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作者郭雅真寫下自己以訓練男大生的性別意識,體現性侵害防治的心路歷程。男孩,你不需成為英雄,人生有淚我們慢慢談。

文|郭雅真

起源

9 年前從事性侵害受害者的輔導復原與相關預防工作的我發現,在預防性侵害事發生的工作之中,Finkelhor (1984)所提出有關性侵害事件發生的 4 個要素,對引導國內預防性侵害工作有很大的影響。這 4 個要素是

  1. 潛在加害者具備加害動機
  2. 潛在加害者的自我控制力瓦解
  3. 外在環境的保護因子瓦解
  4. 被害人的自我保護力量瓦解

其中有關第三與四要素的相關防治工作,如創建校園零死角的安全環境、路口架設攝影機,同時加強對婦幼兒少等的自我保護能力等工作是相對被重視的項目,但對於第一與第二要素所強調關於性侵害加害者的加害動機及自我控制力的相關預防工作,則顯得相對貧乏。因而我不禁開始思考,除了做好外在環境的保護、提昇個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外,對於加害者在加害動機形成及控制力瓦解的過程中,我們能從教育的根本上作些什麼來能減少加害者的產生、降低性侵害事件的發生。

推薦閱讀:女性主義的存在,不是為了為難男人

由於性侵害的加害人仍以男性居多,以 2011 年為例,通報性侵害案件計 1 萬 3,686 件,受害女性為男性之 8.44 倍,而施暴男性為女性之 18.53 倍,同時在實務工作也發現,性侵害加害者的年齡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我們工作初期便決定將對男性的性別情感教育工作的年齡層往下放,而多為女性工作者的我們也看見在校園宣導中,因著性別認同及同儕模仿的因素,若能由男性的類同儕楷模來針對青少年執行性侵害相關經驗的分享宣導,會有更好的效果。

因此,我們開始訓練一群大專男同學,半年後帶領這群受過訓練的男大生生進入以男性青少年居多的高中校園演講,透過這個工作模式,我們希望能從年輕男性開始來改變他們的性別觀念與性別關係。

推薦閱讀:從AI人工智慧到性暴力轉介系統優化!亞洲首場性暴力防治駭客松

進行方式

我以男大生的「情緒教練」自居,與大學社工心輔相關科系以機構實習的方式合作,招募對於探討性別情感等議題有興趣的大四男大生,一年共計 80 小時的訓練準備與校園宣導相關議題服務時數,每年的第一學期以商周出版的《該隱的封印》一書作為讀書會素材,該書以豐富的案例搭配理論說明,循序探究男性的童年、青春期等發展階段的議題,以及與父親、母親、女孩的關係情感議題,深入淺出地探討男性成長過程的各個重要議題。

另外配合書籍閱讀進度加上主題單元報告,這些主題包括男孩的暴力文化、A 片文化、與父親/母親/手足的關係、愛情初體驗、男孩的孤獨城堡、男性的菸酒毒品文化、不愉快的身體/性經驗等,讓平均每屆 8 – 10 位男大生在 13 週,每週 3 小時的團體中,自然而然地在領導者的引導催化及男大生彼此互相帶領下,回溯分享自身從小到大的性別情感相關的豐富故事與經驗。到了下學期,則從上學期中所分享的豐沛故事中選取經典的故事予以命名,串聯排列設計後,增強說故事表達能力的提昇練習,由這群男大生帶著自己的生命故事,進入到高工農工或純男性高中等男孩居多的學校進行講座分享。

發現

從這 9 年 10 屆(其中有一年同時在北部中部進行 2 屆)超過百位男大生的團體分享中,我有幾項重要的發現:

一、回首來時路,無處不性別

男大生在團體裡,漸漸被薰陶訓練,提昇對於性別的敏感度打開性別的眼睛後,發現原來一路以來的成長過程,無處不性別。

其中有個男大生阿偉便記得,在他小學三年級時有次跟班上的總務股長訂購第二節下課的牛奶點心,對方問:「你要什麼口味的牛奶?「阿偉滿心期待地:「草莓牛奶!」同為男性的總務股長露出一臉嫌惡的表情:「拜託那是女生在喝的,很娘耶,你不要喝這個啦!」阿偉趕緊改口說:「那訂原味的好了!」

於是,他不但喝了整整一學期的原味牛奶,事隔多年,阿偉從那之後再也沒有喝過草莓牛奶,直到在團體中想起並且分享了這件幾乎已經被自己遺忘的故事,他在那天團體結束後到超商為自己買了一瓶想了 12 年的草莓牛奶。

推薦閱讀:翹小指有錯嗎?誰決定什麼叫做「真正的男人」

另一位有 3 個姐姐的么子小張,則是在經歷了第一次穿著姐姐粉紅色的鞋子上幼稚園被同學嘲笑是男公主後,便再也不敢穿戴有粉紅色的衣物至今,當男大生打開性別的眼睛,回首觀看來時路,發現無處不性別,陽剛文化下對於男性該有的樣貌,無孔不入地影響了男大生們,深怕被貼上「娘」的標籤。

二、這樣⋯⋯算性騷擾嗎?

在我接觸的每個男大生在經過 10 幾週的讀書會團體,建立對我及成員們的相當程度的信任感之後,都會回想起以前曾有過至少一次以上不愉快的身體被接觸或性的經驗,這百分之百的比例,是我在 10 年前無法想像的,當他們分享完自己曾遇過的性騷擾甚至性侵害的故事後,會有幾個共同的反應:「老師,我這樣算性騷擾嗎?」我:「當時的你,開心舒服嗎?」男大生搖頭,「那就算了哦!」接著他們會訝異地說:「蛤?我是男的?也會被性騷擾?」

也疑惑地說:「奇怪?我怎麼還記得?我以為我忘了⋯⋯」「而你是我第一個說的人⋯⋯」男大生們在成長過程中,遭受性騷擾的比例之高,超過我們的想像,陽剛文化底下的男性更難將這些事件說出口。

推薦閱讀:性別觀察:「比大小」與「鮑鮑換包包」,致曾被公開性騷擾的你

三、 原來愛要這麼做!

