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權時代,女性不被重視的教育制度,現今卻是世界普遍的義務教育,一起來看看那些為我們奮鬥爭取的歷史。

womany 編按:
根據教育部統計,102學年度台灣大學女生比例達49.38%,現在看來,女性受教權是理所當然,但卻是過去幾百年勇敢女人們用血和淚爭取來的。101年前的今天,1913年8月16日,日本東北大學批准三名女學生入校,從那一刻開始,女性教育權漸獲重視。教育,讓我們學會如何思考、學習怎麼溝通,促進社會有更多元、更有創意的發展。這是人人都應該平等享有的權利,女人迷希望讓每個孩子,無論男女,不分地域都有力爭上游的機會!

你會喜歡:力爭上游:九個女孩的求學夢


 

你知道嗎?1913年8月16日,也就是101年前的今天,日本東北帝國大學,首度批准三名女學生入校,成為日本第一個招收女生的大學。換算下來,女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薰陶只滿一百年。如果說這樣研究與傳授高深領域的機構早在遠古虞舜時期就有,相當於西元前2000年,總的來說,我們花了四十倍的時間,才有「女生進大學」,這樣「劃時代」的一個進步。

過去,在性別平等教育觀念尚未普及的年代,「女性應不應該受高等教育」一題,曾引起不少辯論。

1899年,知名教育家、女權主義者凱里‧托瑪斯 M. Carey Thomas 反駁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艾略特 Charles W. Eliot 的「從歷史繼承下來的偉大知識遺產對婦女教育毫無用處」一說。

推薦閱讀:誰說女生不能當工程師!

托瑪斯:「教育應是不分男女性別的,原因是:一、我相信最好的教育只有一種;二、男女將作為同志、知心朋友、生活伴侶,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三、如果男女在大學裏,受到同樣的知識訓練,擁有同樣的學術嚮往,具有同樣的道德情操,那麼,他們本身以及後代子女的幸福日子都將有增無減。」

有感於此,我們也整理了台灣、中國、美國等地的女子受教權演進史,感謝前人的爭取,換來我們今日的理所當然。

台灣女性教育史:儒學思想終結女性受教權

台灣最早的受教女子其實可追溯至荷蘭人佔領時期。當時傳教士來台,廣設學校以傳教,在不斷擴大領區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女性在教會學校學會祈禱、讀書和寫字。至1659年,熟悉教理的原住民女性近2800人,為她們的生活帶來了進步,但同樣的也因此對原住民文化造成某種程度的衝擊。1662年,鄭成功攻台,儒學思想暫時結束了女性受教的權利,一直到1884年,長老教會在台設立最早的新式女學校才恢復。


長老教會女學生(來源

日治時期之後,新式教育制度建立,女子教育正式納入學制系統,1897年「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教場」設立,是台灣女子教育的一個里程碑,可是當時的社會思考還沒有進步的那麼快,導致家長們不願意送女兒前來學習,日治開始後十年女童就學率只有2-3%。總督府用了許多方法希望改善守舊的觀念,例如帶領中上階層參訪日本的女性就學情形,或舉辦校園展覽,將女學生的優秀作品展示給民眾。

1913年,日本東北帝國大學裡首次批准了3名女學生入校,向社會展示了「門戶開放」的理念,台灣地區也在1920年代後有了女性就學的風氣,女子初等教育的就學率達60%,不過因為殖民政策影響,課程還是以培養賢妻良母為目的,導致內涵受到不少限制。

推薦你看:第一夫人,不只是男人的副手

戰後,隨著女子師範學校、各大專院校的建立,開放給女學生就讀的科系增加,以及留學考試讓女學生參與,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顯著增加。但在課程內容上,1990年代以前,還是多屬傳統的父權思想,讓女性角色停留在賢婦的形象。1990年代後,開始主張性別平等教育。教育普及促成女權運動的發展,女學生們也開始自由組織團隊、發起運動,展現女性的自主。

也來看看:第一位跑進馬拉松的女人

下一頁,看看國外的教育演進

 

國外的女性高等教育


南京高等師範女學生(來源

中國:1920 年,南京高等師範學院出現男女同校

1910年代,中國出現女子高等學校,但是沒有男女同校的高等學校。男女同校倡導人陶行知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東南大學)校務會議上提出了《規定女子旁聽法案》,雖然當時有很多知名人士反對,但因為得到校長郭秉文、學監主任劉伯明以及陸志韋、楊杏佛等教授的支持,最終獲得通過。1920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招生了中國最早的男女同校的八位女大學生,之後,越來越多中國大學陸續開放招收女性,實施男女同校。

美國:美國內戰時期即萌芽

女權主義者在美國內戰時期就大力推動男女同校,第一個男女同校的高等學校是俄亥俄州的奧伯林學院(Oberlin College)。到1872年,美國共有97所美國大學招收女生。然而,有一些學校採取「分離但平等」原則,也就是在鄰近的關聯學校提供女生教育,而不是男女合班。值得一提的是,1970年代之後,美國女學生獲得多數的學士學位,佔大學招生人數的60%。(推薦閱讀:另類教育,讓德國的孩子不一樣

 

身為女性,為可以上大學一世紀了感到開心,儘管這一百年來還是有很多隱藏的性別歧視,但我們努力善用學習的知識,讓教育制度一天比一天還要更好。根據聯合國統計顯示,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世界上仍有3500萬女童無法接受應有的教育。許多發展中國家,因為根深蒂固的父權思想,社會仍存在嚴重的性別歧視,導致父母不願讓女孩子上學,就算去了,也因為課業較不受重視而輟學,或者在校園內遭受暴力和騷擾,因而降低女生學習意願。聯合國表示,如何促進並保障這些國家地區的女性受教權,是所有人都應關切的重要議題。

同場加映:我是馬拉拉,因爭取教育而被射殺的女孩

作家李家同曾說:「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一切的根本,願我們都能珍惜一切機會和資源,也願平等教育,能夠不分性別、宗教、種族、國家、階級,在多元化的教學教材和環境下,盡可能地將智慧散播在每一個人身上,讓大家都能學習新知、表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