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生階段都有要面對的課題,不論是正面臨人生交叉路口,或是生活遇到瓶頸,推薦你 3 本好書,帶你突破撞牆期。

時序迎來畢業季,是許多大學生即將褪下學子身分,進入社會成為職場新鮮人的轉變期。面對身分、生活與人生的驟變,心底免不了產生許多迷茫焦慮。自己到底適合什麼職涯方向?如何在瞬息萬變的資訊時代,擁有良好的思考能力?該怎麼在職場如沙場的環境下應對生存?

這次從誠品文化幣的閱讀書單中,精選出三本好書,從思考邏輯到人生思考,或許都能在這個充滿未知的時期,給你不少內在勇氣,一起度過這段困惑又辛苦的後青春成長期。

給:來到人生十字路口,面對職涯選擇迷惘的你


圖片|《誰的青春不是被吹得東倒西歪

「要追求社會期待還是要追求自我期待?」、「愛情還是麵包?」、「堅持下去還是投降放棄?」⋯⋯這些問題都是青春的我們,都會遇到的人生選擇題。

誰的青春不是被吹得東倒西歪》一書,來自清新系新人作家──未秧,將大學四年至出社會後三年的各種「掙扎」,以青春之名將各種成長的徬徨,逐一溫柔收納,細談面對轉變的陣痛期,我們可以怎麼選擇,怎麼勇敢讓自己繼續走在理想的道路上。

同場加映:畢業感到迷惘,怎麼辦?5 個方法走出社會新鮮人的焦慮,定義自己的成功!

到底該怎麼選擇?做出什麼選擇才不會後悔?聽聽未秧這樣說:「『時間總會報答你,若你能一直前進,今天的你就是比昨天更好。』發生的一切,怎麼可能總是一路順遂、如你我所願?偶爾,還是會羨慕別人所擁有的、貪心於自己所沒有的。但要悠閒駐留,還是甩甩頭向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給:成為社會人士後,想要搞懂職場人際如何應對的你


圖片|《厭世說新語:天生我材必有用,勇者不必鬥惡龍

初出茅廬的社會新鮮人,面對職場各種進退應對,該如何讀出空氣、勇敢畫下自己的界限?

厭世說新語:天生我材必有用,勇者不必鬥惡龍》一書,改編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筆記小說《世說新語》,藉由 60 項古人的智慧法則,60 種因時制宜的思考與決定,幫助我們看見過去的人們如何選擇或放棄,面對沈重的生活、不合理的職場境遇,如何決定起身對抗或乾脆躺平。

同場加映:出社會 N 年,職業倦怠怎麼辦?從布魯斯上班族厭世語錄,重新找回工作能量!

所以這些魏晉南北朝的古人們,到底有哪些錦囊妙方?

「機會出現時,除了要準備好,還要懂得斷捨離!」──前強盜頭子戴淵如是說。

「工作無聊又沒成就感?還不快逃!」──為了喝酒而應徵工作的阮籍表示。

「好人不是誰都能當,好心也有可能壞了事!」──擔心新婚女兒的趙姬嚴正聲明。

「站不上既有的擂臺,乾脆自己開一個!」──超羨慕潘安的左思說道。

「抗拒未知和改變,只會讓安穩與熟悉越來越遠⋯⋯」──討厭穿新衣的桓沖以身說法。

​透過他們的故事觀照自身、激發新的思考與創造──面對真實的自己,初出茅廬的你,也可以是善於挑戰未來的無敵勇者。

給:身處資訊爆炸時代,想培養清晰創作思維的你


圖片|《問問題,學寫作:問題寫作法,輕鬆寫好文》

AI 世代來臨,解決問題的方法唾手可得且相當便利。因此,能否提出一個好問題,成為現代企劃能力的關鍵顯學。

《問問題,學寫作:問題寫作法,輕鬆寫好文》以脈絡可循的架構,讓你檢視:你是不是一個可以隨時提出問題的人?

能習慣性的提出問題,表示你經常在思考,是個充滿好奇、大腦運作勤勞的人。懂得提出好問題,接著,再認真收集好這些思考過後的答案們,你會發現,這些「好問題」通向的「好答案」,就是你的創作的最佳路徑。

同場加映:如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你該練習多觀察與問問題

《問問題,學寫作》透過三個提問,找到企劃更多元的思考面向:

  1. 觀察性提問:運用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仔細觀察,依照客觀、基本的資料去進行提問,留心注意或發現到什麼。
  2. 解釋性提問:請描述你的感受(包含喜、怒、哀、樂)的狀態,以及找出這些感受為什麼出現的原因。
  3. 應用性提問:具體說明你的決定、行動和計畫,理出整個事件啟發你做什麼樣的改變,以及產生何種意義。

青春閱起來,獻給 Z 世代的書單


圖片|《找對夢想》

以升學績效為導向的制度下,許多人往往只懂得如何應付考試,卻忽略了自我探索和興趣培養的重要性,甚至學習變成一種機械化的每日任務,並非一種充滿探索和發現樂趣的過程。

然而,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汲取前人的智慧,接觸到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從而反思自己的生活,尋找真正讓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同時,也能藉此拓寬視野,更全面地認識世界,並在探索中發現自我,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