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女孩的觀察家投稿,也是她勇敢的自我揭露。她從自己的看法開始反思,當我們說「我不是那種女生」,或是「我才不像其他女生一樣自我物化」時,我們其實是把對方視為「他者」,藉由排斥與貼標籤,保護我們自己免於受傷。透過這個例子,她希望邀請大家一起想想,我們是不是冥冥之中,都成了助長性別不平等的一員?

文/RL

原來我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正義魔人」

我是一個社會新鮮人,真的很新,今天是我開始工作的第四天。我進入的是一家行銷公司,很多朋友說這樣工時長、責任制的工作當第一份工作很冒險,但我到目前為止都對這份工作感到充實愉快,然而今天我得到了在工作外的一個震撼「教育」。

這是一個遊戲的案子,為了打響知名度、吸引玩家,團隊漸漸讓策略朝著腥煽色的方向發展,男同事們甚至開始以「麻豆曝光」做為創意發想,雖然最後我們沒有採用,但這件事卻深深震撼了我。

同場思考:為什麼要無限期支持波多野結衣:情慾,萬歲


手遊廣告示意圖

為什麼我們在學校一直強調的男女平等、相互尊重出了社會全變了樣?

當下我覺得氣憤,我是一個女孩子,為什麼這些男同事完全不在意我的感受,在我面前就這樣開起了如此物化女性的玩笑?但畢竟我是個新進菜鳥,我只能玩笑式的說「你們這些男生真的很壞耶!」沒想到同部門的同事馬上說了「這有什麼?我們又不是沒給錢,她們這樣一露可以抵我們好幾個月薪水!」

瞬間我啞口無言了,沒錯,剛出社會的薪水就算不只22K,但麻豆的一個曝光真的是一個新人好幾個月的薪水。羞愧與不甘占據我,我好想告訴他們不是每個女生都是這樣的,不是每個女生都那麼「犯賤」、那麼「愛錢」!雖然會議最後並沒有採用這個方案但整個下午我都好難過,為什麼我們從小受的教育一點都不比男人少,卻依然在這個男性父權體制下被貶低?

推薦閱讀:當性感作為「手段」,女人得勢還是失勢?

下班後我的情緒慢慢平復下來了,在熙來人往的捷運上,我突然發現我是不是也成為了「正義魔人」?我正在用我的憤怒去怪罪甚至批判那些我素未謀面的女孩,用社會教我的價值觀去批評一個我看不到的對象。

我們都在用價值觀,批評「看不到」的對象

這些社會框架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要遵守?我們用自身價值觀去批評別人,卻也很容易因為別人的價值觀而捨棄真正自己。

就像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 Selina 離婚事件,在 Selina 的臉書中她寫下「我沒有扮演好一個賢妻的角色」,但賢妻的定義又是什麼呢?Selina 其實不用為了這個社會規範道歉。而阿中也在臉書表示「失敗的婚姻,我應負最大的責任」,但這真的是他的責任嗎?不斷的被用放大鏡檢視,少了生活中的隱私,阿中應該也很不適應婚後這樣的生活吧。

推薦閱讀:性別觀察:寫給離婚的 Selina,無須為「賢妻一職」致歉

 

在社會輿論下我們都常常用自身的價值觀去批評別人的價值觀,也讓自己跟著別人的價值觀走。其實他們很勇敢,他們勇敢的面對「愛情一點一滴消失了」並且做出改變,這是許多人沒有勇氣做到的。

原來我也是社會的一環,當我高舉著性別平等、相互尊重的旗幟時,我卻也用那些自己看不起的框架批評其他女性。

在現實生活中我氣男生物化女性,在網路世界中我對 Selina 完美的愛情感到難過。原來我也是社會的一環,即便想要打破那一堆框架與束縛,但當其他人願意做出那些框架規範外的事時,那些框架與批判也在我腦海中發酵。

同場閱讀:寫在 Selina 的離婚告白之後:婚姻與家庭,能不能有新的自由想像?

我們有資格批評別人的「選擇」嗎?


(圖片來源: nnaiddy,CC: BY-ND 授權)

女孩因為家境或現實而不得已販賣青春的故事我們時有所聞,即便沒有阿信般的情節,那也是他的「選擇」,我有什麼資格批評?我嚮往 Selina 的戀情,所以將我的期待加諸在一對公眾人物上,但那些何嘗不是他們的壓力,不是他們努力想掙脫的框架呢?

原來在不知不覺間我助長那些自己不喜歡的「規範」,也許我們都該問問這個社會給我們的定義與框架,本質到底是什麼?是否值得遵守呢?

最後,我對自己過去的行為道歉,希望未來我不會再有這些惱怒抗拒,而用平靜尊重與這些不同的選擇和平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