性的議題是團體的一大重點,從性啓蒙開始談起,接著包括第一次接觸 A 片、第一次夢遺、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等,在關於初次性經驗的故事中,每年我都會聽到一到兩則懊悔的故事,男大生們對於性的瞭解認識,多半來自 A 片 A 漫或 A 書,因此當面對自己的第一次性經驗時,腦中的性愛流程 SOP 往往會跟著 A 片模式走,卻不知道或者說他們其實也不知該怎麼知道對方的想法,因此過程中,半推半就,曖昧不明。

有一部份的男大生回想起自己的初次性經驗是覺得懊悔甚至愧疚的,並且初次性經驗往往來得突然,常在沒有任何避孕措施下進行,因此回想起來也感到驚險萬分,這也是近年來台灣青少女未成年懷孕比例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到底愛是什麼?性為何物?我們禁止了很多,卻教育得太少。(推薦閱讀:「我不是你的做愛機器」!結了婚,我仍擁有身體自主權

大熊在想起高一的自己,差一點點就要擦槍走火,和高三的學姊發生第一次性經驗時,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描述:「那種感覺⋯⋯就像是老師進到教室來上課,忽然要大家把課本收起來,今天臨時考試一般⋯⋯那時我的小弟弟已經完全站起來,遠遠地跑在我前面,但我腦中閃過很多的問題:你確定要做下去?確定第一次喔?!有過經驗的她會不會覺得我很遜?但是沒有帶套怎麼辦?⋯⋯我的身體準備好要衝了,但我發現我的腦袋跟不上⋯⋯」男大生們需要我們毫無畏懼不閃躲地跟他們談論關於性與愛的議題。

四、如果我哭,還能勇敢?

「男人的眼淚」是最難觸及的話題,幾乎所有男大生在 7 歲以前就聽過「男生不能哭」、「男生哭羞羞臉」等話語,於是他們用盡全力將自己的淚腺閹割,將所有情緒藏起來。20 歲出頭的他們表達情緒的字眼就只剩下了「爽」跟「幹」兩個字,「憤怒生氣」成了最好用的包裝紙,將所有的灰心、沮喪、挫敗、尷尬、哀傷、羞愧、害怕等種種情緒包裹在裡面,而那些該流出的眼淚去了哪裡?這些男人淚,轉化成被菸薰黃的指頭、倒入杯中變成酒、或是變成暴力的拳頭。

推薦閱讀:男人解放你的眼淚吧!熱淚,是最溫柔的勇敢

從「男兒有涙不輕彈」到「男人有淚慢慢談」這路我走了近 10 年,每年陪伴一批又一批的男大生,梳理自己的生命經驗,整理成一則又一則關於愛、失落、興奮、悲傷的故事。他們從有涙不能彈到可以慢慢談,甚至跟很多人談,然後漸漸明白:

比起揮拳,落涙可能更需勇氣;
吞酒入喉,分享或許更加療癒;
撥開菸圈,述說故事才是真實;
成為英雄,原來能有許多不同!

五、原來勇敢可以是⋯⋯

透過團體,我們解構男大生原有對於的男子氣概、英雄的想法,給予勇敢新的定義、建立英雄多元的面貌,率領這群被訓練過的大專男生,進入校園,從一開始的與學生分享、到近年來也與家長老師們分享關於:懵懂 A 片初體驗、臉紅心跳第一次、欲哭無涙男人累、爸媽其實我愛您等生命中關於情感/性/性別的故事。他們勇敢地說出自己曾經被脫褲子、曾經霸凌別人逼同學當眾打手槍、曾經傷害過一個女孩、曾經這麼想念在遠方求學的弟弟、曾經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曾經懷疑自己無法脫離酒精的控制、曾經⋯⋯。漸漸地,男大生發現原來,勇敢可以是⋯⋯

「對不起,我不該那樣對待你/妳」、
「阿嬤、爸爸,我愛你」、
「女孩,謝謝妳曾經愛過我,而我也曾愛妳」、
「對不起、當年瘦弱的我,不知還有什麼更好的保護你的方式⋯⋯」

結語

這麼多年來,在我心中有一張表格,每位男大生來到我面前時,我會依照是非、選擇、填空、造句、簡答、申論等題型,以每位男大生目前能夠表達情緒的能力程度,給予一個大致的界定,然後用他們可以接受的語言與之建立關係,像一位情緒教練般有耐性地協助男大生從「對方這樣做是不是讓你覺得很不爽?」(是非題)、「這件事讓你覺得不開心之外,還會覺得尷尬?難過?沮喪?⋯⋯」(選擇題) 、「當時你覺得⋯⋯」(造句、簡答),一直到男大生可以在眾人面前用申論的方式,完整地敘說一段關於生命中的故事經驗。

推薦閱讀:異性戀男生的性別告白:我習以為常的世界,原來對別人滿是壓迫

其實,只要看看那 4 歲、5 歲急欲表達的小男孩,您將明白,這是他們原本具有的能力,只是在努力成為英雄的時候失落了能力。

9 年過去,已有超過 10 位社工、心輔、教育相關的專業人士曾經協同領導者或觀察員的角色,跟我一起進入團體,參與這樣的訓練計畫,我殷切期盼能有更多人參與在這趟「英雄大聯盟,逆轉勝之旅」的旅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