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台大經濟系學生的爭議事件激發群眾的討論,讓身為群眾的我們除了譴責之外,也能以自身出發進行一次社會性的反思,讓自己的言行都能為這個社會帶來更加正面的影響。

叔公比較少關注新聞,能得知這次事件,是在一次演講的場合當中,聽見朋友在針對此事閒聊。後來又在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場合中,聽見不同的友人再次談及到此事,才意識到這件事情所引發的輿論已經在不同場合、不同類型的人中開始發酵;於是叔公才去搜尋了解這次事件。


圖片|台大經濟系正副會長選舉公報

叔公在了解了事件後的感覺非常複雜,想要分成以下幾個部分,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1. 言論自由的邊界在哪裡?
  2. 幽默與玩笑的底線是什麼?
  3. 哲學思想實驗——無知之幕

言論自由的邊界應該在哪裡?

記得之前叔公有位香港的朋友來訪,叔公非常的興奮,打從見到面開始就不斷跟朋友介紹很多關於台灣的美食,像是在地乾麵、肉圓、便當文化等等。香港朋友總是很驕傲地回答我說「這些東西,香港都有啊」。

就在叔公覺得被潑冷水的時候,香港朋友冷不防地說了一句「我們那什麼都有,就是沒有辦法好好說話」,然後無奈的大笑。

事後叔公想在心裡,卻沒有說出來的是「你們是懂言論自由的⋯⋯」

言論自由並不是這麼片面的我想說什麼,喜歡說什麼,我就可以隨意說什麼。而是我有權利表達一切,但我不隨便表達。

在民主社會當中,任何關於自由的真實意涵,永遠是奠基在一個人的自我約束之上的。

台灣認真說是個好幸福的地方,在這裡長大的我們從不曾懷疑說話這件事是有可能引來重大後果的,而我們也因此發生了很多失言的狀況。

這次台大同學失言事件,雖然是台灣輿論史上眾多失言案例的其中之一,但也因為這次爭議事件的主角是在台最高學府的青年,不免讓人直接擔心起台灣教育問題及青年的思想狀況。

言論自由是人權中相當基本的權利。既然是權利,那它也意味著存在有相對應的社會責任;我們如何運用這項權利,也決定了我們將形塑什麼樣的社會。

言論自由最基本的邊界會是內容是否涉及威脅、暴力、誹謗、造謠以及容易掀起仇恨的言論。

此次台大同學所觸碰到的邊界,最直觀地顯現無疑是容易掀起社會間的仇恨情緒。


圖片|Photo by Kenny Eliason on Unsplash

幽默與玩笑的底線是什麼?

幽默是一項特別藝術的事,而「冒犯」是其展現的形式之一。

叔公認同身處在一個平等、多元且開放的社會,以尺度得當的方式幽別人的默或是幽自己的默,都可以是展現自己個人魅力的方式;但這個前提是尺度必須得當。

台灣目前正在性平及性別多元認同的道路上緩步地前進,每一項議題要突破的都是台灣積累已久的傳統價值觀及風俗習慣,這項變革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處於進步變革時期的社會是敏感的,需要民眾時刻保持警惕才能讓進步持續往前推進,而此項敏感也正是這部分討論的底線,這些議題是不適合以任何形式有意或無意的調侃。

在美國人種問題也一直是社會的道德底線,即便是盛行的脫口秀文化,除了有色人種自身可能會拿此項議題自我嘲諷外,不太會有其他人種的脫口秀演員會做這種類型的冒犯,而這也是做為一位社會公民的基本道德素養。

此部分台大同學,無疑已經碰觸了社會的道德底線(包含性嘲諷、不尊重異性等),這個錯誤並不是幾句「玩笑尺度拿捏不當」或是「行為不成熟」可以容忍的。


圖片|Photo by Nicolas Lobos on Unsplash

哲學思想實驗——無知之幕

叔公很喜歡一個在哲學上的思想實驗——無知之幕,此項思想實驗主要是用來探討在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

哲學家設想如果社會的公民被一個名為無知之幕的布簾所遮蔽,意味著公民們將對於自身所擁有的資源(包含外貌、技能、地位、智商等)以及當時的社會情況一概不知。

在這樣的情境中,公民們不能確定當無知之幕揭開之時,自己會是成為社會中的幸運者還是不幸運者,這樣的不確定性存在將會促使公民們從社會中最不幸者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和設計社會制度。

叔公打個比方。

大家可以想像說假設現在大家都站在一塊幕布的背後,在這塊幕布的背後,所有人都會瞬間失去記憶,變得無知,不記得自己在真實世界裡面的身分。然後開始進行社會新規則的投票。

這時候大家就會想,我要是富人就好了,那我要投一些利於富人的規則。可同時你也會很糾結,但萬一我就是那個弱者呢? 我的投票就無法為我帶來任何好處了。

結果呢?一項與利益無關的正義,就浮現出來了。這就是「無知之幕」思想實驗的意義。

本次台大經濟系同學的失言事件,事件場景是在一次系學會的選舉中,兩名同學訂出的政見,倘若黨選,也將等同於這個系所的新規則。

從這些規則的設定,可以看出二位同學自身擁有的社會資源以及條件,是非常讓他們自豪的,他們不但可以在海底撈每次都點和牛,還是應屆畢業生能參加系學會等等。

今天在制定規則者已知自身既有資源的情況下,訂定了新規則用以鞏固、擴大或是炫耀自身資源優勢。

這項舉動除了傲慢之外,也是社會一種不公義現象的展現;而多數不公義事件的發生與擴散可能往往都始於優勢者們之間一個傲慢的玩笑。

其實在社會上或是朋友間,用玩笑話揶揄彼此曾經糗事的行為是很常發生的,也顯示彼此之間關係的密切與友好。而這樣的揶揄與這次的爭議事件差別是這樣形式的揶揄,之所以能達到效果的同時,又展現了關係,是因爲這樣類型的玩笑往往都會刻意避開當事人真正在意的點或是真正敏感的地方。


圖片|Photo by Nik Shuliahin 💛💙 on Unsplash

叔公本次的討論僅提及對言論自由及幽默的看法,所舉的例子也多以性別為主,但事實上這次的爭議事件其實涉及面向非常廣泛,也涵蓋了貧富差距問題、職業認同問題、外貌問題等,這也都是我們社會一直痛心卻也無法立即改善的地方。

一個社會裡的公民是什麼樣子,那這個社會就是什麼樣子。

希望能夠藉此爭議事件激發群眾的討論,讓身為群眾的我們除了譴責之外,也能以自身出發進行一次社會性的反思,讓自己的言行都能為這個社會帶來更加正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