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讀完碩士,回台工作的創意人劉軒說:「好運不用向上天祈求,只要願意,我們每個人獲得充滿希望的道路!」

這一天下午,我們來到劉軒的工作室,一進門後劉軒就熱情地與我們打招呼,隨性自然地語氣緩和了第一次見面緊張氣氛,趁著劉軒還在解決手上的工作,於是我們在等待的同時,偷偷觀察他的工作室,環繞在他身邊的是專業的音響設備,角落簡單擺著幾把吉他,桌前有著大窗戶,迎面而來的是寬廣的草地與河道,遠遠聳立的是臺北 101,從劉軒窗外望出去的景色,正是臺北祥和真實的樣貌。

劉軒,從小就在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下,生活了數十年,所以在他身上有著奇妙的化學變化,在國外學習經歷中,讓他擁有西方文化的隨性奔放,但又因為父親劉墉的文人雅趣,而隱隱透露著一絲東方文化的沈穩溫潤,在經歷過各種不同的產業、職位,走過三十而立、進入四十不惑的他,從對自我、對社會的觀察中,漸漸沈澱下來,期許自己成為「有用的創意人」,成為那個微小的起點,帶著更多年輕人,匯聚成更精彩耀眼的「改變」。

給自己的幸運:我想成為有用的創意人

劉軒在過去,曾寫過許多散文類的分享,但是這次他卻出了一本「功能性」十足的心理書:《Get Lucky! 助你好運》,讓大家跟著一步一步掌握幸運,我們很好奇,為什麼他會在新的一年有這樣的轉變?劉軒笑著說,其實自己平常很少看勵志書,反而喜歡看心理相關的分析書,看久了就會有一些想法,覺得可以應用在生活上,所以這次除了是寫一本自己也會喜歡的書之外,更想從自己身上,開始嘗試一些新的改變。

劉軒說在他幾次社會事件的觀察中,發現年輕的網友們有兩個現象,第一、越來越不相信掌權者說的話,第二、對於社會事件常會有酸言酸語出現,但是卻沒有人提出其他「選擇」,這樣真的能夠改變什麼嗎?(你會喜歡:真正能改變台灣的,是大多數人願意做微小的改變

他想著:「也許改變整個大的社會架構太難,但如果我們可以從自己的生活開始,做一些調整跟改變,或許這些力量就會慢慢聚集起來,造成更多不一樣的改變!」

所以在 2015 一開始,期許自己成為有用創意人的劉軒,決定開啓一個創意的小實驗,他舉辦一個名為:「下一杯咖啡」的活動,活動規則很簡單:在咖啡廳裡幫下一位客人買單,並且留下一個祝福的小紙條,於是活動就這樣開始了....

劉軒說:「其實咖啡的價錢不高,但這個活動的重點在於,人們必須停下忙碌的腳步,『親手』寫下一張卡片,這增加了活動的難度,但卻多了更多溫度。」在影片中,雖然不像歐美實境秀般,有誇張表情跟動作,但劉軒說自己在現場,完全可以感受每個幸運兒眼神片刻的閃亮、嘴角輕微的上揚、心情微妙的轉變、好感情緒的蔓延,而這個活動的成功,完全要歸功於願意停下腳步,成為延續活動的每個「行動者」。

從這個實驗中,劉軒更加證實自己的想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個別的生活圈,用個別的能量、資源,在任何地方 “ make a difference”,而當處處都有這樣的「小事」發生時,「改變」就會發生,不需要透過政府單位,去辦一個微笑大使,或是名人代言,就會有人變得開心,也會有更多微笑出現,

劉軒充滿自信地說:「現在我們可以擺脫明星效應,或是大眾媒體,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串聯自己的影響,現在我們已經有『新的規則』。」

同場加映:人人都是改變的力量,從動盪的 2014 看社群力量的崛起

身為創意人的劉軒說:「創意是無價的,唯有『行動』才會產生『價值』」,如果我們只是天馬行空的發揮想像力,但卻從未付諸行動,那麼這個創意就只會是「沒有價值的」,也不會造成任何改變,只有將行動的力量,灌注到創意裡,讓它活起來,並感染更多人,那麼這個「無價」的意思,才會是大到無可衡量的價值。

劉軒說:「台灣其實需要一個感覺,一個相信自己可以『產生改變』的感覺!」,這句話的重點,其實不是「改變」而是「產生」。


劉軒希望我們從自己開始,擴大實踐行動的力量

所以常常可以看到劉軒 FB 上分享許多靈感、活動,因為他認為創意的發想,不一定要保留為商業機密,分享給別人反而能激盪出更多靈感,讓更多人一起加入行動,這樣子我們才能擁有更多行動力,而這也是台灣社會目前,需要的一種動力,夾雜了相信可以更好的情緒,以及更踏實的採取行動!

