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行》中馬修·派瑞將錢德勒演成機靈、直言不諱的樣子,帶給你我歡樂,然而現實生活中的他,深受藥物、酒精成癮的痛苦,並不如他帶給觀眾的如此歡樂。

2023 年 10 月 28 日傳來馬修派瑞(Matthew Perry) 離世的消息,讓大家再次想起美國長壽影集《六人行》中,那個嘴上總是說著 Could it be more,坐在中央公園咖啡廳、沙發上,等待機會挖苦人的錢德勒(Chandler)一角。

不管在你心中的馬修派瑞是《Go On》中有條理的體育談話電台主持人,或是《奇怪的情侶》中不修邊幅的室友,又或是錢德勒,馬修派瑞都曾經帶給你我歡樂。

然而,在螢光幕背後、成為錢德勒前的馬修派瑞,事實上經歷了孤單的童年,深受兒時經驗影響的他,終其一生活在缺乏安全感,並深陷藥物、酒精成癮的痛苦中,與其所帶給觀眾的,相去甚遠。

圖片|達志影音

成為錢德勒前的馬修派瑞

馬修派瑞 1969 年出生,父親是美國演員,母親是加拿大選美皇后,後來成為記者,擔任總理皮耶.杜魯多(Pierre Trudeau)的新聞秘書。

父母在其一歲時離異後,馬修派瑞便跟著母親與繼父居住在加拿大,由於母親工作繁忙,因此他的童年多半在獨處中度過,並漸漸長成那個在團體中負責搞笑、活絡氣氛、實則孤單而渴求關愛的模樣。青少年時期的馬修派瑞放在社會的標準下,絕對稱不上安分守己,偷錢、抽菸、毆打樣樣來。

15 歲那年,馬修派瑞搬到洛杉磯與父親同住,並跟隨父親約翰.派瑞(John Bennett Perry)的腳步踏入好萊塢。當時的他以為名氣可以洗刷深埋在體內的不安全感,因此非常渴望在演藝圈闖出一片天。

「我比地球上任何人都更渴望名氣,因為那是唯一可以治癒我的事。」基於這樣的相信,他接連在 80 年代的情境喜劇《Charles in Charge》和《Growing Pains》中演出,然後在 90 年代的《Sydney》和《Home Free》中擔任主角。

然而,在他因為出演《六人行》(Friends)而打開知名度後,卻並未如預期般的收穫安全感,走紅的演藝生涯顯然未成為救贖。


圖片|達志影音

歡笑背後那些沒被提起、看見的痛

事實上,在帶給觀眾歡樂的背後,馬修派瑞其實背負著極大的壓力。

早年美國許多情境喜劇的特色之一,是邀請觀眾參與每一集演出,並收錄觀眾的笑聲或驚嘆聲,雖是為了營造比起罐頭笑聲,更有臨場感的展演環境,但這種拍攝方式卻使得演員只能直接、赤裸地接觸觀眾真實的反應,隨之而來的壓力可想而知。

馬修派瑞表示如果現場觀眾反應不如預期,他就會深受打擊,而且每天晚上都在經歷類似的循環,為了抗衡壓力,他轉而透過酒精麻痺那些擔心、害怕的感知,卻也導致酒精成癮的狀況越發嚴重。

不僅酒精沉癮,馬修派瑞更由於一次的滑雪意外的療程中,對鴉片類止痛藥維柯汀(Vicodin)上癮。自此,酒精與藥物沉癮糾纏著他,並因此引發腸道破裂,使他必須進行為期七小時,存活率僅 2%的手術,手術順利結束的他,才意識到自己的人生有大半歲月,是在治療中心或戒斷機構裡度過。

(同場加映:「無法想像,沒人抱我睡」親密關係成癮,可能源自童年創傷


圖片|達志影音

馬修派瑞:我需要愛,但我不相信它

至於親密關係,錢德勒的經驗或許可作為馬修派瑞的映照。

劇中,錢德勒深受原生家庭影響。他的雙親在他 9 歲那年感恩節晚餐上宣布離異,除了使得他產生幽默諷刺的心理防禦機制,更導致他難以對劇中女友莫妮卡(Monica)許下承諾。

戲如人生,馬修派瑞回憶第一次讀到《六人行》劇本時,就表示:「我不是認為自己可以扮演錢德勒,因為我就是錢德勒。」

回顧馬修派瑞發展的幾段親密關係,可以發現他對關係是沒有安全感的,其中最為人討論的當屬其與茱莉亞羅勃茲的戀情。

兩人交往時,適逢《六人行》剛進入大眾視線,馬修派瑞的名氣漸增的時期,彼時的茱莉亞羅勃茲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女星,馬修派瑞因此始終處於兩人隨時會分開的害怕、自己與之不匹配,且會被拋棄的不安全感裡,「我永遠不夠,我破碎、不可愛,我無可避免地必須面對失去她的痛苦」,在這樣對關係缺乏安定、害怕被丟下的信念下,馬修派瑞主動向茱莉亞·羅勃茲提了分手,因為他不想成為被拋下的那個人。

除了茱莉亞羅勃茲,馬修派瑞與其他親密伴侶關係的分崩離析,對他而言都儼然成了自己很難讓他人進入心底的自證。「我需要愛,但我不相信它。如果我向你展示我真正的樣子,你可能會注意到真實的我,然後可能會離開我。」

於是我們可以發現,雖然馬修派瑞與錢德勒都害怕承諾,但兩人之間最顯著的差異在於,後者最後成功度過心中的關卡,與莫妮卡步入禮堂,前者則終其一生迴避承諾,未找到持久的愛情。

猜你想看:不安全感讓關係破了洞?三個方法撫平焦慮,比別人先對自己說「我愛你」


圖片|達志影音

低谷重生,致力幫助成癮者的後半餘生

儘管在親密關係中馬修派瑞需要更多的安全感支持,但馬修派瑞從來不是一個頹廢自傷的人。相反地,他努力對抗成癮,20 年來花費至少 700 萬美元治療成癮問題,參加超過 6,000 場戒酒匿名互助會、15 次戒癮療程,30 年來更維持每周去兩次心理諮商的頻率。

馬修派瑞從不掩飾痛苦與辛苦,積極在各處分享自己的戒癮心路歷程,利用自己的經驗以表達對戒毒者的支持。他甚至表示:「如果我死了,我不希望大家第一個提到的是《六人行》,我希望幫助成癮者才是第一直覺,我會用餘生的行動證明這件事。」

除此之外,派瑞也參與喜劇舞台劇〈The End of Longing〉的編劇工作,試圖以戲劇幫助那些與他過去一樣陷入人生困境的人們,找回人生的曙光。

劇中有一段台詞這麼說道:「他們總說人不會改變,不過這不是真的,破碎的人並不需要永遠破碎。」放在馬修派瑞身上,我們看見了或許破碎是事實,然而然而這與助人的能力並不相斥,,他很努力的把屬於自己和他人的碎片拾起,未來世人將會以其所期待的方式,記憶這位帶給我們好多歡笑時刻的演員——一個好好活過、好好愛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