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劇場百變女王」的姚坤君,角色百變,但情感永遠真實,回望過去,她說演戲這條路,是一種命中註定。

訪問被譽為「劇場女王」的姚坤君前,我想過很多次她是什麼樣的人。我想過她可能是《Proof 求證》裡的凱薩琳,瘋狂卻內斂;我想過她可能是《Closer 情迷》裡的安娜,神秘且誘惑;我想過她可能是《文明的野蠻人》裡的薇妮,謹守文明而疏遠,當演員太熟練地遊走在不同的角色之間,我們好奇她「真正」的模樣。


Closer 情迷,照片由綠光劇團提供

訪問那一刻,看到姚坤君,她素著一張臉,我們在咖啡店門口握手,她有一雙有神且會笑的眼。她姿態那樣放鬆,她時常大笑,她真實的太可愛,她的距離好近,她看你的時候,你覺得自己很透明。這是姚坤君,我們談話,真實得一如劇場,原來就沒有什麼「真正」的姚坤君,劇場裡的每個角色全部都是她的切角。

劇場裡最讓人動容的時刻,不是無縫銜接的你丟我撿,而是最直白的情感流露。一次訪問,我覺得也是我跟她的一場對戲,有節奏的,我們不急迫,時而停頓,我們交換人生,不只是為了問答,而是赤裸地去處理自己。

推薦閱讀:525 我愛我:不需要一百分,找回自在的五個練習

當演員這件事,是對得起自己的決定

姚老師給我的第一感覺,像孩子。她談著戲劇的時候總手舞足蹈,她是那樣無條件的去相信,真心的仰頭大笑,走在演員這條路上,她更像孩子一樣執拗。

「我覺得真的有些事是命中註定,像走上演員這一條路。我覺得我一生中大概沒做對幾次決定(大笑),但當演員這件事,現在想起來覺得真的太對了,太對了。」

有些緣分從小時候開始。回顧從前,姚坤君形容自己就特別愛玩紙娃娃或扮家家酒,「長大後才發現,扮家家酒就是虛擬實境的角色扮演;紙娃娃更厲害了,根本就是導演練習啊,Blocking 安排台位!」

當年那個玩著紙娃娃的女孩長大了,在家人期待下,選了土木系念,姚坤君笑說自己後來到美國念社區大學,正要忙著申請土木相關系所的時候,就知道自己「一點也不喜歡土木,完全不想念下去。」

「那時候,我知道自己對戲劇有興趣,偷偷在社區大學修了幾堂戲劇課,是劇場入門、演員入門這一類非常初階的戲劇課程噢。當時,我英文不好,課堂三分之一的時間根本聽不懂,但我打從心裡覺得很暢快,很爽。」姚老師眉飛色舞地說,這樣的一堂課,開啟了姚老師後續近二十年的演員之路,深深被打動的感覺,心裡記得清清楚楚。

「接著,我只好使用『拖延戰術』,硬著頭皮打電話給家裡人,說再讓我試一試。」這麼一日拖過一日,「我還記得有一天,我申報系所之後,拿到社區大學裡戲劇系的確認文件,我看著上頭 Theatre art 的字,整晚上都在偷笑。覺得好不可思議,不停的想說,『真的是我嗎?我真的可以嗎?』現在說起來,可能很笨哦,只是社區大學,卻帶給我這麼大的快樂。」

從那句話裡感到演戲帶給老師全然而純粹的快樂,我覺得胸口一陣熱,是那時候的任性和不抗拒本心,於是老師與戲劇還好沒有錯過。從小小的社區大學「戲劇系」開始,姚坤君最後考上每年只錄取八個人的北卡羅萊納大學的戲劇所。一切是緣分,更是姚坤君認為最對得起自己的決定。

