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思考過家庭的意義嗎?與你分享一對同志的故事,家庭意義,或許不該只建構在父權的主導,而是建構於愛。

 


圖1:欣潔與陳凌合照

閱讀這個標題的時候,大家的心裡會有何感受?不管抱持著什麼理念,第一直覺應該很難感覺高興吧?在我們的社會中,「沒有爸爸的孩子」已經被貼上了「不幸」的標籤,在這個社會中長大的每個人,在未來人生的每分每秒,都會被這個暗示影響。就連我也不例外。

第一次「告知」我媽,我要和欣潔生小孩的時候,她的反應甚是經典。

「這樣小孩沒有爸爸耶,對他成長會有影響吧!」
「沒有爸爸,不會性別錯亂嗎?」

當下我自然努力地按捺著性子,好好對她曉以大義一番,而同行的另外兩人(我爸和我姐),則裝作沒聽到似地,決定不要介入我們的戰場。老實說,我對於護家盟式的質疑(就是家庭等於一夫一妻一生一世否則免談)真的懶得多講,可是一般人對於「父親」的存在,確實還有很重要的想像,究竟「父親」的意義為何?功能為何?又具有何種不可替代性呢?這是這篇文章中,我想與大家一同討論,也分享我的觀點,因為這個質疑雖不是專對我一人而發,但我的位置(相對於欣潔生母的角色),卻時常首當其衝。

推薦閱讀:想大大方方的出櫃,名正言順地說「嘿這是我太太」

傳統家庭中,父親的功能有二,其一,是經濟支柱,其二是陽剛的範本。他的功能,同時也建構了意義──傳統上認為,父親能提供相對於母親截然不同的角色,有助於健全幼兒的教養;請注意,是傳統上。先不論同志伴侶的角色分工全然超越異性戀想像,不如大家回憶一下自己父親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好了……我自己的經驗是,父親在教養中缺席(大概只有負責扮黑臉揍人的角色),他負責地撐起了家中經濟,卻不太了解我,也不太影響我的發展,相對的,我也鮮有機會理解他。各位的經驗又是什麼呢?有父親或沒有父親,你的人生會變成什麼模樣?又或者,你的父親若多做了什麼,少做了什麼,你又會成為怎樣的人呢?……如果持續這種思考模式,就會發現,這樣思考根本沒有意義。

延伸閱讀:台灣孩子心中有三種爸爸,但沒有一種記得陪孩子成長

因為,我們從頭到尾都沒有權力選擇自己的家庭、撫養人,正如家人無法選擇自己要什麼樣的孩子一樣(陳媽媽表示:希望女兒會穿裙子又不會整天頂嘴)。我選擇讓我的孩子在沒有爸爸的情況下出生,到底對這個未出世的孩子造成了什麼傷害呢?所謂「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就會為你開另一扇窗」,父母雙亡的孩子可能有祖母照顧,女同志沒有爸爸的孩子獲得了兩個媽媽。

我們可以輕易理解,父親的功能與意義,在全新的社會中早就可以取代,因為女人可以成為經濟支柱,女人也可能作為陽剛範本,我唯一能想到會略感困擾的是,如果是個男寶寶,我和欣潔還真的不會刮鬍子或洗包皮;但這並不是太嚴重的問題啊!我相信我們可以協調出好方法,找到合適的人選教導我們的兒子這些他必得學會的事情(就別提有千千萬萬個男寶寶小時候大概也都是媽媽幫他們清洗包皮的啊!)。

推薦閱讀:太陽花女王與黑紗女:父權社會共犯結構與主流女性主義的侷限

至於可能還有人焦慮於「怎麼跟孩子解釋,他是怎麼來的呢?」,說真的,如果想不到該怎麼處理這個狀況,或者要苦思良久才有辦法解決的同志伴侶,還真的要再多準備!孩子長到一定程度,對於自己的起源,肯定會感到好奇,只須正面回應即可:「欣潔媽媽和我想要擁有一個小寶寶,所以就找了一個好心的叔叔,他把精子捐給我們,和欣潔媽媽的卵子相遇,你就出現啦!」,就這麼簡單啊!

最後,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質疑吧。欣潔、我與這個計畫的存在,肯定讓許多人感到不自在,我想,這都源於價值觀的衝突。我們的行為,與大眾價值觀、大眾認知世界扞格不入。這是每個人都會面臨到的情境,然而,如何去處理這種衝突,便決定了人的不同,也決定了眼前世界的寬廣度。作為女同性戀,去生一個孩子,並且高調地做這件事情,並不是因為我們驍勇好戰,而是希望提供一個機會──被認識、理解的機會。

自由的社會之中,你不一定要認同我,但你不能否認我的存在、打壓我應得的權力。這篇文章也獻給所有「沒有爸爸的孩子」,生命自會找到出路,沒有爸爸的情況,肯定為生命帶來了程度不一的困擾或痛楚,但同時,也只能運用手邊擁有的一切資源,創造新局。

雖然孩子還沒有受孕,但我想對他說,千萬別理會那些因為你沒有「爸爸」而唱衰你的人!你的兩個監護人並不會受稱謂的侷限,只給你「媽媽能給的」而使你殘缺不全;「媽媽」只是代名詞,重點是,他們是會帶著你探索世界、守護著你直到你有能力高飛,而這就是愛,就是一生的承諾。這是你很幸運一出生就能擁有的,盼你銘記。

延伸閱讀:西班牙《同志嬰兒潮》:成為母親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事


↑圖2:欣潔與狗狗參與彩虹圍城

(原文刊載於「她們的好孕時光」 部落格 2014.12.10)

投稿/新知女巫 陳凌
現職: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獸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