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職場性騷擾,為什麼受害者說不出來?拒絕騷擾還要忍受被加害者的職場霸凌,我們有提供具備心理安全的職場環境,讓受害者好好說出來嗎?

文|Scarlett

曾經在一間物流公司工作,在那裡遇到了一位男性資深員工,剛開始這位男性員工給人個性好、很好相處的感覺,跟其他同事的關係也不錯。

因為從未接觸過物流工作,這位同事又負責教導新人,漸漸地跟他變熟起來。

但這位同事突然變了,開始會對我開黃腔。本以為是他平時的習慣便不以為意,直到他即使下班路線跟我不同,仍跟我搭同班車,甚至刻意等我一起下班。

那時的我已經覺得很困擾了,卻不能明說,因為聽說上一個他追求的對象,跟他關係鬧得很僵,在公司裡似乎被排擠到最後也離職了。但因為這份工作離家近,也還需要賺學費,我當時選擇了隱忍,然而他卻不只如此。


圖片|Photo by Sergey Zolkin on Unsplash

拒絕職場性騷擾,卻是我要離開

有次他試圖要伸手摸我的胸部,我趕快把他的手打掉。那時我也是覺得算了,因為他沒碰到我並選擇忽視這件事。

直到某次我試圖委婉地拒絕他,以為他會就此停手,沒想到他在公司刻意與其他同事一起排擠我。幾個禮拜後,主管突然用電話告知我,公司覺得我不適合這份工作。

延伸閱讀:什麼是職場 PUA?解析職場 PUA 的 4 大特徵,別讓對方對你施加壓力!

我並不清楚被資遣是否與那位男同事相關,並問了主管相關原因,主管只回復我詳細情形要問老闆,但老闆也未回覆我的疑問,我就這麼簽離職單走了。即便我將這位男同事的事告知主管,也沒挽回這份工作。

這件事情一直是我心裡的結,我一直思考:如果在發生當下選擇直接告知公司,結局會不會有所不同?

說出來,會不會有所不同?

因為經濟壓力,我無心再去思考過去被騷擾的事情,直到最近的 me too 運動讓我自我反思。我反思自己不必選擇隱忍,應該選擇提前告知主管。

但那時除了「以大局為重」不想氣氛鬧得太僵,說不出來也是害怕被報復,因為很顯然的,上一位女性只能選擇離職。

延伸閱讀:面對職場霸凌,我們都需要被討厭的勇氣|職場生存指南

我也害怕其他同事不相信我,畢竟他跟其他同事的關係很好,國中時被霸凌的經驗讓我一直很害怕被孤立,也害怕批評的聲音。我擔心他人會覺得,是我的行為讓男同事誤會,因為社會上還是有許多人傾向檢討受害者。


圖片|Photo by Carolina Heza on Unsplash

性騷擾受害者為何選擇隱忍?

一、譴責受害者

像是衣服穿太少、太露,或者認為,是受害者的行為造成加害者誤會。

另外像對受害者說「是你長相好、身材好」,都是譴責受害者的一種方式。受害者並不會因為這些原因覺得你在讚美她,也不會得到安慰,因為這只是變相的將原因歸咎在受害者身上而已。

延伸閱讀:我能騷你不能擾!被性騷擾之後,你不需要檢討自己

二、加害者的權威

如果加害者是在上位者、政治名流或是有權勢之人,而受害者是基層員工、無權無勢的一般老百姓,雙方權力不對等導致受害者不敢出聲。

甚至是受害者家人,也可能因為加害者的勢力,而不敢為家人發聲。


圖片|Photo by Riccardo Mion on Unsplash

三、面對輿論的壓力

社會還是習慣譴責受害者,除了上述的打扮、長相等因素,也有些人會認為是受害者的行為造成加害者誤會。

曾經有個男同事與我爭執而故意撞我胸部,他拒絕向我道歉,我便向主管反應。其他同事卻告訴我:「他是同性戀,不可能對你有興趣。」

但是性騷擾不一定是建立在性上面,而是對他人身體的不尊重。

延伸閱讀:防範性別暴力從了解「積極同意」開始!從事性行為前,先認識自己身心、練習溝通和尊重!

四、認同加害者的生理需求

多數人認為:加害者之所以性騷擾、性侵,是因為生理需求,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但是沒有任何人,能用任何理由去傷害他人,即使他拿出醫學上的證據也一樣。

五、受害者還無法面對創傷

曾在 Dcard 看過一個故事,一位女學生被性騷擾之後告知家人,家人希望他去報案,但女學生擔心上法院必須見到加害者,他只想忘記這件事,他還沒辦法面對。

女學生的家人擔心他會後悔,也希望能制裁加害者,不讓其他女生受害,便逼迫女學生去報案,讓他很痛苦、很想自殺。

延伸閱讀:台灣 #Metoo 為何有人選擇加害者那邊?別再要倖存者「保護好自己」

記得曾在一部日劇中看到這句話:「勉強他人做不想做的事其實也是一種暴力。」

這位女學生已經遭受創傷還必須忍受家人的逼迫,這對他是二度傷害。家人當然不是故意的,但我們應該去尊重受害者的想法,若當事人目前無法面對這件事,就應該先讓當事人好好療傷。

透過這篇文章,希望能讓大眾明白,為何有時受害者們選擇隱忍。希望大眾能不再檢討受害者,讓受害者能夠將經歷說出來並且制止加害者,也給受害者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