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感讓關係破了洞?三個方法撫平焦慮,比別人先對自己說「我愛你」
愛就像是從海上吹來的風,一路上遇見的空氣都會跟著一起變成風,有時候會停歇,但你就是海,所以不用害怕。
愛就像是從海上吹來的風,一路上遇見的空氣都會跟著一起變成風,有時候會停歇,但你就是海,所以不用害怕。
陳奕迅在淘汰裡頭那一句:「簡單的我愛你,你卻老不信」道盡了愛情裡頭的不安全感以及糾結。在愛情裡有一種矛盾的心理狀態,叫做「焦慮依戀」,對方越愛你,你越不信。明明愛著對方,卻用盡一切努力把自己築起高牆,把對方越推越遠,你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嗎?來看看皮皮的這一篇,為何我們越愛越小心翼翼?
你的愛情模式常常重蹈覆轍嗎?明明一直告訴自己,下次不可以再逃避,碰到問題時卻還是逃之夭夭?或者是,明明知道不能抓得太緊,要留點空間給另一半,卻又因為沒安全感而把對方嚇跑?親愛的,這一切很可能都和你的依戀形態有關。你是安全型、逃避型,還是焦慮型情人呢?用心理學來面對自己的問題,下一次,談一場更好的戀愛吧!(同場加映:越愛越小心翼翼?愛裡的不安全感)
心理學家 Winnicott 認為,當一個人自己沒有擁有過某種感受時,他也沒辦法接收到來自他人的相應的感受。就像關於愛的「接收開關」沒有被打開,此時,無論身邊有多少愛意環繞著,他都缺少一種情緒上的真實感,而沒有辦法真切地感到「被愛」。
若你在愛中容易沒有安全感,記得「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給」還有「每個人愛人的方式不一樣」。
這一生,我們不斷在愛裡練習如何愛一個人,也在愛的過程中,牙牙學步般地初識自己,愛是一場連綿不絕的成人式,我們開始學會愛得卑微是怎樣的滋味、開始探問自己為何總是不安、開始認清相愛相殺的事實,卻始終沒放棄探尋愛之於自己的意義。
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喜歡鑽牛角尖,為一件簡單的事情加油添醋,然後依據自己過度的想像去質疑另一半的行為,最後演變成控制慾。一等激情消退,對方很容易就會意識到你的不安全感而感到壓力,最後選擇離去。
安全感就是掌控感和確定感,即你要堅信這個人不會離開你,你們的關係是可控的。當你缺乏安全感時,你就懷疑他會離開你、拋棄你。根據投射理論:你害怕他拋棄你,是因為你先想到了拋棄他。你不相信他不會離開你,是因為你不相信自己不會離開他。所以他應該沒安全感才對,因為你是隨時會拋棄他的呀。
一張發票,一封簡訊,或是手機裡的照片,甚至從新聞報導看到伴侶出軌的證據時,當下自己的心也被敲碎了。親密關係發生外遇或被背叛,是人生重大打擊,然而,面對這樣的人生風暴,尤其當知道「你們很相愛」,面對痛苦與痊癒的路徑,卻是更靠近自己。
你常常覺得自己要被別人拋棄了。你很容易對關係是否能夠維繫下去產生擔心。你總覺得要找到愛自己的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你好不容易找到有人願意愛自己,就會努力地緊緊抓住對方。你常常覺得:「他/ 她果然不愛我,不然怎麼會這樣對待我。」你常常會有:「他/ 她這樣對我,乾脆分手算了。」的衝動。你焦慮起來時,會想要立刻見到對方。你焦慮時,會希望對方最好立刻把話說清楚。你常常會想:「他 / 她這麼好,為什麼會跟我在一起?」
你要相信,面對不堪的發生你仍能好好活下去。因為你沒有不安,你只擁有安全感:你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
總是不自覺地討好另一半、無法坦白自己真正的感受?這樣的焦慮行為,可能源自於童年經驗。
愈是想填補什麼,親密關係卻好像愈是失去平衡,那種張力緊繃無法消解的虐愛關係,就是「失控的愛」的樣貌。
被曾經最信任的人背叛很痛,但痛過之後還是要回歸生活,用時間和空間來哀悼失去的部分,迎接嶄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