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恐怖情人嗎?辨識「控制型伴侶」的行為特徵:限制你的社交、干涉你的打扮
高壓型控制關係有三種特色:孤立、懼怕、懲罰。然而,人們不該在親密關係中感受懼怕,不該放棄自尊和自由。
高壓型控制關係有三種特色:孤立、懼怕、懲罰。然而,人們不該在親密關係中感受懼怕,不該放棄自尊和自由。
恐怖情人不只男人,也有女人。當「掌控型」情人控制你的一舉一動,包括手機電腦,該怎麼辦?
韓星具惠善及安宰賢在八月時宣布離婚消息後,各家媒體報導和眾多網友們,先是替長期獨守空閨、只能眼見丈夫逐漸冷淡的女方心疼說話;又轉向為受妻子言語霸凌、情緒勒索的男方抱不平。 我們今天可以繪聲繪影地把具惠善打造成恐怖情人,也可以說安宰賢就是有出軌或家暴嫌疑;但我們卻也看到,在爭取對錯是非之間,已經不會有更好的答案。而如果我們就回到兩人的角度去看這段婚姻,我們會發現,他們其實各自有著各自的難題。
在交往前,我們可能都萬萬沒想到另一半是恐怖情人。如果把親密關係暴力視為家務事,那暴力的本質就永遠不會被改善。讓我們看,親密關係中,其實需要哪些執法者、警察,和社會中每一個人的力量?
《愛的所有格》透過一次寫實的愛戀,扣問愛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在愛裡又真正擁有什麼?或許,我們從來就不擁有自己的情人,但是每一段關係,都讓我們靠近自己的內心,去發現真實的脆弱與情感。擁有與自我更親密的那些時刻,也許才是愛的所有格後的答案吧。
王力宏離婚,媒體父權視角說王力宏形象被毀,而非李靚蕾自我賦權;是金童人格折損,而非李靚蕾不再隱忍。
恐怖情人之所以恐怖,當然因為對被害人有嚴重肢體傷害、性暴力、甚至奪人性命。但對被害人來說,早在致命傷害前,她們就經歷許多「看不見」的恐怖行為。加害人常以愛及忠誠為名,對被害人進行監視、查勤、尾隨、孤立、囚禁、禁止她和親友聯繫等等脅迫控制。近幾年來,因科技和通訊軟體的普及,科技跟蹤騷擾的手法也越來越普遍,如反覆瀏覽或入侵對方 FB 等社交平台,以掌握她的行蹤及個人資訊,並常出現在她會出現的各種場所。
近期大量出現討論「如何辨識恐怖情人?」「恐怖情人的 X 大特徵」,加害者有其生成脈絡,辨識目的如果是隔離與孤立,一旦降低親密關係暴力施加者的社會連結,真能打造出更安全的社會嗎,暴力是否可能轉化爲更極端的型態?
為何眼看黑暗的未來,好比面對恐怖情人,人們還是孤注一擲,留守於危險中追問著「你愛我嗎」?那是因為我們真的愛,還是因為真的怕?愛,是愛對方,還是愛自己?怕,又是害怕甚麼呢?如果這些問題,又加上男同志情慾,我們可能會有怎樣的了解呢?我今天借 Alain Guiraudie 執導的 2013 年法國電影、獲當年坎城影展同志金棕櫚獎的《湖畔春光》(Stranger by the lake, L'Inconnu du lac),分兩部份試著回應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