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 2010 年稱霸世界,堅信多撐一秒就能改變世界的景美拔河隊嗎?她們的故事被拍成電影「志氣」,將在 2 月 8 日在大銀幕上和你我分享她們的永不放棄。談起這部改編自臺灣之光的「志氣」,就不能不提電影最大的幕後推手—新銳導演張柏瑞。

「臺灣人有多久沒有站上國際為台灣吶喊、為彼此的團結而感動?」2010年,張柏瑞憑著一股愛臺灣的傻勁,放棄了年薪百萬的工作,投入人生第一部電影的製作。是什麼讓張柏瑞堅持拍下「志氣」?是什麼讓事業有成的男子不怕從零開始?這次,womany 要和你分享導演張柏瑞—一個堅持到最後的夢想家,一個真誠男人逐夢的故事。


熱血的景美拔河隊,成為臺灣之光的故事

空手拼出的未來

第一眼見到張柏瑞導演,光從眼神就感受得到他的謙虛與真誠。接過導演親自整理、記錄了所有關於《志氣》細節的筆記,那瞬間,已被導演認真謙和的態度感動。「其實《志氣》就是一句話,自己的未來自己拼!」張柏瑞一路從零開始撐起《志氣》的成功,卻仍時時刻刻都抱持著對機會的感謝。

幾乎是從進入媒體這一行開始,張柏瑞就夢想著能拍一部自己的電影。但電影是耗時費資源的大差事,於是張柏瑞懷抱著夢想遲遲沒有行動,直到他和景美拔河隊相遇。「2010 年我從媒體得知景美拔河隊得冠軍的消息,立刻被這群女孩吃苦當吃補的態度感動。看著她們這麼努力,我又怎麼能放棄自己的夢?」從景美拔河隊身上學到的精神,成為張柏瑞日後最大的力量。

「一開始什麼資源都沒有,我又是個零經驗的導演,幾乎是一招半式就想要打天下。」張柏瑞導演回憶起當初的艱辛,苦笑着說:「其實最難的是找資金,我拿著劇本四處訪問都沒有成效。一直到我效法魏德聖導演,拍出樣帶、具體化自己的想法,才終於獲得支持。」然而即使談論著辛苦與困難,張柏瑞導演卻仍對所有資源充滿感謝,「拍電影其實和拔河一樣,是一種齊心齊力的事情。能有《志氣》,真的要感謝學校、教練,還有各方給我的力量。」就是這股謙卑努力的精神,讓張柏瑞的《志氣》感動了所有支持者的心。

真實  創造最大的感動

要將景美拔河隊這樣真實的題材改編成最理想的電影劇本,對第一次拍攝電影的張柏瑞來說是場難忘的挑戰。「拔河隊裡每一個女孩都有自己的故事,這些獨立的故事一定需要克服銜接上的問題。而劇本內容的取捨,其實也像拔河一樣是一場拉鋸戰。」張柏瑞導演更笑着承認,為了讓觀眾能夠完全投入在順暢的故事情節,「志氣」的劇本一共修改了 32 次,才終於達到自己心中的理想。「如果拍攝的是紀錄片,不需要這麼費工編寫劇本。但是電影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可以激起更強烈的共鳴,這就是我選擇拍電影而不是紀錄片的原因。」因為相信電影更能接觸到觀眾的心,張柏瑞便毅然決然地決心開始《志氣》的拍攝。

「臺灣的電影很少描述師生之間真摯的情感,因此我在拍攝時和燈光師、剪接師做了很多次溝通,以比較質樸而節制的視覺風格,就是要讓觀眾注意其中最深刻的情感流露。」張柏瑞導演強調,為了呈現師生之間情感最真實的樣貌,他堅持只敘述每場戲的氛圍,至於表達方式、臺詞用字,完全讓演員根據角色特性自由發揮。

要詮釋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選角更是馬乎不得的重要關鍵。回憶選角,導演說懂得堅持是他選擇的重要條件,「拔河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堅毅,這也是我選擇瑤瑤和莊愷勛的原因。他們都在自己的舞台上受到許多質疑,但是從來沒有放棄。」張柏瑞更安排很多景美拔河隊的學生親自上陣,為的就是要精準傳達拔河的美感。「素人同學們和演員之間的互動,其實意外能激發演員在專業經驗以外的潛力!」演員們經過和拔河隊女孩們的長期相處,就連原本害怕無法詮釋哭戲的瑤瑤,都因為拍戲過程中流露的真性情而哭到無法自己。「長期真心相處,讓演員像是拔河隊員,拔河隊員也會像個演員。」真實的情感,是張柏瑞拍攝《志氣》的最大堅持。