同場加映:走自己的人生路,讓工作配合你

不演會死!不當演員,我就渾身不舒服

這樣的快樂,有因為現實而必須妥協的時候嗎?我忍不住問,老師搖搖頭甚至有點詫異的說:「沒有,還真的沒有啊。」

「很多人問,你怎麼知道要當演員?啊,我覺得我不是『知道』,我是『不演會死』。」姚坤君篤定且瞪大眼睛地說,接著又可愛的補充,「不做會死,這是有點『靠背』的形容詞吧,但我真的是這樣覺得,不去當演員,我渾身不舒服。」

對於演戲,姚坤君想都沒想過「不當演員」這件事,放棄這樣的念頭不曾閃過她心頭,這個志業本身,已經帶給她太多錢也買不到的快樂,做夢都會笑。

當演員的快樂是複雜的,因為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面對人生的景況。演戲時常是痛苦的,身為演員,角色的痛苦與哀愁都得真實地去走一遭,苦他的苦,樂他的樂,過他的人生,流著眼淚或大笑,都是感受真實的衝擊,必須不停地去經歷,沒得選擇。

同場加映:金馬影后陳湘琪的對話錄:生命的出口,用痛來換


Proof 求證一景,照片由綠光劇團提供

「Proof 求證一開始的戲,就是講跟爸爸聊天,談父女關係,聊到最後才發現爸爸已經不在了。那一幕戲,對我來說蠻殘酷的。當時我爸爸剛過世三年,三年,沒有短到你無法承受去演角色,也沒有長到你完全坦然。」

看似痛苦,姚坤君說演完 Proof 求證那場戲,卻反而覺得自己幸運。透過表演的過程,可以完完整整去投射,去釋放那種深層的哀傷,這一場戲,是最好的悼念,給過去的人;是最好的紀念,給現在的人。

我問姚坤君怎麼看身為演員的自己,她想了想後說「我在劇場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啊,我想我就是一個人。我有真實的情緒,真實的感動,真實的脆弱,真實的無助,真實的痛苦。我就像一個最普通的人。」

劇場集結人生最血淋淋的片段,逼你面對,並且無法逃走。但人生,何嘗不也是一次又一次的角色扮演?人這個詞的第一個意義本是面具(mask),我們藉由不同面向的扮演轉換,從而探索自己,真誠面對自己,一如戲劇。人都是這樣,不是只有一種模樣或姿態,我們總是在不同的角色之間,破碎又完整。

姚坤君談起演員與角色,眼神總是熱切,她是那樣真切拿自己與角色交換,尋覓與角色之間的交集點,因為有機會成為角色的代言人而狂喜,因為經歷過角色走過的路而痛苦。「詮釋角色,變成角色的過程,是痛苦的;但身為演員,不停地處理『人的課題』,無論是演員、角色還是我自己,讓我太著迷。」姚坤君搖頭晃腦,講起演戲臉上總是帶著顯而易見的笑。

舞台的「赤裸」,其實是我的保護色

「排練場很赤裸,你的對手演員或你的內心深處,閃過什麼念頭,大家都是知道的,心知肚明喔。」姚坤君接著說。排練場這樣的地方,漂浮共有的劇本記憶,不停地重複著「現在」,不間歇地搬演「真實」,每個人都是把自己赤裸裸地交出給對手演員、給導演,給劇本,給劇場。

是那一種全然信任,讓身為演員,赤裸成為一種必然。你的身體就是表演「工具」,你的聲音表情,一顰一簇都是被看見的故事。「身為演員,你越赤裸,你越沒包袱,其他人越有共鳴。」姚坤君說。

「所以為什麼怯場?就是害怕把自己交出去面對大家,也害怕真實地面對自己。」姚坤君露出一點點教授本色,在劇場上,有一點點怕都是不行的。剛開始踏入表演世界,她笑說自己只知道就是要「演」,不知道是在表演真正的姚坤君,後來才恍然大悟「我其實被看光光了啊」。

