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失能家人可以被取代,甚至改成完美的訂製商品,那麼真實的他們,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圖片|來源

閱讀上篇:陶晶瑩專文|婚後生活,經常讓我想起與先生初識的日子

文|陶晶瑩

如果失能家人可以被取代,

甚至改成完美的訂製商品,

那麼真實的他們,

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可欣到家的時候,海寧和孩子們也都剛剛回來,雖然已經不用張羅晚餐,但她還是不想錯過那一進門的擁抱時間。即使擁抱越來越短,也越來越敷衍。

兒子先衝上來抱了一下可欣,然後邊大叫「快點上線」就匆匆離開,女兒面無表情地例行公事抱了一下就去打開電腦,海寧排第三個幾乎要撞到女兒,匆匆在可欣臉上親了一下便戴上 VR 眼罩,然後,他們三個就離開了。

所謂的離開就是,人在心不在。

老公和兒子沉迷在線上遊戲,女兒神祕地不斷更新密碼,流連在社群網站,然後,客廳裡就只有他們偶爾傳出的尖叫聲和咒罵聲,可欣就這麼被晾在一旁,看著她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家人。

可欣也不是全然不愛這些科技產品,畢竟,自己大部分的家務都被機器或 AI 代勞,生活的確方便了不少,個人時間也多了起來。但是家人的喜好各有不同,分別栽進不同的虛擬世界,一去不回頭。 漸漸地,沒有了共同的話題、沒有互動、沒有晚餐時間分享一天的生活,更沒有心事的交流、眼神的接觸。

過去家人們出門上班上課,可欣都會在門口一一擁抱他們,左臉親一下、右臉親一下,然後說聲:「媽媽愛你!祝福你今天開心。」而對海寧,可欣會用力地擁抱他,然後深吸一口他的氣息,說:「希望你今天好好的。」是一個愛的儀式,也是一個開啟美好一天的習慣。

後來,孩子們趕著上課,漸漸對親吻擁抱不耐煩,自然而然便省略了這個動作。

可欣在一次積怨已久的大爆發後訂下了家庭規範,希望大家至少回到家要打聲招呼或擁抱,雖然那次規範的更多,像是全家人每天一定要在飯桌上一起吃晚餐聊天一個小時—後來變成半個小時的心不在焉,或是孩子說今天有小組報告要上線討論,又或者老公要加班趕不回來吃晚餐等等各種藉口給莫名取消—可欣已經習慣了被忽略、被呼攏、被消失。

她曾經嘗試找樂子,試著追劇。

什麼愛情偶像劇、宮鬥劇、歷史劇、懸疑劇,日夜顛倒不停地追,那些濃烈的愛恨情仇啊爾虞我詐的,確實可以調味生活中的平淡,但是眼睛越追越酸,而且老是坐著一動也不動,筋骨都要生鏽了。

可欣結束追劇時,海寧很緊張地替她找過下一個打發時間的興趣,與其說是為了可欣,不如說是為了他自己。因為海寧知道,只要可欣有事做,他和孩子就可以放心大膽地玩任何他們想玩的。 於是,可欣試過 VR 釣魚、健身、球類對戰、跳舞,一開始是挺好玩的,但後來她發現自己只是在客廳中央戴著眼罩手舞足蹈時,又覺得無聊了。

她懷念以前全家一起去露營野炊看星星、一起去釣真正的魚、一起去看電影或音樂劇,回家的路上還能討論劇情,或是討論下次是否應該再多買一份爆米花⋯⋯ 有一次,海寧像發現什麼新大陸似地,拿了一個新遊戲軟體給可欣:「親愛的,有救了!」可欣好久沒有看到老公如此開心了,她好奇是什麼新玩意兒又能救什麼,救他?還是救自己?或是救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