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者不能打扮得很性感嗎?本文透過 Mayim Bialik 和 Huff Post 讀者投書文章觀點的對話,一起討論女性主義的意義!

文|黃懿翎

Mayim Bialik 在美劇《宅男行不行》(The Big Bang Theory)裡飾演大腦神經科學家 Amy,本身也擁有神經科學博士學位,而女性、科學家、演員,甚至包括不是曼妙身材和漂亮臉蛋等特質,這些很有可能形成某種特別不重視外貌,甚至有可能貶抑外貌的女性主義觀念。

她曾於一篇文章中寫道:早在進入演藝圈之前,就知道自己不是大美女,加上媽媽在她小時候就灌她要培養內在美的觀念,這些「優勢」不僅讓她能花時間培養出其他(較有價值?)的能力特質,也讓她免受那些握有權力的男人(men in power)的「青睞」。

當然,她也提到理想上來說,女人應該要能隨心所欲的穿著打扮,不應因美麗而受到男人侵犯。

但一句 “our world isn’t perfect” (這世界本來就不完美),以及 “ changing the culture won’t be something that happens overnight. ”(改變本來就不是一夕之間),不但模糊了性騷擾發生的原因,也加深了漂亮女生與不漂亮女生之間的鴻溝分界。

猜你想看:「左派可以打扮時髦嗎?」歐加修-寇蒂茲的女性時尚政治學

打扮性感就等於貶抑女性嗎?

Huff Post 一篇讀者投書的文章提出他對於 Mayim Bialik 的批評,作者認為:

  • Bialik 假設,只有漂亮會打扮、甚至會跟男生曖昧不清的女生才會遭受性侵。

這部份有點像是你被性侵一定是裙子穿太短,或是不怪撿屍大隊只怪屍體一樣道理。

沒有意識到性侵強暴,最主要與性的吸引力無關,與女生的行為道德更是無關(要說是行為道德,應該是跟男生比較有關吧),而是一種權力的展現(這部份從紀錄片《印度的女兒》(India's Daughter)看的非常清楚)

  • Bialik 對於減肥、整形的女生表達一種不贊同的意味。

有如好萊塢校園青春劇裡面漂亮的啦啦隊長對於怪怪的宅女那種貶抑(這段對比的美女貶抑醜女,醜女不屑美女,有一種《動物方城市》(Zootopia) 裡面草食動物與肉食動物之間那種複雜的風水輪流轉),更導致將性侵害的矛頭指向女人自己。

“But we can’t be naïve about the culture we live in.” (我們不能對於身處的文化這麼天真無感)──這是他唯一說對的一句話,這些文化包括加諸在女生身上那些過高的「美」的標準,以及女生應該有耳無嘴那些主流觀念。

推薦閱讀:Me Too 受害者當下為什麼僵住了?人類遭遇危險時的 4 種反應,自責時別找自己的碴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性侵是權力問題,不是性感問題

我想最後一句話可能是作者與 Bialik 唯一有共鳴的地方,但也是就此分歧的地方。我可以感受到 Bialik 為了對抗這種文化,選擇不要依從現代主流美的標準,從智力和其他才能甚至人格特質努力(包括在「男性的」科學界佔了一席之地,用「腦袋」說服男人)。

但不免因此流露出對於漂亮、會打扮的美女的貶抑之意,覺得他們是「屈從」了這世界對「美」的標準,甚至讓自己「受害」。

但這篇文章的作者採取的立場與作法則相反,甚至比較接近艾瑪・華森(Emma Watson)的想法,女人可以意識到自己的魅力、女人可以「愛」並「展現」自己的身體,女人的身體做任何自主性的選擇,減肥和露胸部,都不代表你是「反女性(主義)」。

同場加映:林奕含逝世六週年|「權勢性侵」沒有減少,我們能為倖存者做些什麼?


圖片|Photo by Radomir Jordanovic on Pexels

對我來說,Bialik 只有一個最致命的錯誤:就是認為性侵害只與性有關。但其實性侵害不一定與性有關,但一定與權力有關,因為性吸引力人人不同(有人在胸部有人在別處),性慾人人有,但能夠「行使性慾」,絕對與權力有關!

後來我才慢慢意識到,原來之所以有一派人抱持 Bialik 這種觀點,不見得是站在譴責受害者的角度,而是為了「保護女生同胞」。

因為他們看過、聽過太多,或本身體驗太多次,只要這個(以父權建構的)社會只將重點放在女生長得多漂亮、身材多好,就會只把他們看成性感尤物,完全忽略他們的個性、能力、專長、興趣等等,這是某一派女性主義的擔憂,也是他們對於艾瑪・華森提出批評的原因之一。

怎樣才算是女性主義者?有什麼標準嗎?

之前曾有人在討論像艾瑪・華森和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甚至泰勒絲(Taylor Swift)這種藝人──女性主義者的身份和言行,會不會把女性主義搞得過於表面或容易,好像只要對於女「權」有一些想法,就可以被稱「女性主義者」(feminist)。

儘管我再怎麼喜歡艾瑪・華森,但也還是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目前的想法是,在現在這個資訊知識快速普遍流通,又是人人可以表達意見的世代,女性主義者的範圍界定,或許真的拉得比以前寬一些,反而因為形式和進路不同,可以增加女性主義(或性別平權)的豐富度。

倒是女性主義「學者」(feminist scholar)的定義,可能就要用在比較嚴謹界定在學術研究上有些想法和理論的人身上。

她雖然極具影響力,相較於先認真追求演藝界的成就(參與多部電影和獲獎)之後再投入人權和環境議題的裘莉和李奧納多,她反而不遺餘力地推動聯合國 #HeforShe 倡議、實地瞭解烏拉圭和尚比亞等國家的狀況,並開設讀書會,在各種場合分享她對於性別平權/女性主義的理念。

但在演藝圈工作的她,也常接觸到時尚與藝術結合時必須裸露的要求。這次在 Vanity Fair 封面故事中露上半身,就招致嚴厲的批評,說她是「假女性主義者」。

其中一則推特說道:「一天到晚在講女性主義、講同工不同酬,抱怨為什麼沒有人要重視她所說的話⋯⋯這也難怪嘛,一個會露點的女人,要怎麼讓人把她當一回事⋯⋯?」

對抗父權(patriarchy)的其中一個主要辦法在於賦權(empowerment)

對於這些批評,艾瑪.華森的回應是:「女性主義應該要能幫助女人更能為自己做出選擇,而不是用來打壓其他女人的。女性主義講的是自由和解放,講的是平等。」

「我真的不懂我的乳頭跟這有什麼關係⋯⋯這真的太難理解了。我每次對這種事都震驚的說不出話來。他們的意思就是,你要是主張女性主義,就不能露胸部。」

乍聽之下,她好像只是在要求女人有想露就露的權力,如果你對露胸部這件事真的那麼感冒的話,那也請好好了解這段話背後的意思。

如前述所說,艾瑪.華森長期以來都在透過各種言說和鼓勵讀書,曾經有一段時間都在倫敦和紐約地鐵站的各個地方,像藏復活節彩蛋那樣,藏他們讀書會正在念的書籍,還在裡面附上她親筆寫的一封信,鼓勵找到這些驚喜的人可以放下手機,多多閱讀,來進行女性培力。

培力的意思就是「賦予力量/權力」(英文的 power 同時有力量和權力的意思,近年來也會翻成「賦權」),使女性,甚至是男性,可以更有力量(包含智慧)和權力為自己做選擇,為自己的人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