「後來對我來說,旁人對演員的「赤裸想像」反而是我的「保護色」。因為當其他人覺得這只是戲的時候,其實不會意識到這是真正的我了,不知道我已經赤裸地一絲不掛了。我反而更能去完全相信,並且同理地處理角色。」

姚坤君在談演員與舞台時,總提到「相信」兩個字。「我常覺得身為演員,你有時候要笨一點。笨得全然相信這個場景,這個角色。不要老是覺得自己很聰明,聰明到覺得怎麼可能發生這件事?演什麼都多了一層距離。」

「所以,你以為演不好還有什麼問題?就是你自己的問題啊。」姚坤君犀利地說。

不只演員,只要身而為人,就必須面對「自己」

演員,是跟自己密切相關的志業。面對舞台的恐懼,拆解並理解自己後,交出赤裸的表演,演員,轉換在不同角色裡,一直處理著「自己」這個課題。

姚坤君更說:「十年前,我覺得演員特別需要面對『自己』這個功課;現在我更覺得,只要身而為人,怎麼能不面對『自己』?」

推薦閱讀:愛上自己的人生

面對自己,摸熟自己的身體語言,明白自己有光明面與陰暗面,溫暖自己的軟弱,並不容易,但是不面對自己,人生走不下去。如果遲遲不面對自己,就永遠有理由怪罪別人。「如果當年我沒有選擇走上戲劇這條路,我的人生大概會變得很無聊吧,因為沒有做對得起自己的選擇,就有藉口要別人為我人生的不順遂負責。」

處理自己以外,老師也特別給希望能從事劇場相關工作的表演者兩個提點。


照片由綠光劇團提供

「首先我覺得誠懇吧,撇開那些表演方法不談,你不誠懇,觀眾是會發現的。誠懇,就是誠懇地跟角色去對話,去跟你與角色交疊的那一塊對話,誠懇地去想,誠懇地去呈現。」

「另一個,是活在當下。演員本身是很難『活在當下』,要記台詞記走位,但以表演來說,演員同時有非常多的『現在』要活。那樣的東西才真。」老師以打籃球作為比喻,當運動員專注於當下時,球也總是打得特別好。演員也像運動員,不應受限自己於排練時的情緒,而應該讓自己保持單純,去相信當時的任何狀況。「劇場上,你讓自己越忙,其實越難演啊。」姚坤君挑著眉,丟出了這樣一句充滿禪意的話。

推薦閱讀:別讓人生被未來綁架!「活在當下」的三個練習

愛自己,你的人生不用另一個人來完整

當演員這回事,持續且不間斷探索人類靈魂,拿 who, what,where 不停質問自己,去經歷人生的各種溫度,把自己拆開再拼裝起來,於是完整。最後,那愛自己呢?

「我覺得愛自己是,你知道你的人生,不用另一個人來完整。」老師想了想後說。愛自己,是你清楚知道自己有愛的能力,而那跟有沒有人愛著你沒有關係。如果我們都是完整的個體,不期待誰來完全我們失角的圓,他在了,很好啊,他不在,也很好

「第二點,我覺得愛自己是學會放下,你饒過你自己,也饒了別人。你饒了自己有缺陷,也饒了那個無法「完美」你的人。」真正的愛不是赴湯蹈火,卻是輕輕放下。放下執念以及加諸自己與他人身上的框架,因此才能更自由。

「最後,我覺得愛自己是,你知道開心與不開心,你自己能夠決定。」愛自己回歸本心,其實是尊重自己的生命,並且知道「她」能做的如此多。沒有一個人能給你全世界,但你能陪自己看宇宙。

大談了將近兩個小時,老師聊的一直是劇場,我聽起來卻好像一幕幕的人生,從害怕抗拒再到接受擁抱,我們都嘗試把自己的人生角色真實演好。但如果你怕,如果你曾在人生的舞台怯場,別忘了為自己踏出這一步的你,已經很勇敢,以後想起來都會驕傲的了。這是姚老師用無數個舞台角色,想說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