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好想離職⋯⋯」面對名為職涯的分岔河岸,撐著竹蒿的我們,到底要往哪條路順水而流?搖搖擺擺,盼望擺渡人和你一起走。

文|張智鈞

面對職涯岔路,選「未來能夠有更多選擇」的選項

晚安,Flora。

我記得那是你準備和老闆提離職的前一週,一臉全世界欠了你二百萬的樣子,帶著電腦、筆記本和一疊從沒見你讀完的報告。「我待不下去了!」你都沒坐定,便拋下這句話。

接著,我看你欲言又止,「⋯⋯但我又不知道我能做什麼⋯⋯」Flora 整個人就像消了氣的氣球。

我記得很清楚,當天 2 個小時的時間,我們討論了工作現況、職涯選擇,和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題目都很大,當天我是這麼說的:「讓我們從可以讓『未來能夠有更多選擇』的選項開始討論吧!」

擺渡人,拼了命活出自己的同時,擺渡人。

九局下半,揮棒之後比賽將結束。我只問:這是你要的結局嗎?

文章大綱

1. 請選擇:未來能夠有「更多選擇」的選項

  • 困境的轉淚點:開始你的「小型嘗試」
  • 希臘寓言:《刺蝟與狐狸》

2. 永遠都有第三個選項

  • 永遠都有第三個選項
  • 這是寫給你的一封信:這是你要的結局嗎


圖片|Photo by Adolfo Félix on Unsplash

1. 請選擇:未來能夠有「更多選擇」的選項

回到文章的開頭「我待不下去了!」,Flora 我想提醒你,別急著走,至少別為了「不開心」、「受委屈」就輕易離開。因為這不僅不能夠讓你從現在的工作有所收穫,更有可能影響到下一階段的職涯。

讓我們從「⋯⋯但我又不知道我能做什麼⋯⋯」這個問題作為開始,我將和你分享一則寓言故事,同事 Leo 在職涯選擇的過程,在最後,有寫給你的一封信。

困境的轉淚點:開始你的「小型嘗試」

「⋯⋯但我又不知道我能做什麼⋯⋯」的困境源自於,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和會什麼。Flora 這其實沒關係,我們可以從「不要什麼」開始做起。

記得每次吃飯的時候,如果餐點剛好有香菜,你總是囑咐店家老闆或訂餐的同事,在備註欄寫上「不加香菜」。為什麼?因為你不喜歡。

在工作上我們也可以這麼做。比如說,你真的十分擅長與人相處、社交,於是一開始你在公司裡頭的職能是:業務,但你一點都不喜歡拋頭露面。

於是,你可能會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線上經營社群工作者或客戶成功經理;像我,就很討厭行政作業,舉凡填寫表單、寫企劃,都不是我在行的事情,於是,我在工作上的選擇自然就不會偏向行銷企劃、行政管理的職務類型。

當同事每一次類似的專案都叫上你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正在累積新的專業。

推薦閱讀:何謂自我察覺?嘗試以「第三人稱」角度,全方位觀察自己

如何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我建議你去做「小型嘗試」。

你有看過不吃榴蓮的人,第一次嘗試吃榴蓮的時候嗎?他們會從伸出舌頭,用輕點(幾乎沒碰到!)的方式,去嚐嚐看榴槤的味道。這就是小型嘗試!沒有任何一位不吃榴蓮的人,會突然一大口咬下榴槤。

當公司進行的專案中,有些小忙你可以協助,而你正好沒做過,去試試看吧!當你發現 Podcast 現在正火熱,而你也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能成為內容創作者,OK,去錄個兩集吧!當你發現社群上有一個行銷比賽,你想累積行銷經驗,去組隊參加吧!

你不必擔心因為突然咬了一大口榴槤,味道實在不適就吐了出來。這些嘗試都「輕薄短小」,他不會影響到你的正職工作,一來可以測試你「喜不喜歡」這項職能,二者則能透過「小型嘗試」知道,和其他部門、專案的同事相處,和他們聊聊,你會知道要是換了另外一個領域,是不是如自己所想的那般美好。

記得嗎?人們是很容易知道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的。

當同事每一次類似的專案都叫上你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正在累積新的專業。

希臘寓言:《刺蝟與狐狸》

我自己找到天賦與熱情的方法之一,是透過《從 A 到 A+》這本由詹姆.柯林斯所著作的管理書籍裡頭提到的「刺蝟原則」來協助我發揮專長。

在書中,柯林斯講述了一段寓言故事。

狐狸十分狡詐,每天都設想各種不同的方法,想要突破刺蝟的防衛,來吃掉刺蝟。刺蝟一點都不害怕,因為牠明白,只要專注在狐狸一來,牠就伸出刺來,狐狸就無計可施了。刺蝟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牠只專注一件事情,而且這件事情,是別的動物沒有辦法學習的。

柯林斯所提出的「刺蝟原則」有三個圓圈,道理也是如此。我會這麼詮釋這三個圓圈,當然,我也把柯林斯的原話寫在括號裡面。


原內容出處:《從 A 到 A+》刺蝟原則。圖片|張智鈞

  1. 優勢:你在哪些方面做得比隔壁同事、同學還要好?(在哪些方面能達到世界頂尖的水準?)
  2. 資源:有人因此願意付錢,給你和你的作品?(經濟引擎主要靠甚麼來驅動?)
  3. 願景:每天睜開眼睛,就迫不及待想要做的事情?(對何種事業充滿熱情?)

