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年輕女性近來發起「#我的名字在哪裡」的社群運動,企圖改變阿富汗男性不公開稱呼女性家屬姓名的禁忌。


圖片來源|美聯社

紐約時報報導,最近幾周阿富汗年輕女性在社群媒體發起運動,以阿富汗語標註主題標籤「#我的名字在哪裡」,企圖改變阿富汗男性不公開稱呼女性家屬姓名的禁忌。

紐時說,阿富汗男性不會在公開場合直呼妻子名字,他們認為稱呼妻子的姓名極不榮譽,甚至會為此大打一架,因此阿富汗男性改稱呼妻子:孩子的媽、我的家眷、賤內,偏遠地區民眾還會稱妻子為「我的雞」或「我的羊」。

阿富汗女性也可能被稱作「餵奶的」、「黑頭仔」,至於一般人稱呼阿富汗女性,無論地位高低一律喚作「阿姨」。

「我的名字在哪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女性重拾自己的根本身分,並打破禁忌。女權團體活動家巴哈爾‧索海利表示:「這只是個火花,我們向多數阿富汗女性提問,她們的身分為何被否認。不過現實是女性保持沉默,她們不抗爭。」

推薦閱讀:用 Rap 控訴阿富汗童婚!Sonita Alizadeh:我不沈默,有一群女孩需要我

這項活動起初只是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省的小活動,不過在社群媒體推波助瀾下,活動發起人紛紛挑戰名門高官,要求其分享妻子和母親的名字。隨後電視、報紙和廣播談話節目也討論起此話題,部分政府官員、國會議員和藝術家也紛紛表態支持。

然而這項活動也面臨不少反對聲浪,部分網友稱此活動違反「阿富汗價值」,也有人說這只是小問題,無須改變。一個青年組織的會長伊斯姆表示:「母親、姊妹和妻子之名如其頭巾一樣神聖,其為榮譽的象徵。」

索海利表示,她希望男性反思此禁忌的內在價值,甚至連醫師開藥都不得寫出女性姓名,「這是出於文化還是信仰?其中是否有任何道理可言?」

阿富汗社會學家里薩耶表示,此想法源自部落習俗,即男性擁有女性的身體、臉和姓名,他人甚至不可間接使用女性的身體,包括直視女性。

推薦閱讀:阿富汗首間「女子程式」學校:沒看過鍵盤的她們,現在用程式改寫中東未來

里薩耶認為,這是傳統和文化的議題,需要歷經長期的文化抗爭,且需從孩童教育做起;媒體可削弱這項文化並提高女性意識,進而改變男性擁有女性的看法。

伊斯姆表示,他認同女性身分,但他認為社群媒體試圖讓女性與男性敵對。其他人則認為,這不過是網路跟風活動。一名網友表示:「我加入『#我的名字在哪裡』活動,我叫阿克姆。我孩子的媽叫什麼?就算被碎屍萬段我也不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