任何事都要從行動開始:一場跨國演講的震撼教育:沒有搭配行動的夢想,稱不上夢想

給台灣年輕人的三個幸運

42 歲的劉軒,不斷接觸新的事物,也常花時間與年輕人相處,參加許多分享會,像是他就提到,未來預計要跟貝殼好室合作,也很關心女人迷做的事情,他其實也與我們一樣,曾經走過對人生迷惘的時刻,因此能以過來人的經驗,用更高的視野,去看待年輕人遇到的困難,所以他想分享自己的觀察和觀察,送給台灣年輕人三個幸運:

一、你需要的不是幸運,而是「相信」自己

「二十幾歲的時候,是最能犯錯的時刻,在這段時間你可以盡情的工作、玩樂、交朋友,即使做完這些事情,仍然回到原點,要重新找工作、或是找新的對象,但是我們都因此會成為不一樣的人,這些經歷會在三十幾歲時沈澱下來,成為身上蘊含的一種能量。」

出社會比較晚的劉軒,在碩士畢業回到台灣時,其實心中充滿了慌張,因為同年紀的朋友都早已具備一定的經驗,自己好像失去競爭力了,該怎麼辦?於是他決定逼迫自己,抱持著「吃苦當吃補」的心態,在最短的時間裡,用「超英趕美」的進度,在不同的產業、職位中累積累積最多的經驗,我們問他在這過程中,有沒有害怕過?

他低下頭片刻後,慢慢地抬起頭說:「每一刻!直到現在的每一刻,我都還是會害怕!」

別怕,我們陪你:「不舒服,正是成長的開始」寫一封給對工作彷徨的你

看似人生勝利組的劉軒,其實跟我們每個人一樣,面對生命中的問題,仍會迷惘跟遲疑,但劉軒最後選擇「相信」,相信自己的每個經歷,最後都會連接起來,而這個信念會成為每天走下去的動力;相信隨著時間的累積,這些經歷會會串聯成一幅畫,到最後我們就會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定位,當我們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時,我們不需要擁有幸運,就能得到快樂。

二、你只會照譜彈奏?還是可以即興演奏?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現在年輕人正面臨著變動快速的時代,我們面對比過去更多的挑戰,但也同時也擁有更多的機會。在過去,年輕人進入學校或是工作場合時,老師或主管可以列出一些規則,讓菜鳥們去追隨,照著既有的路線一步一步往上爬,但現在,沒有任何人有絕對的答案,去解決不斷出現的問題,這些傳統的權威角色,再也無法指引我們,相反的「答案在年輕人身上」。

面對未來:馬雲「退休」演講:相信年輕人會比我們做得更好

身為音樂創意人的劉軒打比方說:

把自己想成音樂人,你要成為只會照譜彈奏的音樂家?還是做個即使譜被風吹走,依然可以從容演奏的音樂人?這當中的差別是,我們有沒有「即興演奏」的能力。

劉軒

要能成為即興演奏家,需要的不只是隨機應變的能力,更要培養信心,所以劉軒才想在今年與我們分享《Get Lucky! 助你好運》,因為他認為台灣年輕人需要更多「正面心態」,更多來自日常生活的累積與練習,建議年輕人可以給自己 1 ~ 3 個選擇去嘗試,在生活裡在有控制的情況下慢慢嘗試,漸漸你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有行動力!

三、擁有平和的氣質,是錢也買不到的幸運

許多人會認為台灣年輕人不像大陸年輕人那樣,充滿著狼性、豹性,汲汲營營的去追求遠大的目標,但劉軒卻跟我們分享,他與大陸藝術創作家王潮歌的對話,王潮歌說:「台灣人的特色在於『平和』」

「平和」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但是要能達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有個小故事是這樣說的,有一個大陸人來台灣,跟計程車司機說:「你們台灣人好窮!」而計程車司機說:「我們不是窮,我們只是沒錢。」這個故事聽起來像個幽默的笑話。

