我期許各個方面,獲得了更清晰的思緒,幫助我們思考未來想要的生活、家庭與工作。
想活出人生的方向,找到生命的天賦,4 個心法到做法公開!
而在 1967 年,86% 的大學生認為「發展一個有意義的生活」非常重要,到了 2005 年,卻只有 52% 的學生這麼認為。物質追求上升,意義感追求下降:這個趨勢就是青年危機的禍首。根據 Linkedin 對 25 到 33 歲的大型調查,61% 說「找不到自己的熱衷」是他們的主要焦慮來源。另外,有一半覺得「比不上更成功的同儕」造成他們很大的焦慮。足足 59% 的受訪者也表示,曾經對人生感到茫然,缺乏方向感。
親愛的,你也曾經因為「年紀」而讓追尋夢想的腳步停歇嗎?有些事你現在不做,就永遠不會做了。不要猶豫,憑藉著一股衝勁,在年輕累積你的戰鬥力吧!(推薦給迷惘的你:三十歲前,不做會後悔的七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