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跨國人才培訓名師 Philip,大腦會騙人,你的心不會!探尋工作之於自我的意義,找到屬於你的內在驅動力。
文|Womany 孟倫
2017 年末,Google 發佈年度熱搜關鍵字,「How」排在搜尋第一位。
這是每個人都在尋求解方的世代,據 1111 人力銀行最新公布的青年苦悶指數調查,在 21 歲至 30 歲的會員之中,發現有高達 9 成 5 的受訪青年「不滿意」目前的職場生態。調查更指出青年對於自身「苦悶指數」高達 6.9 分,顯見「悶世代」的來臨。
從厭世代、崩世代到悶世代,社會中堅份子到職場青年,面對瞬息萬變的職場,初入社會新鮮人又悶又苦,這秒的專業下一秒或許就被更新的技術、資源推翻,個人價值該如何建立?公司組織愈趨扁平化,主管面臨的挑戰不再是一板一眼制定工作流程,而是如何推動員工的積極性,並透過不斷創新價值,立足市場?
女人迷專訪跨國企業人才培訓名師 Philip Chan,替悶世代尋找解方!Philip 豐富的人力資源與領導力教練之經驗,帶你一步步思考職場之於生命的意義,看見這世代需要的軟實力,跨步追逐理想前,你要先認識支持夢想成為現實的內在驅動力!
Q:你覺得工作是什麼?你會鼓勵大家怎麼思考工作與自己的關係?
我想我們可以把工作分作三個層次:生活、專業、召喚(Calling)。
工作對人們來說可以代表三種可能性,第一個是一份工作和一份薪水 ,第二種是從職涯規劃的角度去思考,
推薦閱讀:人生不只一次 Gap year!Stefan Sagmeister :比生存更重要的是生活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職場枯燥,但我從不覺得工作是日復一日的,永遠都有新的挑戰,當你開始覺得沒那麼刺激,事情開始重複時,去思考,為何大環境不斷變化,而又為什麼我們覺得重複?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一樣的,沒有跟上環境的改變呢?(推薦你參加自我引導必修課:跳脫侷限放大自己的成長潛力講座活動)
圖片|來源
Q:這時代最需要的職場軟技能/軟實力是什麼?為什麼?
我們處於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多元世代,這時代跟我們父母所在的時空
而這些不可取代的能力,我們談的不一定是專業,我想給這世代必備能力三個建議方向:
第一,培養你獨立思考,尋找問題的能力。
透過思考與吸收資訊,建立個人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主動發現問題,並問出對的問題的能力。
第二個是要具備人際互動的能力。
如何在團隊越來越扁平的時代裡,領導新世代,過去傳統產業大部分是科學管理模式,上傳下達,但這世代需要更多創新,如何推動團隊裡每個人的主動性,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如何讓團隊願景與夥伴朝同個方向前進,是這世代很重要的能力。
最後一個,是學習的敏銳性。
你如何在快速變換的市場環境裡,因應各種轉變,積極地貢獻,學習必要技能,並且很快有產出的價值,我想這是觀察你個人對工作是否具有熱情與積極性的方式之一。學習新的東西、技能當然需要時間,但懷著意願與興趣,我想我們在學習的速度上會有大幅成長。
Q:如何找到自己的獨有實力?何謂內在驅動力?內在驅動力之於一個工作者,為何重要?
我想,觀察自身獨有的實力可以從個人的工作表現上去感覺,什麼事情是你是擅長的?做起來不感覺累的?能持續獲得成就感的?那就是你的強項,除了自己發現、觀察外,還可以做些人格特質與專長的測驗,協助你以另一面向了解自己,還有,請多聽別人給你的反饋,透過他人的觀察,你也會認識不同面相的自己。
而發現自己的過程,是循環交替的,你要尋找的話,你要有意識地去發現自己的可能性,並不設限地去嘗試新的可能;你要尋找的話,你也要懂得發揮,透過自己的工作表現與產出,客觀地分析觀察自己。這過程中你會得到外界的反饋以及屬於你的內在反饋,當你發現嘗試一項工作時,外界不斷有反饋的聲音,內心也不斷質疑自己時,請停下來傾聽,重新發現自己要前往的方向。
這時候,內在驅動力就很重要了,讓自己慢下來,
舉個例子。
過去我曾輔導過一位大學生,他透過介紹來請我輔導,
於是我請他回想過去最開心的時刻是什麼?另外,再想像他自己的人生,五年後非常開心生活工作的狀態。
而當他開始認真想像後,他哭了,他發現他看見心裡想要的五年後的那種生活,並不是現在一直努力發展的路線。他真正想做的是創業,去冒險,儘管聽過創業前輩給的建言與可能會遭遇的困難,反而更堅定他想創業的心了。
這過程讓我感動的是,我覺得他其實知道那不是自己想過的人生,這些談話,不過是需要人拉他一把。
倘若把人生比喻成一條河流,感覺迷惘的人是逆流的,他會覺得一切都不順。只要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心的流動感,找到你生命順流的方向,那麼你要前往的遠方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真實地感受到心的流動,你感覺快樂以及體驗流動的過程。(推薦你參加自我引導必修課:跳脫侷限放大自己的成長潛力講座活動)
Q:你推薦什麼樣的工作者來上這堂課程?這堂課程能滿足他們什麼需求?
如果你是願意學習,接受新的訊息的人,我推薦你來上;如果你是喜歡學習但永遠覺得自己不足的人,我推薦你來上。學習這條路,唯有找到方向,知道自己想成為的人、想達成的目標後,你才會懂自己努力的程度究竟夠不夠、是否走在正確的方向上。
如果你是對未來茫然,不知道如何尋找目標的方法,但願意踏出一步去探索的人,我推薦你來上。擁有一顆願意探索的心是很重要的,倘若你只是想知道一套成功理論,可以套在所有人身上的話這堂課可能無法滿足你的需求。
請記得腦子是會騙人的,那些擔憂與計算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若要有面對工作的熱情,那就請你聆聽自己的心。
Q:最後,請 Phillip 給還在尋找自我價值、職場定位的當代工作者一個建議,你會說什麼,為什麼?
很奇怪,我們不屑與他人為伍,卻害怕與眾不同。
除了保羅・柯艾略這句話之外,我還想起《阿甘正傳》裡,有人問阿甘說你想成為什麼?阿甘回答:「難道我不能成為自己嗎?」
這正是我想給當代工作者的一句話:在尋找自己的過程中,試著放掉社會給你的框架以及人生清單, 去創造屬於你自己的生命歷程,學會傾聽自己,而非把自己裁切成社會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