劉軒也笑了笑,但隨後卻認真地說:「我們不能只看經濟就去貶低自己,因為我們有的東西,錢買不來!」

台灣是個非常神奇的地方,我們擁有溫和的氣候、多變的地形、包容各種的族群在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我們擁有儒家的底藴、卻受到日韓、歐美的影響,無論在文化、藝術、哲理、心靈上,台灣都可以是引領華人社會的重要角色。

關於我們深愛的土地:台灣「小確幸」背後的大格局、真野心、硬底氣


將目光放得更遠更大,對台灣充滿期待的劉軒

我們問劉軒要怎麼讓「平和」成為台灣的優勢?劉軒沈思了一下說:「這個東西不一定要發揚光大,而是需要深耕。因為你思想夠細膩,因為你做的東西夠深、你夠認真,所以你得以擁有平和,讓大家不得不佩服你,最後培養出讓人尊崇的格調(dignity ),而這個 dignity 是會讓人想學習親近的。」

劉軒說,台灣很多父母都會有一種矛盾的心態,台灣社會常把年輕人貼上草莓族的標簽,又會充滿著「害怕孩子吃苦,但又害怕孩子吃不了苦」的矛盾心態,但其實年輕人可以忍受很多狗屁倒灶的事,只是我們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跟方向,不是跟隨著外界的標準衡量自己,而是夠了解自己擁有什麼,然後找出自己可以追尋的目標,擁有讓人無法複製的格調( dignity) 。

成為父親是另一種幸運

在回顧自己人生的經驗中,我們問起劉軒最重要的經歷是什麼,他說每個經歷都很重要,缺一不可,而思考了一陣子後,他說出了我們沒有想過的答案,讓他人生中轉變最大的其實是:成為一名父親。

劉軒這時拿出自己小女兒編的手鍊與我們分享,臉上充滿為人父的驕傲與滿足

關於父女之間的愛:爸爸的害羞真心話:給親愛女兒的13句溫柔箴言

「當你成為一個父親時,你會知道有個小生命依賴著你,這是老天給你的負擔與責任,當小孩出現時,你接受這件事情,然後腦子裡會出現一個戲劇性的變化,所有事情的優先順序、看事情的顏色都會不一樣,這是很難去解釋的!」


劉軒談到孩子,眉宇之間充滿微笑

劉軒笑稱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小老闆」,要跟著孩子一起作息,休息、工作的時間也會跟著調整,還激發自己許多能力,像是為了跟孩子相處,所以需要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解決兩個小傢伙的紛爭,因而學會更多溝通技巧...等等。

同時他也提到對自己妻子的敬佩,雖然太太還是全職工作者,但她卻可以看見許多劉軒沒注意到的細節,像是發現家裡面缺了什麼需要補充,同時兼顧許多生活小細節,劉軒說:「我是男生,所以真的無法那麼細膩地去照顧那麼多事情,但是看到太太這樣的表現,我也會去思考,那自己在家庭裡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劉軒認為應該要把家庭當作一個「球隊」,而孩子就是新進的菜鳥球員,所以會多花些心思教導他們,這時他突然停下來,一個字一個字重重的說:「雖然孩子的事情,在我們生活中很重要沒錯,但不是每!件!事!情!」這對夫妻相處也會是一種耗損。

有了孩子依然要戀愛:生完孩子更恩愛,法國夫妻一輩子熱戀的秘密

結婚、生子不管對於男人或女人,都是生命中一個重要的轉變,劉軒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應該要學著對方跟自己的改變,而且要了解這些變化,未必是我們夢想中的樣子,當兩個人都可以適應彼此之間,新的角色跟位置時,就可以更有默契地去共同完成一個家庭。

這天,我們與劉軒暢談了一個多小時,從回到台灣到成為一個父親,他對於台灣有了更多的期待,希望台灣能更好。但我們都認為:台灣要更好,不需要超級英雄,只需要呼喚並串聯每個小小的行動者就有可能。

變得更好的答案在你我身上:如何改變世界:你我都有能力改變

如果每個人,都在生活中做出一點點小改變,像咖啡實驗一樣,給陌生人一句感謝與微笑,像我一樣用文字,分享更多美好的故事,像劉軒寫下一本成為種子的書:「我不把這本書當作勵志書來看,也許大家讀完後,可以得到正面能量、能受到激勵,不過我更希望這是一本工具書,可以刺激更多人有一些新的思想,新的行為變化!」那或許台灣就可更接近我們期待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