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可能經歷三個階段:與他人共生,以他人為重,或者過著沒有他不行的生活模式;逐漸脫離共生,開始學會為自己著想,看見自我的界限跟範圍;到慢慢地再與他人融合的階段,那種你相信在過程中不會迷失自我,可以相信和依賴他人的生活模式。但偶而還是會敗給輿論的壓力。該如何克服「眾人皆婚我未婚」的困境,一起聽聽 Chloe 怎麼說。

「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看出這個人值得託付終身?」你眼神不安地看著我。

「你聽起來很擔心。」我靜靜地回應他。

「對啊!再不快點就要變高齡產婦了!」

 


(圖片來源:來源

單身是公害,是國安問題,還是早早成家好,還是早點生孩子好,一次次那些令人恐慌與焦慮與言語不斷放送,不斷播入你腦海的,是一個人在情人節自己吃飯,一個人在聖誕節時沒有另一個溫暖體溫的陪伴。

然後你開始自慚形穢,難道我這麼糟糕嗎?

他們會告訴你。

你知道你那個堂舅嗎?他就是後來都沒娶老婆,你看他現在生病了也沒有家人照顧他,之後也不知道走了之後誰來幫他……(好像一個人是無法過好生活,一定會生病,而且生病沒有人照顧)

你知道你那個姑婆嗎?你看看她,姑丈走了之後又膝下無子,常常看他一個人做在走廊上發呆,還是趕快生個孩子比較好,養兒防老啊!(所以我要趕快在30歲前生完兩個孩子,不然我要獨守青燈了)

一幕幕孤單、落寞、寂寥、悲苦的畫面,不斷在他們的話語裡呈現,在你心中形成恐懼的驅動,讓你不自主地責備自己,讓你亂了自己的步伐。恐懼,是最容易讓人不明所以的亂逃亂竄,造成嚴重的隧道視野,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對方,甚至在你絕望時,一片朽木都是快滅頂的拯救者。(寂寞孤單怎麼辦?寂寞與不安症候群:枯等別人安慰的現代人

「對阿,我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可是你不懂,你其實想找個聽懂你的人,也是要求高嗎?難道婚姻到最後是無話可聊的陌生人也可以?)

然而他們沒告訴你的是:

誰的婆婆是控制狂,先生是媽寶,婆媳之爭永遠先躲起來。不得已時才出來念老婆幾句,最後還是聽媽媽的話。太太感覺不被支持,每天一肚子牢騷。

誰的太太犧牲青春相夫教子,與先生的對話只剩下柴米油鹽與孩子的教養,二十年後孩子長大了,想追求自己夢想時,又遭到夫家的阻撓和冷嘲熱諷,為自己這些年的付出感到心碎。

誰的丈夫外遇了,卻因為他是家中經濟來源,太太選擇忍氣吞聲,為了孩子為了穩定的經濟繼續待在婚姻裡,卻為著婚姻的背叛感到痛苦與心力憔悴。

他們沒有說,但你都看見了,在你逐漸認識自己的過程裡,你逐漸經濟獨立,你逐漸懂得照顧自己,你其實知道你已經不用像上一代那般依附他人生存,但上一代那股對家族力量與家庭形象的擔憂,彷彿你需要有個家庭,才是完整。

推薦給你:結婚才能加入「成功俱樂部」?單身或結婚,我從來都不屬於誰

可是,完整一定要要有另一個人的存在嗎?在過去一人一半才是「伴」的概念,你怎麼聽都覺得可怕,你想要的是心的陪伴,而不是共生依存的陪伴,你想要支持的陪伴,而不是因為「伴」而處處為生命帶來限制。

所以親愛的,說到這裡,你還想要為了避免成為高齡產婦而急著結婚嗎?

我們都可能經歷這樣一個階段,從與他人共生,處處為他人著想,以他人為重,或者沒有他不行的的生活模式;逐漸到脫離共生,逐漸為自己著想,清楚自己是誰,看見自我的界限跟範圍;到慢慢地再與他人融合的階段,那種你已經相信自己,也相信在關係中你不會失去自己,你也可以相信和依賴他人的生活模式裡。

你有看見你在哪裡嗎?你清楚你想要什麼嗎?

你的心裡已經可以容納另一個人嗎?你已經可以信任並且依賴了嗎?

當你在不同的階段裡,就會吸引跟你相似狀態的人進到你的生活來。

如果你看到這篇文章,有很大的可能性你在一個脫離的過程中,脫離原有的價值體系,處在模糊、不確定、新的價值與意識形態確立的過程中,也就是你可能在自我覺醒的過程中,因此你會對自己對世界充滿困惑,因為來自社會或父母的聲音都在告訴你,趕快找個人結婚就沒錯,但你知道,你不要這種假性歸屬,為了結婚來讓自己在社會名份上有安全感,這種有一個對象讓你覺得至少不是一個人的安慰感,但更讓你恐慌的是,你知道有一天當你拿掉婚姻,你會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然後你發現,因為恐慌而結婚,卻也因為恐慌而在痛苦的婚姻中。(你一定要清楚人際界限是什麼!

所以,你渴望什麼?

你渴望一種,你真正想要的關係,而不是有人想要你要跟你結婚而已。
你渴望一種,你們有心靈和心智上的對談,而不是只談孩子而已。
你渴望一種,你們彼此平行,你可以放心地追求你的生活,而不是你是丈夫與妻子就需要不斷地犧牲與妥協,甚至被迫放棄渴望。

親愛的,我相信他們都是為你好,你也是這樣相信。然而在為你好的背後是擔心你孤苦伶仃嗎?還是又有其他,他們對自己生命的擔憂或不滿足呢?

如果你擔心了、困惑了,請你在一次回到自己身上,去看見你在哪裡,以及你渴望什麼,你才有機會找到你的真實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