這三個圓圈的交集,就是我們可以奮鬥的目標,也是我們的天賦(或者,你稱它為人生使命)所在。

請選擇:未來能夠有「更多選擇」的選項。

如果你有注意到,不論是「小型嘗試」或「刺蝟原則」,都是在幫助我們累積「更多的選擇」。前面的「小型嘗試」協助我們找到新的可能性,因為輕薄短小,你的機會成本很低,不會因為突然投入太多時間或精力,而把資源消耗殆盡。

後者的「刺蝟原則」,我們並不強求一開始就找到三個圓圈的交集。假設只有「優勢」和「資源」兩者交集,至少,你可以因此賺到相當不錯的財富;如果是「優勢」和「願景」的交集,或許只要調整行銷方式,讓更多潛在客戶知道你,那麼離最大交集就不遠了⋯⋯,只要我們持續選擇「未來能夠有『更多選擇』的選項」,我認為在職涯、人生的路上,都會有我們的一席之地。

你會喜歡:「我的選擇正確嗎?」給左右為難的猶豫離職者:凡事瞻前顧後,容易出現決策後的失調

2. 永遠都有第三個選項

我有位非常好的戰友叫做 Leo,前陣子我們講了 90 分鐘的電話,他正在為 Q3 的組織變動煩惱。他原本是後勤的企劃單位,但他真的很想要調往前線,不論是業務或商業開發,都躍躍欲試,而在 Leo 過去 3 年多來的工作表現,也在在證明他有商業的洞察力。部門主管,卻始終一直在為空缺已久的行銷崗位找候選人。

Leo 想去第一線,卻不想擔任行銷;部門主管認為現在我們正缺少可以執行行銷企劃的人⋯⋯他們倆為此溝通有 2 個月之久。

我在電話中和 Leo 説,你和部門主管的討論現在是沒有交集點的。因為 Leo 是「因人找事」,而部門主管是「因事找人」,這最根本的認知誤差,會讓你們的討論每每都是無疾而終,無法推進。我問 Leo「老闆應該要為你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崗位嗎?」,其實大可不必。我認為也不用過於氣餒。

我提供 Leo 新的思考方向:別陷入在不是 A 就是 B 的框框裡。

意思是你想去第一線、部門主管需要一位行銷,難道只有這兩種選擇嗎?沒有選擇,通常只是因為我們「沒有想到」而已。我推薦 Leo 暫時性的放棄思考關於職銜、職能、組織架構的限制,先去釐清目前組織所需要的能力欠缺什麼,並整合自己目前的能力各有哪些和自己的職涯地圖。

又過了兩週,Leo 打給我,聲音充滿雀躍。在 Q3 開始他的新的工作是:營運長特助。

在選項 A 和選項 B 之外,永遠都有選項 C。如果沒有,那只是還沒有想到而已。


圖片|photo from xframe.io

延伸閱讀:「對的」生涯、職涯選擇,能讓你通往幸福嗎?

這是寫給你的一封信:這是你要的結局嗎

Flora 這次的談話來到了最後,我想和你分享一封信。這是一封,同樣身為擺渡人的夥伴所寫給你的信: 

嘿,親愛的,你在面對什麼?

在我提筆寫下腦中所想、心中所念時,我知道同個時刻也有人在經歷同個狀態,我從不孤獨,你也不會是一個人。

經過情緒的波動,久違的潰堤,還有倔強抹掉臉上的軟弱,我告訴自己,不要再讓自己重複陷入此情境了。我已經想不起來第幾次,在這個岔路口,我到底停擺了多久。

我們不能預測選擇左邊的道路以後,右邊的海風是不是更擅長親吻你的臉頰;當然右邊的路烏雲較多,同樣無法保證左邊的山林間亦是晴朗。

我陪你勇敢抉擇時,便不會要你為未來背書,可是你要相信,走出第一步才知道過往值不值得。當然愛玲姐姐說了:「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人生難道不是?」

想像今天是你完成決定的那一天。想想那些可能聽到的話語、感應到的眼神,和主動向你交談的人,你感覺到什麼?是捨不得還是坦然?仔細覺察自己的情緒。

同場加映:專訪岸見一郎:我們不是變幸福,而是覺察此刻就是幸福

就像是一場棒球賽,九局下半,我站在打擊區,知道此次揮棒比賽就結束,我回想這場比賽,我記得場外的吆喝聲,記得高空外野球的拋物線,我曾不顧一切地撲向壘包取得讚賞,也曾因為失誤失了分,但這如果是最後一場比賽,我只問:這是你要的結局嗎?

在那一刻,我用遠觀的角度,再一次看看自己身處的岔路,想要確認我當初怎麼且行且走地到此處,曾經我篤定的頷首變成自覺無能應對的情境,可是我卻也看到一路走來的閃亮。

擺渡人,拼命活出自我的同時,擺渡人。


圖片|Photo by Haley Hamilton on Unsplash

小型嘗試、刺蝟原則,都是很好的做法。保持原則,選「未來能夠有更多選擇」以及去思考「第三種選項」,不過,接下來是你的功課了。

拿支筆,寫下來。不變的道理是,透過旁人的對話只能協助釐清,真正做決定的人還是你自己。

記得保持微笑,保持聯絡,因為你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會在遇到對方,而當下又是什麼樣的光景。

Flora 歡迎你在下一次遇到挑戰的時候,我們再一塊兒聊聊。我認為很多好的點子,都是從交換彼此所遇到的挑戰和建議開始發生的。

就先約翰啦,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