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半事事都幫你做選擇,看似「為你好」,其實背後的成因是「不尊重」;然而伴侶為什麼對你不尊重?有可能是因為你也不尊重自己⋯⋯

文|47

轉載自公號: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關注自我和內心,覺察即自由。

大家好,我是 KY 媒體部第一帥崽。

我身邊有這樣一對情侶朋友,女生溫柔可人,男生體貼入微,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心裡的「模範情侶」。不出意外他們即將在年底領證,但前幾天晚上,女生卻突然找到我聊天,提出了一個困惑:

友:「47,我⋯⋯我不知道還該不該繼續。」

我:「為什麼呢?出什麼問題了?」

友:「這四年多他一直很寵我。他會處理好生活中的大小瑣事,從不讓我操心,也會帶我去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盡他所能給我最好的一切。可是,他一直都是以'他認為好'的方式來對待我,他不知道我真的喜歡什麼,想要的是什麼⋯⋯」

我:「那你有和他說嗎?」

友:「說啊。但我每次說什麼,他都把我當小孩子一樣,然後幫我做一個更好的選擇。我知道他是為了我好,可我還是覺得很不舒服⋯⋯你說,這是我太作太不知足了嗎?」

其實這種情況還挺常見的,不僅在親密關係中,在父母和子女的相處中也時有發生。父母無條件的對子女好,但子女並不領情。這種現象和感受的根源,並不是誰不知足,而是他們之間缺少了一個重要的要素,那就是尊重。

其實尊重這個詞在我們的文化中並不少見,可以說是從小聽到大。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忽略了它對於一段關係來說的重要性。

尊重真正的含義是什麼?今天我們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這個詞,你會學會去判斷身邊的人是不是真的尊重你,也會明白怎麼樣才算是尊重別人。

一、尊重是什麼?尊重代表著什麼?

也許很多人都和我這位朋友一樣,遭受了別人不尊重的對待卻渾然不知,甚至還懷疑是不是自己哪裡不對。所以,在談論尊重之前,我們先為大家準備了一張「識別不尊重」的自查表。

試著回想一下,在生活中是否出現過下面這些場景?你是否有意識到它們是不尊重的行為?

生活中日常的、不起眼的「不尊重」

1. 你和他說話時,對方總是分心。自顧自地玩手機,不回應不討論,或表現得毫無興趣。

2. 常常以「為你好」的藉口替你安排和選擇,很少聽取、甚至完全忽視你的意見。

3. 他可能不會阻擾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當你失敗的時候會說:「我早知道你不行。」

4. 在徵詢你的想法時,會隱藏他認為「無用」信息或是撒一個「善意的謊言」。

5. 優先考慮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比如當你們的計畫出現衝突時,他會犧牲你的安排來滿足自己的。

6. 發生爭吵後,你想要找對方溝通,但對方總是迴避,沈默或消失,不主動解決問題。

7. 出於對你的關心,總想要掌握你的一舉一動和全部信息。

8. 對方什麼都聽你的,從來不會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

9. 他會給你提一些「為了讓你變好」的要求,讓你做出改變,而這並非你所願。

如果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你曾遭遇過以上這些情景(包括且不限於父母、朋友、戀人關係等等),那麼你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圖片|Photo by Rita Morais on Unsplash

真正是尊重應該是什麼樣子,被尊重又意味著什麼?

Sana Farid(2005)指出,真正的尊重應該包含了這些要素: 

平等:我們受到他人的考慮和尊重,同時也願意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

關係中的兩個人,在想法、需求、權利義務上都是平等的,沒有一方應該被忽視,也沒有一方是更優越的。所以,不聽取對方的意見就為對方安排一切是不尊重,同樣的,不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味地順從對方的安排也是不尊重的表現。

重視:平等是尊重的基本態度,而在此基礎上還要重視對方的感受和想法。

重視體現在給與對方足夠的關注,表明我有在認真的聽,而不是僅僅在敷衍。這也意味著我們認可對方的想法是有價值的,我們對待彼此的態度是具有關懷和善意的。

比如,我們會去主動了解,對方傳達的意思到底是什麼?他為什麼會這樣想?這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

