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皇后」的王海玲的內心話:「下戲後,我也只是一個平實生活的母親。」從反對女兒演戲,到後來兩個女兒成立奇巧劇團,台上和台下的母女中間經歷了多少真實而動人的轉折?

文|沈亮慧

如果你的母親是人稱「豫劇皇后」的王海玲,是不是意味著你的演藝之途能比他人順遂?對於奇巧劇團的創團核心人物劉建華與劉建幗姊妹倆而言,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身為名演員的女兒,劉建華與劉建幗從小的遊樂場就是劇團,劇團裡的道具或樂器就是姊妹倆的玩具,在耳濡目染之下,姊妹倆從小就愛看戲,尤其是電視歌仔戲,除了每晚守在電視前準時收看,還會錄影下來反覆觀賞,也會自己學唱及扮演,曾經因為好玩,兩人分飾所有角色演完一齣戲。

「表演」對她們來說,就跟吃飯喝水一樣自然,也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經常在眾人起鬨下就演起來,或是來段唱歌跳舞。第一次隨著母親王海玲正式登台,飾演秦香蓮的一雙子女,因為還不懂表演與現實的差距,姊姊劉建華覺得飾演秦香蓮的母親實在可憐,忍不住入戲太深,在台上嚎啕大哭。


從事豫劇演藝工作近 60 年的王海玲,身為兩位孩子的母親,時常邊練唱豫曲邊作為孩子的搖籃曲,從懷胎時她們就此與戲曲開啟美妙緣分,左起:劉建幗、王海玲、劉建華。圖片|劇照奇巧劇團提供

談起這一對古靈精怪的寶貝女兒,王海玲臉上滿是慈愛與無奈,愛哭的姊姊劉建華從小愛現,在人前表演有如家常便飯,妹妹劉建幗則是點子王,迷上流行音樂後,喜愛歌唱、作歌詞,但是當女兒們表達想走戲曲之路時,身為母親的王海玲卻投了反對票,一來因為學藝之路辛苦漫長,二來戲曲的前途未卜,舞台上大名鼎鼎的女演員,下了戲後也只是期望孩子擁有穩定平實生活的母親而已。

因此劉建華報考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時,王海玲祈求祖師爺不要讓女兒考上;她也曾拉著劉建幗的手跟知名歌仔戲劇團團長說:「我這個女兒很想學戲,你絕對不能收她喔」。但是越反對,女兒們就越想學,想演戲的心情就越強烈。

終於 23 歲的劉建華鼓起勇氣跟母親攤牌,背後的推手是因為妹妹跟她說:「你想做就去做,你現在不做,什麼時候做?人生有幾個 23 歲呢?」,不顧母親的反對,劉建華獨自踏上了歌仔戲的學習之路,如願成了演員。當年推了姊姊一把的妹妹劉建幗,也在 23 歲左右放棄教師實習,北上投入藝術行政的工作,並在工作之餘學習編導。

數年後,建華在母親的溫情召喚下,考入臺灣豫劇團,學習並傳承豫劇,專攻生行。祖師爺賞飯吃的小孩在繞了一大圈之後,終究還是走上了命定的道路。

延伸閱讀:尋路日記:夢想是風,行動是翅膀

姊妹倆在 2004 年成立奇巧劇團,初期以工作坊、教學、小型表演為主,之後走向創作完整的舞台作品,抱持著「文本現代化、表演生活化、音樂多元化」的理念,奇巧劇團逐漸嶄露頭角,不但獲得專家與觀眾的肯定與喜愛,也為傳統戲曲開拓了豐富多樣的可能性。兩人的堅持與努力,母親王海玲全看在眼裡,看女兒們開心地做戲,她的態度也從反對轉為全力支持。

即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的《未來處方箋》,是奇巧劇團與臺灣豫劇團共同製作,更是王海玲從藝近 60 年的演員生涯的一大突破,通常傳統戲曲演員跨界現代戲劇演出,經常還是維持原本的身分在台上演出戲曲。

但此次王海玲則是以現代劇演員身分來演出,因此在表演方面,從唸到演都必須經過一番改造,將根植於身體的程式化表演,重新調整為現代戲劇的表演方式。再加上導演不是自己熟悉的二女兒劉建幗,而是現代劇場重量級導演符宏征擔任,如何找到彼此都安心的狀態,拿捏表演的收放程度,對王海玲來說可謂全新挑戰。


透過編劇劉建幗為母親王海玲與姐姐劉建華量身打造角色,卸除傳統戲曲粉墨,以時裝扮相登場,兩人在劇中將有精湛對手戲,令戲迷相當期待。(攝影|劉光宇)

近年來有許多「星二代」背負著父母的光環投入演藝圈或表演藝術界,雖然父母的名氣可能帶來一時的注目,但能否長久持續下去還是在於作品精采與否以及個人努力。劉建華與劉建幗經過多年耕耘早已卓然有成,她們不只是「王海玲的女兒」,更是王海玲「引以為傲」的孩子,母女三人同樣閃耀如星。

延伸閱讀:劇場女力姚坤君:溫柔愛自己,是饒了那個無法「完美」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