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剛萌芽出的念頭,確實被執行、推動?來看看瑞秋.史可拉的故事。

文|妮洛芙.莫晨特

THELI.ST:讓女性被看見

瑞秋.史可拉(Rachel Sklar)在一場知名的研討會上坐在後排,看著講者一個接一個上台演說,心想:「為什麼他們都是男的?」她開啟手機,上推特公開發洩了她個人不滿的情緒,並在發文中標籤上研討會。幾分鐘內,追蹤那場研討會的陌生人回覆她的推文,明白表示不是只有她有那種感覺。與會的兩千人中,約十人和史可拉一樣感到沮喪。他們在網路上找到了彼此,並私下召集了起來。

瑞秋在那則抒發情緒的推文中,不只標籤上研討會,也放了第二個主題標籤:#ChangetheRatio。她主動表態正在努力推動的事情:為商界的女性爭取平權,無論是在會議場所、講台上,還是在創業圈裡。

但是一個夠強大的網絡若要發揮影響力,需要有什麼基礎?艾力克斯.希爾曼是運用社群的「實務」和「鄰近」,瑞秋則採用不同的方法,她想打造一個以「目的」為核心的社群,一個致力於社會變革的社群。也因此,那很容易激怒當權者。她的故事不僅教我們如何打造可行的網絡,也教我們如何因應那些一定會質疑你的動機和目的的打壓者。

五個半女人

#ChangetheRatio(改變比例)最初的靈感是源自於雜誌上的文章。

2010 年 4 月,《紐約》(New York)雜誌針對當地新興的科技領域做了長篇的專題報導,描述紐約市的科技業者如何持續壯大,「改變世界」。那篇文章也附帶了一張展開來兩頁長的拉頁,列出那場風潮中五十三位頂尖人物的照片。

那些照片令瑞秋感到煩擾,文章內容則是讓她愈讀愈失望,因為「儘管那篇文章談到科技業缺乏女性,但也只是讓那種情況延續下去,並沒有要改變它。」

「我數了一下文中提到的女性,接著再數照片中的女性。照片中只有六名女性,事實上只有五個半,因為其中一張照片中,創辦人的腳剛好擋住其中一位女性的半張臉,那個女性是泰瑞莎.沃爾(Teresa Wall),她是 Meetup 的創始成員之一。」

這些數字與瑞秋自己的實務經驗不符。她是加拿大人,住在紐約多年,作為媒體網站 Mediaite 的創始編輯(在這之前,她是《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的撰稿者),可說是身處在「報導紐約科技圈」的核心,所以她「可以輕易為《紐約》那篇報導列舉其他五十位優秀的女性。」她看到有些男性領導的公司還處於用 PowerPoint 進行簡報的階段,就被列入報導了;一些由女性領導,已經開始發布營收、可望成功的軟硬體公司反而沒納入,這也令她不滿。

「這個產業的女性未獲得應有的肯定,也擠不進榜單。」瑞秋以連珠炮似的語調主張,「沒有人看見你,你就無法參與會議,也就得不到資金以及接續的問題。有能見度才有可能參與,有參與才會有機會。所以媒體一直製造這種性別不平等,只是在延續問題罷了。」

「他們看不到大量的女性創業者,並不表示女性創業者不存在。這種報導和研討會的取向,只是在讓已經到達那個地位的人被隱沒。」瑞秋以前受過律師訓練,她以自己經驗強調:「她們沒被列出來,就變得無足輕重、遭到抹煞,隱形了。我做過夠多的媒體報導,知道這種報導一出來,隔天一定會有人接著發文:『女性到哪去了?』」她指出,那些反應只是強化現狀罷了。

「我再也沒力氣發怒了,我只想要解決問題。」她的解決辦法最後捲入了許多人,這些人都跟她抱持相同的目標。

一開始,是從她常以電郵聯繫的夥伴葛林妮絲開始。


圖片|Photo by Miguel Henriques on Unsplash

螢幕左下角的空間

這個專案的最初名稱是「改變比例」(Change the Ratio),後來發展成一個五百名成員的團體,但一開始只是兩人網絡。

瑞秋是 2002 年在寫作班上認識葛林妮絲.麥妮可(Glynnis MacNicol),當時瑞秋還是律師,葛林妮絲是服務生。葛林妮絲回憶道:「Gmail 是在 2005 年左右出現的,那時推出 Google Chat 聊天室的功能,瑞秋是第一個出現在我 Gmail 左下角的人。」瑞秋有呼朋引伴的魅力,葛林妮絲則是深思熟慮的組織者。瑞秋的性格熱情洋溢,葛林妮絲則是沉穩堅毅。「我們就像習慣上網的人一樣,常透過這個聊天室閒聊。」如今已成為專業撰稿人的葛林妮絲解釋,「由於我們都負責媒體報導,也涵蓋一些政治,所以聊天的內容大多是談我們的所見所聞,以及我們該做但沒做什麼。」後來,他們都各自報導了 2008 年的總統大選,瑞秋是為《赫芬頓郵報》撰稿,葛林妮絲是為「媒體小酒館」網站(Mediabistro)及《花花公子》(Play Boy)雜誌撰稿。在那個部落格的傳播力達到群聚效應的當時,這兩位女性都創造了很大的影響力,她們的共同興趣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紐約》雜誌的報導激怒瑞秋以後,她很自然地找上葛林妮絲,而葛林妮絲也因此堅定了她的直覺:採取行動的時候到了。我們都需要可以試探意見且信得過的人,讓我們可以分享點子、發展成初步概念,並在成形時加以測試。那種互動過程要能讓人感到安穩,因為找錯傾訴對象時,對方可能會對你還在形成的想法太早下評斷,覺得那個想法太怪異或考慮不週。

如果沒有這樣一位可靠的知己可求助,我們有時會難以釐清思緒,因為很少人一開始就很清楚自己的思考脈絡。你甚至可以說,要是沒有第一個人見證你的熱情,你可能會認為熱情並不存在。

德瑞克.西弗斯(Derek Sivers)著名的 TED 演講「如何發起群眾運動」,以一段影片作為討論,一開始只有一個人在露天音樂會的草坪上獨自起舞。當第二個人加入起舞時,兩人各自調整動作,呈現出共同的律動。不久,第三人也加入,接著一大群原本只是旁觀的人也加入了。第一位跟隨者的加入,等於是把第一位獨自起舞者轉變成領袖,讓其他的旁觀者覺得有足夠的安全感而加入。

葛林妮絲的支持不僅讓瑞秋的想法更加堅定,也讓她更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