尊嚴:更重要的是,尊重意味著有尊嚴地對待一個人。

什麼是有尊嚴地對待一個人呢?這包含了承認其個體價值、不羞辱或蔑視,並且維護對方的權利,即我們認可對方的權利和需求是重要的,不去做傷害和侵犯對方權利的事情。

比如,一方憑藉自己的意願為另一方做選擇,就是侵害了他人自主選擇的權利,而如果在隱瞞了信息的前提下詢問對方的意見,也是侵害了對方知情同意的權利。在這個基礎上,根本就不存在自由選擇。

再比如,一個人對你的包容和善待,只是出於憐憫、同情,或是覺得你弱勢,需要被保護,這樣的「關愛」也是損傷了你的尊嚴。

也許你會覺得,無條件地被對方安排和照顧,也是一種愛的體現,似乎也沒什麼不好。但實際上,被尊重這件事,或許比你想像的還要重要許多。

你會喜歡:「別成為我最難唸的那本經」很多老夫老妻,反而更不懂得尊重「情緒界線」

二、我們為什麼需要被尊重? 

尊重是一項基本人權。無論什麼身份、什麼地位,我們都應該享有被尊重的權利。

缺乏尊重的關係是需要警惕的:對方既然可以無條件的(即不考慮你的需求和感受)對你「好」,那麼他也可以無條件的對你「壞」,因為他所有的​​行為只考慮自己,你的意見和感受並不重要。

其次,尊重與自尊水平息息相關。

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被看到」的需要,因為這無關乎我們與他人的意見是否一致,我們的看法是否主流,只因為我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具有思考能力的個體,我們的需求和表達都是有價值的。

當人們受到其他人尊重時,自尊水平也會得到增強(Boeckman & Tyler, 2002; Tyler, Degoey, & Smith, 1996);相反,如果人們感受不到尊重,可能就會陷入對自我的懷疑,嚴重者會影響自尊水平。

當一個人被忽視、有太多不被尊重的體驗時,他會逐漸地產生自我否定的想法,認為是自己不夠好、不值得,才會被別人這樣對待。

最後,當個人的價值得到肯定時,會激發出更強烈的動機和行動力,不斷實踐和探索(Berscheid & Reis, 1998),但如果失去尊重的濡養,我們會逐漸失去力量,越來越虛弱。

在尊重的環境中,我們知道自己所有的行為選擇,都會得到他人的重視和理解。這種包容平等的環境能夠為我們提供一種安全感,激發我們的創造力,幫助我們更積極地參與到社會合作中去。

但對於那些沒有得到尊重的人來說,會處於負面循環中。因為外界不斷向他們輸入一個觀念,那就是「你的想法不重要」、「你的感受沒有價值」。

如果他們曾經講過的話被忽視或是批評,長此以往,他們就會越來越壓抑自己。他們會變得越來越虛弱和無力,即便是遭遇了不公的對待,也沒有力量去反抗和發聲。

比如,在感情中不被尊重的人,會變得越來越不敢表達自己,變得越來越卑微。

同場加映:《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你的愛並不卑微,要永遠記住這點

三、尊重在關係中,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relationship transformation)

尊重除了對我們個人的發展很重要,它還影響著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轉變。尊重的存在可能會為一段關係帶來積極的變化,而它的缺失可能導致一些更嚴重的後果。

人與人之間往往是存在差異的,我們害怕被別人看不起,害怕差異,所以會擔心和一些陌生人或是不熟悉的人交往。

但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即使理念不同,每個人也可以被理解和接受。這可以幫助我們消除擔憂,打開自己,邁出與人交往的第一步。

當一些關係度過了蜜月期之後,我們可能會逐漸倦怠。之前提到過,想要良好地維繫一段關係,建立起對對方「真誠的興趣」非常有必要,即使是重複著同樣的日常,也會好奇對方做了什麼,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

但這必須是在尊重的前提下才可能實現,否則可能就會演變成佔有和操控。

人們通常認為,如果面對衝突,最有效的方法是攻擊別人。這樣到最後你可能會實現你的目標,但是結果就是帶著怨恨和惡意。

尊重反而能帶來轉機,它可以緩解衝突的緊張氛圍,幫助你們更有效地去解決問題,為關係帶來完全不同的走向。

隨著關係的深入,人和人的差異會逐漸地暴露出來,我們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分歧,而且很多可能還是關乎理念的、價值觀念的。

在尊重的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放心地去暴露自己,討論分歧,從而獲得一種更穩定和深入的連接感。

推薦閱讀:伴侶價值觀相同,就會幸福了嗎?

