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息更容易吵架?親密關係大忌:過度猜測想法、文字更易說出令人後悔的話
為什麼用訊息吵架,容易愈吵愈糟糕?因為一長串的文字就好像炸彈一樣。所以答應彼此,別再用手機吵架好嗎?
為什麼用訊息吵架,容易愈吵愈糟糕?因為一長串的文字就好像炸彈一樣。所以答應彼此,別再用手機吵架好嗎?
你和曖昧對象,在公眾場合會牽手嗎?心理學專家提供 3 種舉動,幫助你判斷對方是否想發展長久親密關係。
兩個人相處重點不是結不結婚,而是是否有把「共融」的概念帶入生活,在「做自己」和「尊重彼此」間取得平衡。
不論哪一種人際關係,人與人交往/互動的時候,都必須要保留一道適當的界線。
如何判斷親密關係適不適合走下去?透過 4 個面向觀察,了解彼此對這段感情的共識。
如我們在文章一開始所說,研究者如今更傾向於認為,每個人的依戀類型都不是絕對的,而是在這個坐標軸上的某一個點。有的人在某個維度上的位置居中,所以他們會被認為是兩種類型的交叉;有的人在兩個維度上都居中,那麼他們被認為不屬於任何一種依戀類型。同時,這個位置也是可以浮動的,隨著自身經歷的變化,我們自身的迴避和憂慮水平都會發生變化。
溫和性交 Karezza 指的是不以性高潮為做愛的目標,而是透過觸摸、凝視、擁抱、接吻等方式,讓彼此在沒有壓力的交流下,達到真正的親密關係。而性治療師也指出,這是幫助兩人重拾親密感的有效方法。
所謂「真誠興趣」,簡而言之,就是我們對於伴侶的內在世界(inner life)是否有足夠的、持續的好奇心。比如,他今天發生了什麼?心情如何?他有什麼夢想和目標?曾經發生過什麼改變一生的事件?他為什麼會做出某項決定?在那些外界認可的成功光環背後,他遭遇過哪些苦難?付出了哪些努力?以及,對於那些你們共同經歷的體驗,他是如何感受的?
當我們對另一半表達負面意見時,通常有兩種方式:抱怨(complaint)與指責(criticize)。同為負面評價,它們的性質卻截然不同,對親密關係的影響也不同。Gottman 的研究指出,指責是導致伴侶分手的一個主要原因,抱怨則不是;指責是消極而值得警惕的,但抱怨在一定的條件下,卻可能是積極而具建設性的。為什麼它們有這麼大的區別呢?
回家吧談婚姻,在另一半出軌後,也許你該想的不是如何挽回感情,而是如何修復受傷的自己。
以前總覺得自己的家庭不完美,不知不覺中想藉著依賴戀愛對象,補足心中對愛的渴望,也疏遠自己的家庭。但其實原生家庭的影響,早已深深烙印在我們的性格中,影響著我們的一生。
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你與另一個人之間深刻的、自由的、互相回應的連結。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情侶之間都真的有這樣的感受和連結。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也許就是你的父母,甚至就是你自己,一定有那些看似親密,卻總是好像「差點兒什麼」的伴侶。
我們是他人感知的客體(對象),通過他人注視我們的方式、與我們說話的方式和對待我們的行為,我們得以了解在對方眼裡我們擁有什麼個性、處於什麼情緒狀態、擁有何種認知方式,等等。如果對方看待我們的觀點與我們內心深處對自己的認識合拍,並且他們的觀點通過行為和話語傳遞了過來、讓我們覺察到,我們就產生了心理上的可視,在對方的行為、話語中體驗到了自我的反映:「原來我的內在自我是這樣的」、「你看見了我、理解了我」。此時,對方也就成為我們自我心理的鏡子。
鄧惠文新書上市《有你,更能做自己》。因為步入一對一婚姻,讓你覺得有點委屈,覺得自己放棄更多好的選擇嗎?要解決這樣的情緒,我們得必須先放棄將所有期待都投擲在同一個人身上,以及「我很重要」的想法。
聽過他的描述,我察覺到在他們的愛情中有個重要特徵:女生對關係的評判,在好與壞兩個極端迅速擺動。這種特徵通常出現在「邊緣型狀態(borderline states)」的人身上。邊緣型狀態不僅會體現在情感關係中,也會影響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驅魔麵館》到《社內相親》,韓星金世正 7 個小故事:不只獻聲《愛的迫降》ost ,還是 IU 粉!
「間歇性厭惡伴侶」是親密關係中常見的狀況,但卻有 5 種以上的可能原因需要探究,這是改善關係的契機。
通過力量感和自我洞察,放下美好形象的偽裝,學習敞開真實的自己,以建立一段無壓榨、只有親密感的關係。
接吻是讓時間無限延長的秘方,除了讓我們在那永恆的剎那感受到愛,它的存在,還有其他科學支撐的重大意義。
為什麼親密關係暴力的受害者,會選擇沉默?停止檢討受害者,因為他們的每一次倖存,都是劫後餘生。
人往往在受傷後變得不再相信愛情,然而願意繼續相信浪漫之愛的人,其實會為之後的親密關係形成正向反饋。
研究顯示,那些在「關係檢查」中提出最多問題的伴侶,之後的相處上都顯示出了最大的進步和提升。
你和伴侶無論是從朋友變成情人,還是從情人進展成生命中的知己,都有助於一段親密關係更加長久、感情更穩!
盤點五部演繹「有毒親密關係」的經典電影《霓裳魅影》、《真愛旅程》、《愛.欺》、《首映夜》、《控制》。
你抱怨伴侶的「不上進」,有沒有可能是你對未來感到焦慮的一種投射呢?一段親密關係之中,最重要的是⋯⋯?
從精神分析凝視日劇《老公的那個進不來》,在我們不斷專注於親密關係的愛時,別忘了,還有一股不容忽視的勢力——恨,它與愛同等重要需要被理解。
如果我想跟你走很久,要怎麼做才能長長久久?創造一段尊重彼此又能放鬆的關係,即是長久的關鍵。
心理學家說,愛自己,和誰結婚都一樣。這其實是想說,我們本身就是一百分,遇到誰都會更加地完美!
原生家庭的傷口,有可能痊癒嗎?海苔熊的答案是,不容易,但並非不可能:「過去你沒有被好好對待,不代表你不值得被好好對待,只代表那些人不懂得好好對待你。」
現代人不知道怎麼溝通,便以忙碌之美名,繼續自欺欺人的逃避。也許《關係同步卡牌》,能為關係帶來轉機⋯⋯
《成為西蒙波娃》透過波娃新公開的日記、信件等,重新檢視波娃過往的傳記、回憶錄、訪談內容,讓讀者穿越時空,一窺她生命中的種種樣貌。
現代親密關係常是假性親密關係,因為我們隱藏起自己,但最後會結束——關鍵是練習去接納、表達真實的自己。
不愛了,卻也狠不下心分手嗎?如果真的確定不愛了要怎麼辦?本文幾個問題給你思考,找到你的「人生故事」。
你的「不愛了」未必為真,與其不明不白地結束親密關係,不如把這種感覺當作我們探索和尋找關係出路的契機。
根據「愛情三角理論」,最好的愛情應是穩定的,它包含了親密、激情與承諾。本篇為大家區分你的是迷戀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