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於兩個月前推出性別觀察專欄,期望用性別的視角與眼光探討時事,思考性別在生活中的潛在作用。我們因而發現,無論是從羅瑩雪的「拉肩帶」討論再到上週末熱烈討論的「馬英九走光」事件,背後都跟性別息息相關。與你分享女人迷的性別問卷結果,性別左右我們活的方式,我們再也無法迴避性別討論。

蔡英文將於 520 就任,比起關心未來的施政方向,許多媒體先忙著關心她那天怎麼穿妝怎麼化;質詢羅瑩雪事件,徐永明可以罵她是「潑婦」,網民肆意留言「像羅瑩雪這種恰北北的女生,你們敢去玩這種人的肩帶嗎?」

推薦閱讀:性別觀察:羅瑩雪確實錯了,但誰有資格拉她的肩帶?

某位擔任親職的爸爸在 PPT 發文,男廁沒有尿布台,育嬰室更不許男性出入;有陰柔氣質的男孩葉永鋕被笑娘娘腔,他不敢在下課去廁所,怕被脫下褲子強行檢查,他的生命永遠地停留在 2000 年的 4 月。

同場加映:蔡依林演唱會重讀玫瑰少年:葉永鋕死去了,但世界還有更多葉永鋕

人們跟小男孩說不許哭,因為哭泣是女孩子才會做的事;人們跟小女孩說不准讓別人碰你的身體,讓女孩習慣第一時間就責怪自己,沒保護好自己。

人們說女人被強暴是自找的,誰叫她們裙子穿得短;人們說馬英九露蛋照被拍到活該被瘋傳奚落,誰叫他自己不穿內褲。

這是為什麼我們必須討論性別。

我們無法再迴避性別討論,我們不能再宣稱性別議題不重要,性別撼動我們的世界,左右我們活著的方式,影響我們觀看的角度,決定我們怎麼想像一個人。

討論性別,是為了跳脫性別二元的侷限視角,給活著的人更多自由。

三千人填答性別問卷:讓個人的身體敘事被看見

我們於前兩週釋出性別問卷,邀請大家回想從小至大的成長經驗,從玩具選擇到身體認識再到職場升遷,窺看其中性別的潛移默化。超過三千人次填答,我覺得那幾乎是血淚斑斑的紀錄。

問卷結果顯示,高達八成的填答者,曾因生理或其他性別因素,遭遇不合理的待遇,其中每兩個人就有一個人受過言語或是肢體的騷擾及暴力對待。

「平常習慣穿合身的鉛筆褲,從大二穿到現在也已經4.5年了,媽媽上個月才跟我說:「上班的時候不要這樣穿,很容易引人遐想」,結果我們就大吵一架了。」

我本身是一個肉肉型的女生,總會被人說『要是再瘦一點就完美了!』『你哪裡都很美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太胖了,瘦下來就是女神了』等等諸如此類的話,所以長久下來我都對於自己的身材感到自卑、在公共場合更感到彆扭,上了大學後我對於女性的身體自主權更明顯感受到壓力。有一次在與異性友人閒聊時,天外飛來一筆,他說『我可以觀看女生的坐姿就知道他是不是處女』,中間穿插著許多令人聽來不悅的話與鄙視的言辭(騷貨、破麻、賤女人、欠幹)當下我立即向他反映我的不舒服,但卻被用『過度解讀』、『反應過當』來說我玻璃心和不夠成熟。....我的願望很卑微,不要求多激烈的平等,只希望每個人都能尊重彼此,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我們這個社會還不夠成熟無法接受個人的特別(異己)。」

許多痛癢,是關於社會對身體的管控,胖瘦都由不得你,我們似乎並不擁有所謂的身體自主權。關於女體,社會有更多潛在焦慮,卻一一將規訓放回女性身上,讓他們獨自承受。多數時候,不分男女,他們因既有的性別框架感到疼痛,卻無處訴說。

七成性騷擾、性暴力當事人選擇自己承受

根據性別問卷調查的結果,56%的填答者表示曾遭受言語或肢體的性騷擾。當遇到言語騷擾時,60%的人反應為言語制止;遇到性侵害或性暴力時,42%選擇裝沒事,高達七成選擇自己承受,不跟任何人說。

推薦閱讀:2000個被強暴後的勇敢故事

網友在問卷裡寫下親身歷程:「住在學校外包的宿舍時曾數次遇跟蹤狂,大樓的櫃檯管理人員表示『對方沒有實際的行動所以無法處理』。想知道是否有方法可以量化或具體呈現這種心理恐慌,讓問題能被解決,杜絕當事人的恐懼與無力感。」

問卷結果顯示,隨著騷擾程度加劇,當事人願意/能做的反抗力反而降低。當事人不是不願說,而是他切身的明白說出口之後,伴隨而來的傷害會跟著加劇。

我們必須檢討的是,這個社會對當事人是否不夠友善?我們是否在當事人陳述的第一時間否認他感受到的心理壓力與身體傷害?我們是否未建立好良善的訴說或申訴管道,支持當事人,鼓勵當事人反擊,並譴責性騷擾/性暴力方的行為?社會輿論是否傾向檢討受害者,而非譴責施暴者?

同場加映:「被撿屍是女生活該?」無所不在的強暴文化 Rape Culture

關於身體議題,我們需要更多不避諱的討論。我們必須讓當事人明白,這不是他們的錯,他們無需獨自承受。

參考女人迷文章與活動頁

只用性別認識一個人,是一種便宜行事

看著性別問卷,我想起我也是這樣長大的,我恍恍惚惚進入某種性別秩序,大人對我懷抱著某種性別配對的期待。

你是女孩,你會拿到芭比娃娃,你必須穿制服裙,你盪鞦韆的時候要小心不讓人看見你的內褲,你要選文組因為女生的數理不好,你要花很多力氣在職場上證明你有能力,你遇到性騷擾時要先檢討自己,你會「嫁」人成為母親,生兒育女,待在家庭。

推薦閱讀:只能這樣「幸福」的女人:林志玲不結婚,關社會什麼事?

性別的規範作用在我身上,讓我時而想掙脫逃跑,在性別問卷裡面,我辨識了更多這樣的面孔,生理男的、生理女的、跨性別的...,確信我不是唯一一個這麼想的人,我們都不是。

我們於是知道,只用性別刻板印象認識一個人,其實是一種便宜行事。我們必須脫離便宜行事的循環,開放更真實且多元的性別論述,為活著的人尋找更多出路。

性別問卷之後,我們發起性別駭客松,希望用科技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性別問題,這也將會是亞洲第一場以性別為出發點的駭客松實踐。

4/20 日報名開始,5/13人文X科技尋找盟友日,5/21,5/22 駭客松活動於女人迷樂園舉行。我們期待未來的日子,更積極地為性別發聲,更無懼地說出自己的不舒服敘事,更勇敢地拆解性別教條。(細節請點:性別駭客松

因為我們都有可能是被罵潑婦的羅瑩雪,都有可能是走光的馬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