認份打拼  不認命的人生

電影中許多臺詞,其實都是張柏瑞在人生路上蒐集而來的體悟。他回想起過往人生,笑著和我們分享他最有感觸的一句話。「『做人就反,做雞就筅。』是我媽媽從小就告訴我的一句諺語,代表認份做好該做的事,但不輕易向命運低頭的精神。」這句親切的俗諺,讓他始終相信人要『認份不認命』,謙遜地做好份內的事,也讓他在機會來臨時有了和夢想奮力一搏的勇氣。

在景美拔河隊的身上,張柏瑞也看見自己一直堅信的精神。「這群女孩子影響我最深的,就是她們的樂天知命。他們讓我體悟到,人的一生要怎麼度過,必須要靠自己去追求。」所有運動裡只有拔河要靠退後才能勝利,而這堅持到最後一秒的精神,總讓張柏瑞想起當年那個懷抱著小小電影夢、緊握著希望的自己。「其實只要堅持下去,就有機會改變!」


張柏瑞要帶著《志氣》,尋找臺灣失去的勇氣

找回臺灣消失的志氣

「志氣」雖然還未正式上映,光是透過試片就已佳評不斷。張柏瑞導演感動地回憶當初,依然笑得謙虛。「其實最開始我拿著劇本四處尋求資源時,獲得的就全是正面的支持,這給了我很大的力量。」而出生於外省世家的張柏瑞,對記錄台灣也一直有種使命般的執著。而《志氣》帶來的迴響,讓張柏瑞更加確信台灣社會需要一個能讓臺灣人再次團結、再次熱愛這塊土地的聲音。「其實臺灣有很多值得拍攝的題材,只要能為了真心做一部好電影而付出,就能吸引到觀眾。」對張柏瑞來說,只要觀眾願意進戲院,其實臺灣電影就有市場,「不用怕沒有市場,也不怕需要奔波尋求資源,怕的只有電影不好看而已。」

當我們問起張柏瑞導演對國片市場的感覺?導演立刻雙眼發亮,充滿對未來可能性的期待。「臺灣的市場需要被好的題材開發,我們不能因為害怕就把臺灣電影保護起來、和國外電影隔離。近年來中國和韓國這兩個和臺灣接近的電影市場正迅速起飛,臺灣年輕人其實很有創意,所以才更需要藉由好作品的刺激,讓臺灣電影的格局越做越大。」而電影技術需要傳承,張柏瑞導演也想告訴懷抱著電影夢的年輕人,「記得要立足台灣,放眼看全世界。」

第一次拍電影就有不錯的迴響,許多人認為張柏瑞導演有幾分幸運。但從他身上不時流露出的謙虛和感謝的表情,讓我們相信,幸運之下是更多看不見的努力。「下一部電影,我想要拍人和土地的故事,不再分化種族,回歸對臺灣這塊土地最真摯的關愛。」談起未來,張柏瑞導演興奮地高聲和我們分自己的計劃。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開始拍攝電影的動機,仍將繼續為記錄臺灣而努力。

也許我們都曾由一股傻勁開始追逐夢想,而追夢並不困難,難的是堅持到最後並且完成夢想。從小到大,也許很多事情我們都曾經放棄;但是我們從張柏瑞身上看見:至少有一個夢想,要一直緊握,不能放手。

看看自己的手心,是不是還緊握着當年的夢想?即使現在還不到實現夢想的時機,讓我們一起認份不認命,即使後退,也不放手!

導出自己的夢
〉〉鐵少女:多撐一秒,就能改變世界的青春 景美拔河隊
〉〉導演:賭上真愛的人生-周美玲
〉〉導演: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星空> - 林書宇
〉〉導演:溫柔的騷動,用電影捕捉人生〈騷人〉 陳映蓉

文字/攝影:womany 編輯部 / 鄒 琪  Fallene Zou
劇照提供:威視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