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去尼泊爾爬山,讀者在旅途中找回生活的鬆弛感:不好的念頭可能只是一時,當烏雲飄開,你會更靠近真實的自己一點、多相信自己一點。

文|thatchihli

2023 上半年離開一段很長的工作,過去不知道經歷多久內心掙扎拉扯與精神內耗,為了不改變、維持現況做了很多蠢事。

上了很多課,聽了很多朋友陌生人的意見,普遍會給出的都是職涯無縫接軌、騎驢找馬的經驗,嘗試過卻做不到的我,終究還是溺水般的窒息,徹底吸不到氧氣的時候,才生出了萬般篤定的心。

我允許自己有休息放空時間,才鼓起勇氣裸辭去旅行。

同場加映:30 歲適合轉職嗎?30 歲裸辭離開醫療業,我找到薪資外的熱誠

一開始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打開 Google 地圖,旋轉一下地球,停在哪個國家覺得有感覺,就去那裡!

我的旅行往往都是帶著直覺前進的,可以說是浪漫,但其實是荒謬、沒有邏輯,只要確保自己是安全的,其餘之後再說。

有趣的是工作態度卻是完全相反,整日汲汲營營、惶惶不安,總是小心翼翼在掂量著利弊得失,害怕失敗,害怕他人眼光,害怕自己到了這個年紀還是一事無成,徒勞無功。


圖片|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真實的我是什麼樣貌?如何更靠近真實的自己?

我一直覺得透過旅行才能帶出真實的我,那種鬆弛感,不只有身體的放鬆,而是按到內心的某個按鈕,回復到原本靈魂的原廠設定。

本質上的天真無害,善良有愛,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剛好 Google map 停在尼泊爾的位置,就去爬山吧!

Ashely Stahl 在《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提到的大排空(great emptying)概念:為了迎接新事物,我們需要徹底清理人生,才能為新的能量創造出空間。

我給自己三個月的時間訓練,選了入門的 Mardi Himal Trekking,關掉所有關於職缺資訊,關掉想未來規劃的腦袋,像個苦行僧一樣,選擇每天自律跑步,這是我每天唯一任務,其餘時間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同場加映:你有活在你的身體裡嗎?每天認真洗澡 20 分鐘,就能把日子過好

然而我卻把爬山想得太簡單,從來沒在爬山的我,竟然天真以為在跑步機跑一跑,就可以克服高海拔。家人是登山的老手,對於我的魯莽感到不安,開始帶我到合歡山山群作訓練,教會我包覆在原始的森林裡的時候,必須打開五感,時時保持專注。

高海拔讓我們的呼吸急促,每走一步都喘到不行,不斷吸吸吐吸吸吐,試圖與大自然同頻。原來呼吸是需要練習的,走路的步伐要像太空漫步一樣,緩慢有自己的節奏,像在表演一場能劇。


圖片|陳漢坤先生 攝影

爬的山,只是我們內心的那座高山

在尼泊爾爬山,一時貪快只會快速耗竭自己的體力。第一天就一路陡上,無止盡階梯,熱辣辣的陽光照在臉上,還是第一次把裝備背齊作負重,整個人走到重心不穩快昏過去,還得仰賴尼泊爾嚮導和團員的幫忙。

團員們都是百岳登山老手,教我在高低差很大的階梯放過自己,也放過自己的膝蓋,即使繞道也要用傷害性最小的方式前進。

每每有後面山友步步逼近的時候,都需要對自己信心喊話,安撫自己「沒關係、沒關係,我有自己的節奏」,放下自己天生就不太喜歡輸的感覺,停下來讓給對方先走。相信路在、人在,我們爬的山,永遠只是內心的那座高山。

同場加映:連假給自己一趟心流靜旅!內在小孩帶你專注腳下,找到前進的能量

一向有點被虐傾向的我,在經過三天的爬升,竟然內啡肽開始作用,身心愉悅,莫名的爽快感。抵達山屋總覺得今天還爬不夠,可以再多爬一點,意猶未盡,也終於有精力和每個路過的人說聲 Namaste!


圖片|Photo by Toomas Tartes on Unsplash

大自然可以讓人感到放鬆,也可以危機四伏。尼泊爾受到氣候變遷的關係,十月本該過了雨季,到 high camp 卻下了一整夜的雨,到早上都還未停歇,遠望的美麗的安納普納南峰和魚尾峰頓時成了一片白牆。

不時聽到走 EBC 聖母峰基地營路線的人,因日氣候不佳直升機不飛,動彈不得的窘境。下雨天又濕又冷,山路泥濘溼滑,腳一滑,屁股就被石頭摩擦到瘀青,或是一時不察撞到樹幹倒地四腳朝天,一路更是被神出鬼沒的螞蝗吸血吸得不要不要,讓我榮登本團的捐血大王。

如此辛苦地前行,能不能攻頂只能看老天的意思,拼的是人品大爆發,我們卻運氣極差,只差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就到目的地,最後氣候及時間因素沒辦法攻頂。

同場加映:帶三個孩子一起爬山,我與孩子最親密的時刻:「沒有你們,我們到不了這裡。」

雖然有遺憾,我們卻擁有很多時間在山屋觀雨、和陌生人對話。這裡手機沒有訊號,和尼泊爾人聊婚姻人生價值觀,也和歐洲人聊政治歷史問題,以為漫不經心,卻最深刻。

在都市生活的我變得自我麻痹,像座孤島,在這裡重新感受到情感流動,想笑就盡情的笑,不開心就盡情的沈默。擁抱的時候竟然能感受對方的真誠滲入皮膚,身體湧入一股暖流,雖然外面下著雨,內心就像雨後天晴的太陽,溫暖而美好。


圖片|Photo by Toa Heftiba on Unsplash

然而以為這專心走路、好好吃飯、早早睡覺的日子,我會因此而得到什麼頓悟、什麼覺醒,瞬間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嗎?其實沒有!

回來的我好累,睡了很久的覺,好像很久沒好好睡覺,把過去壓力一次釋放出來,身體完全的放鬆休息。有時還是需要對抗自己的不安,像是《我可能錯了》的作者一樣,即使經歷了 17 年的僧侶生活,大半輩子都在作內在的修煉,還俗的時候,還是會有「永遠找不到工作、一切只會越來越糟」的念頭。

同場加映:【鄧九雲X盧凱彤】旅行是修行,在獨處遇見自己

面對這樣的時刻也許沒有萬用解法,但有兩個認知對我很有幫助:

一、念頭只是一時的

當我爬山行走的時候,會有不好的念頭浮現在腦海中,害怕回去面對現實的壓力,但突然被沿途樹幹撞到的時候,卻瞬間忘了剛剛在想些什麼、在擔心什麼。所以其實我們可以讓想法進來,也可以瞬間讓它出去,甚至可以重新選擇新的念頭。

二、念頭不一定是對的

我們當然可以大方接受它,感受它帶給我們的情緒,想哭盡量的哭,允許自己有脆弱的時候。但也可以試著觀察它,是不是真的?這樣的想法是否合理?這符合邏輯嗎?為什麼我會這麼想?

所有不好的念頭只是一時的,我可能錯了!就讓它像雲一樣飄開,會更靠近真實的自己一點,然後多相信自己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