四、那麼在生活中,我們如何獲得別人的尊重?

既然尊重對於個人和關係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如何獲得別人的尊重、促進個人的提升,也推動關係往好的方向發展呢?

1. 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你需要學會尊重他人

給予別人尊嚴,你也會得到更多的尊重。也就是說,你要用平等的、重視的、他人所希望的方式去對待他人,然後尊重就會在人與人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尊重的循環。

具體來說怎麼實踐呢?來看以下「尊重行為指南」:

O:在別人說話時積極聆聽。調動自己的感官,專注對方的表達。比如,有一些肢體動作,如點頭、微笑等。

X:忽視(比如放空、做別的、玩手機,反正完全不知道對方說了什麼)

O:反思性傾聽。雖然一般情況下最好不要中斷對方,但你可以適時使用、重複的方式,讓對方感受到你真的有在認真思考(而不是一個沒有感情的輸入機器)。

X:不斷地打斷對方,滔滔不絕地說起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O:盡量使用包容性語言,重視雙方的意見和感受。例如:「我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理解的你想的意思是⋯⋯那麼我的想法是⋯⋯」

X:常使用支配性的、帶有權力、控制傾向甚至道德綁架的語言。比如:「你必須⋯⋯」、「我都是為了你⋯⋯」

O:對事不對人,把人和問題分開。我們要處理的是這件事,而不是針對這個人,即使解決衝突也不會影響我們對這個人本身的尊重。

X:產生分歧的時候,按自己的觀念評判對方,甚至侮辱別人的想法和人格。比如:「正常人都不可能這樣想的。」

O:保護隱私,讓對方在與你長期的交往中能感受到一種安全感,也是尊重的體現。

X:總是忍不住和其他人分享別人的故事作為談資,加油添醋地渲染。

2. 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你也要成為一個值得被尊重的人

雖然我們提到尊重是每個人的權利,但並不是所有的想法和需求都值得被尊重。比如,一個人試圖通過欺騙、暴力等方式侵犯別人的權利,這種訴求、這個人也不配得到尊重。

想成為一個值得被尊重的人,你需要遵循以下這 8 個小 tips:

  1. 信守承諾,不輕易違背約定
  2. 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3. 有效地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4. 具有行動力,任何事情不會只停留在嘴上
  5. 適時給予別人幫助
  6. 保持開放的態度以及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7. 正直,不違背基本道德準則
  8. 自我覺察,你知道自己真實的需求

3. 最後,獲得他人的尊重,其核心是尊重自己

Kimmel(2020)指出,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做到尊重自己。對不尊重自己的行為 say no,別人才會尊重你。

舉個例子:當別人對你的行為越界了,侵佔你的權利,讓你產生了不適的時候,你一直都不會拒絕和反抗,於是別人只會變本加厲地對待你。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一個人,只有自己敢於維護自己的權利時,別人才會維護你的尊嚴,給予你尊重的對待。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問了一些朋友對尊重的看法。讓我很驚訝的是,大多數人覺得尊重是一個「古早」的詞彙,很少去注意和思考。還有一些人說,他們覺得尊重是人際交往的可選項,和禮貌的感覺有些相似(言下之意是即使沒有好像也不是問題)。

但今天我們想表達的是,尊重其實不是備選,而是對我們個人發展和人際關係來說,都是必要的存在。

正如 William Ury 在《The Third Side》中所寫,人類有許多情感上的需求——愛和認可、身份和歸屬,以及對生活的目的和意義。如果所有這些需求都必須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尊重。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不再僅僅把尊重當成我們過去習得的,一種淺層的禮貌,而是能真正理解到它的內涵,將它作為處理自己與他人、與世界的關係的行為準則,也作為對待自己、保護自己的堅實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