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場投資前,一定要備妥緊急預備金嗎?緊急預備金存多少,才足夠呢?打破理財迷思,這樣找到適合你的理財規劃!

文|允妍

每個人的理財旅程,都有一首屬於自己的節奏。

我們在追求理財智慧的過程中,經常聽到「先存滿緊急預備金」這樣的建議,似乎這是我們踏上理財之路的指南針。

然而,你是否曾經質疑過這個建議是否適合所有人,或者在不同情況下,我們是否應該量身打造更具適應性的策略呢?

本文將打破「先存滿緊急預備金再理財」的迷思,讓你重新思考緊急預備金及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揭開「先存滿緊急預備金」的背後迷思

你是否在踏入理財的領域時,常常聽到這麼一句話:「先存滿緊急預備金,再來規劃理財。」

這似乎成了理財的黃金準則,我們開始在生活中執行這項建議,不約而同地把資金投入那個專屬的帳戶,心安理得地等待著某一天的突發狀況。

然而,當我深入思考這個觀念時,我不禁問自己:這個建議真的適合所有人嗎?


圖片|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on Pexels

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每個人的處境各不相同。有人可能正處於事業發展的高峰,積蓄足夠應對任何緊急狀況;而有人則可能處於還債還房的階段,緊繃的財務壓力讓「先存滿緊急預備金」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

為何我們總要一味地按照這個標準,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來制定理財計劃呢?

同場加映:「心理帳戶」是什麼?5 種實際使用情境,讓你學會把錢花在刀口上|女性理財

前幾年,在我還是個年輕上班族的時候,我感受到這股社會壓力,似乎理財的起點就是先存滿緊急預備金。

然而我的職業發展尚未穩定,各種花費如房租、生活開銷,還學貸等等,讓我無法在短時間內達到「滿」的目標。這讓我陷入焦慮,我是否正在錯過理財的最佳時機?到底要多少才叫做「滿」?

後來我逐漸明白,理財並不應該是一種標準化的模式。每個人的經濟狀況、生活階段都不盡相同,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制定出適合自己的理財計劃。

有時,即便是沒有存滿緊急預備金,我們也可以透過明確的理財目標、有效的資金配置,讓自己的財務更有彈性。


圖片|Photo by Joslyn Pickens on Pexels

緊急預備金的重要性與限制

生活中的變數多不勝數,緊急預備金的重要性,不容小覷。說起來,我還記得幾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我深刻體會到這一點。

當時,我幸運地沒有受傷,但修車費用卻讓我措手不及。這時,緊急預備金就派上用場了,它讓我在發生緊急事件的當下能夠迅速處理情況,這正是緊急預備金的力量。

同場加映:「因為沒錢才不敢離職」疫情理財學:你懂預備金多重要了嗎?

但我也發現,過度強調「先存滿緊急預備金」可能會導致資金閒置。當時我也曾經堅持將所有閒置資金都存入這個帳戶,希望能夠隨時應對任何意外。

然而在事後才發現,現今的低利率環境下,這些資金實際上並未帶來太多增值,我錯過了一些可能的投資機會。我開始思考,是否真的需要把所有的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呢?

緊急預備金是保護我們免受突發狀況影響的屏障,但過度堆積也可能讓我們失去一些機會。

風險管理不僅僅是單一存款,更應該考慮多元化的方式。保留一部分資金在緊急預備金中,同時也可以思考如何透過投資、理財工具等方式,讓資金更有彈性地運作。

回想起我遇到的情況,我體會到緊急預備金的重要性,但也學會了平衡的智慧。在確保基本緊急預備金的前提下,我開始尋找更有效的理財策略,讓我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變化。

正如理財世界中的每一步,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調整,讓資金流動更有節奏、更有利於達成長遠目標。


圖片|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on Unsplash

有效的資金配置與多元理財策略

正確的理財觀念應該是基於個人情況制定適合的計劃,而非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

不是要讓大家完全不要存緊急預備金,而是要呼籲大家在存緊急預備金時,也可以同時將資金分為「不同的投資組合」,無論是要定存、存股或黃金等等的長期投資、退休基金、風險投資,這樣更能夠降低風險並提升回報機會。

可能有人會問說那不就要投入更多資金?沒有這麼多資金等等,這就是我所要強調的:必須在有效的資金內,將你的投資組合進行配置。

在保證基本緊急預備金的前提下,我們應該積極尋求投資增值,透過多元化的方式實現理財目標。

假設你是一位有家庭責任的中年人,你可能有穩定的工作收入,但同時也需要面對家庭的生活開支。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保留三到六個月的生活開支作為緊急預備金,以應對任何突發狀況。

同時,你可以考慮將超出這個金額的部分投資於退休基金或長期投資。這樣一來,不僅保障了基本需求,還讓資金有機會長期增值。

同場加映:薪水少如何存錢?金流自動化管理、夢想可視化, 4 招存下理想人生|女性理財

假設你是年輕的專業人士,有穩定的工作,但生活成本相對較低。

你可以在建立基本緊急預備金的同時,考慮將一部分資金投資於風險較高的投資項目,例如股票市場或創業投資。這樣的投資策略可能會帶來較高的回報,雖然同時也伴隨著較高的風險,但在年輕時期,你有更多的時間來承擔這樣的風險。

也許我們會比預期的還晚達到原先預設的緊急預備金標準,但卻可以保證我們在準備緊急預備金的過程中,仍可以透過多元化的方式尋求投資增值達到更多元的資金配置。


圖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打破框架,合理平衡緊急預備金與理財規劃

當我們踏入理財的世界,「先存滿緊急預備金」的聲音似乎無處不在。然而,我深信理財不該僅限於一個固定的模式。每個人的生活階段、需求都是獨特的,我們應該以彈性的心態去規劃財務。

緊急預備金的價值不言而喻,它為我們在意外來臨時提供了一層安全網。

然而,我們也應該思考:是否將所有資金都放進這個「保險箱」是最明智的選擇?在今日低利率的環境中,我們應更積極地尋求投資策略,讓我們的資金得以成長。

同場加映:錢錢與它的產地|理財,就是分配手上暫時剩餘的生存資源!五步驟立下財務好基礎

過去,我曾將全部心力放在緊急預備金上,卻忽略了其他可能性。隨著年齡增長,我學會了適時地調整理財策略。保留適當的緊急預備金同時尋求多元化的投資,讓我的資金更有彈性。

而現在,我提倡的理財觀念是:不再受固定模式的限制,而是根據自身需求制定計劃。在保障基本緊急預備金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展開更大膽的投資策略,讓我們的資金不再僅僅是「閒置」,而是成為我們實現夢想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