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花這麼多時間跟金錢在頭髮上,是為了迎合這個社會還是為了自己的自信與快樂?

文|Fanny 許雅蓁,圖|妹妹娃娃多媒體

今天想來聊聊頭髮。

我們的頭髮是與生俱來的,是讓人第一眼就會注意到的外表特徵,所以自然而然多數人都會非常注重自己的髮型,定時到髮廊報到幾乎已經是每個月/季不可或缺的行程了,現在的潮流趨勢一直不斷改變,花大把大把的金錢在頭髮上好像也不意外。

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頭髮對每個人的一生影響有多深,我們花這麼多時間跟金錢在頭髮上,是為了迎合這個社會還是為了自己的自信與快樂?

訪問了一些女性後,發現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對於頭髮也都有些有趣的見解。大部分的女性都是在國中開始會在意自己的髮型,因為同儕之間開始會互相比較,甚至嘲笑。人類是群居動物,很自然會希望在同儕中佔有一定的地位,或著被接納,這些成長階段都對於青少年時期發展的思想、理念和自我身份認同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現在年輕一輩的可能都不知道,以前在學校可是有髮禁的,不像現在學生在髮型上有很多的自由。早期學校規定男生必須理三分頭,女生只能留到耳下一至三公分、不能碰到肩膀、不能染也不能燙。隨著時間才慢慢把髮禁放寬到男生頭髮可以碰到領子,女生則是可以及肩,然後慢慢到 2005 年後解除,時代、風情都跟現在大不相同。 

對留著一頭茂密長髮的 Vicky 來說,從小到大頭髮比較像是一個被控制的東西,人生第一次剪頭髮是在小學五年級,因為媽媽覺得留長頭髮很有氣質,所以當時的頭髮已經長到膝蓋。求學時期剪頭髮也都是因為學校髮禁、懲罰而剪,從來就沒有自己的決定權,更別說以前的她對於頭髮有什麼想法了。現在的她,依舊留著一頭長髮,尤其特別喜歡自己一頭亂髮的時候,不過她的頭髮,不再是為了誰而留,為了誰而剪,而是為了自己。 


 

Anna 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髮型師,對於美妝、造型特別有一套,但她並非一直以來都對頭髮有興趣,她說以前的個性比較大剌剌,對外表、髮型不修邊幅,也曾經有人對她的外表批評過,但她卻對自己非常有自信。某一年生日媽媽帶她去剪了新的瀏海,剪得很成功,她才發現原來頭髮對一個人的外表的影響這麼大,她開始會觀察每個人的髮型,漸漸地也發掘了她對於頭髮造型的美感。 Anna 說她現在回想小時候,其實覺得自己以前很醜、不會打扮,是到了出社會之後,認識了很多同事、朋友跟客戶,才慢慢開始「糾正」她的美感。 

 


 

八年級生的 Maggie 頭髮天生就很黑也很亮,從來沒有染過頭髮的她從小就學會自己綁馬尾、綁包頭去上學,到了國中之後開始因為同學的關係非常在意自己的頭髮, Maggie 笑著說:「其實我是到現在才比較輕鬆看待自己的頭髮,我記得以前國中的時候每個同學人手一隻梳子,尤其是以前大家都流行剪妹妹頭,每個人都在看自己的瀏海有沒有分岔。」現在的她,對頭髮抱持著一個很隨性的態度,不怕嘗試各種髮型,包含現在的狂野捲髮,現在的她已經學會怎麼去欣賞自己不同的樣子了。(不要看 Maggie 現在的頭髮這麼長又蓬鬆,她其實在這之前才捐了一段 20 公分以上的黑直髮給癌症基金會。) 

 


 

當初在討論妹娃真心話的方向時,我們提出了各種不同的主題,而我最後選擇頭髮的原因,是因為我自己對頭髮有很深的感觸,從小到大都非常在意,但是我在意的方式跟心態都隨著時間不斷改變。小時候髮型曾經被剪壞,到學校遭到同學的恥笑,所以從此以後我對於剪頭髮感到懼怕,也非常自卑,對髮型沒有任何的想法,只要是同學之間流行的,我就照本宣科,只要能不被大家嘲笑就好。

跟著同學染不同髮色、燙捲等等,也經歷過了無數個髮型,一直到畢業後開始忙著工作,再沒有多餘的心力去處理頭髮,慢慢把之前染燙過的頭髮都剪掉之後,我才發現其實我很喜歡自己原本的頭髮。我開始真正瞭解它,發現我的髮量其實很多很厚重、有微彎的自然捲、在陽光底下會透出淡淡的棕色,這些都是我以前不曾看到的。

最重要的是,我開始喜歡自己的樣子了。

我到現在還是很在意自己的頭髮,但是我在意的是我的頭髮健不健康、我喜不喜歡自己的髮型,不再是為了社會的眼光而整理了。 

每個人的頭髮都有自己的特色,舉凡顏色、粗細、捲度、髮質等等都大不相同,這些差異也呈現了每個人最獨特的樣子,有些人討厭自己的自然捲,討厭自己的髮色,只因為身邊的人不懂得欣賞或是不流行。

現在的社會對於美麗的定義似乎已經有許多刻板印象,好像「美麗」、「好看」這些詞彙只屬於某些特定的族群,但如果妳換個角度想,是誰在決定什麼是美麗、什麼是醜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