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馬賽(Marseille),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

 

是法國第二大城、漁港、馬賽魚湯(bouillabaisse)、還是扒手多得驚人讓人卻步的城市?若在 Google 搜尋上打馬賽兩字,會讓你驚訝的是,除了對於馬賽魚湯毀譽參半的美食評論,多數人忿忿的分享在馬賽被偷被搶被騙的經驗。「被天使遺棄的罪惡之城」就這樣變成馬賽的代稱。

 

是啊,馬賽,被稱為罪惡之城的城市,絕對有他的特別之處。

 

不只是台灣的朋友拿高得驚人的行李失竊率耳提面命地阻止我,連法國的朋友一聽到馬賽也直搖頭:「恩...我沒有那麼喜歡馬賽,我覺得那裡很髒。」但是秉持着可恨之人必有其可愛之處的精神,不管怎麼樣我也想去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地方,會讓人稱之為「被天使遺棄的罪惡之城」。

 

我的馬賽之旅,就在一片不看好的聲浪下,開始了!

 

 

赤裸的馬賽

 

馬賽位於法國南部,是法國普羅旺斯(Provence)大區的首府、最大的商業港口,更是法國第二大城。有趣的是,第二大城馬賽和第一大城巴黎的大異其趣,這兩個城市簡直是世界上最不合的親兄弟了吧。

 

在馬賽,精雕細琢的城市樣貌絕非主打,這裡擅長用未經加工的原始歡迎你。所以在清一色盪漾着優雅氛圍的法國國土上,馬賽絕對特別。

 

在台灣的我們,對馬賽的初步認識多半建立在 Taxi(終極殺陣)這部電影之上。而馬賽確實如此,從火車站走到青年旅館的路上,窄窄的路裡塞滿了太多的車,萬頭攢動,彷彿下一秒就能看到 Taxi 男主角丹尼爾從車陣裡殺出,和警方大玩追逐戰。而街上的各色人種若無其事的踩過地上的垃圾紙堆,或是散落地上的紙板,從你身旁快速經過。這個城市的人們多多少少也染上馬賽特有的輕佻,臉上帶著不知是親切還是狹促的笑。揪緊後背包,腦裡閃過網路上忿忿的分享,初來乍到的我小心之餘,也沒忘了轉頭看看停滿船隻閃著光的馬賽港口。

 

我到馬賽了,有點髒亂,有點混雜,有點粗魯,有點不懷好意,但我同樣被它的完全坦白深深吸引,因為這是個沒有層層堆砌的造神氛圍和迷人想像的城市。

 

這是個完全赤裸的城市。

 

 


沿著馬賽難得一見的大條馬路往上走,就能通往馬賽的著名景點---馬賽守護聖母聖殿Notre-Dame de la Garde。

 

 

守護聖母聖殿上的聖母像立於馬賽的城市最高點,她帶著笑意由高俯望這座赤裸之城,看盡這個城市的罪惡與純淨相輔相生。看盡移民眼中的希望之城,成了遊客口中的罪惡之都。

 

來到聖母聖殿的人除了拿著照相機讚嘆拍照的觀光客,還有靜靜坐在聖殿裡祈禱的當地居民,望著那一張張虔誠低頭祈禱的臉,他們和我們一樣冀望著能好好過活。有如贖罪之路,馬賽罪惡之城的名聲就在聖母院從高處往下望的那一刻洗滌乾淨。我突然發覺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都市,他的罪惡名聲來自他的相對貧窮,橫陳的慾望不過為了祈求更美好的明天。

 

我喜歡這樣一個不全然美好的地方,因為它背後的故事往往最迷人。那一張張祈禱的臉上透出的生命力,告訴我們這個城市不只是旅途行經的都市,更是他們生活的地方。

 

 

絕望與希望之間的伊芙島( Ile d'if )

 

 

 


光是名字就耐人尋味,If如果...
伊芙島( Ile d'if )承載著過去與未來的無限可能

 

 

下一站,到伊芙島。從馬賽海港乘船出海到伊芙島, 大約需30分鐘船程。島上的伊芙堡於1524-1531年興建,原本是作為馬賽軍港的前哨站。時代更迭之下,由於遺世的地理位置,伊芙島成為囚禁政治犯或死刑犯的絕望之島。

 

在島上,幾乎察覺不到時光更迭。除了入口收費亭旁的各式語言簡介(連中文都照顧到了),以及牆上偶爾冒出的觀光指示,碉堡的石頭建築依然完整的像為明日的戰鬥而生。走進伊芙堡,一間間陰鬱的牢房偶有陽光撒進,冰冷的石牆上,滿滿的刻痕或新或舊。有的是囚犯在生命最終歲月的最後控訴,有的是遊客炫耀性質的到此一遊。過去與現在在這小小的牆面上交會,絕望與希望也只有一線之隔。

 

翻開手上的簡介,伊芙島也是法國文豪大仲馬基督山恩仇錄(Le compte de Monte-Cristo)的小說背景。基督山恩仇錄講述一個馬賽船員,遭朋友誣陷叛國而被判下獄,於基督山島上誓言報復的一連串故事。這麼滿載復仇氛圍的依芙島,今日成為了觀光客駐足的熱門勝地。

 

 

 

 

走過一間間牢房後,沿著一階階樓梯踏上伊芙堡頂樓,望向馬賽港口,便能一口氣飽覽馬賽大城。我們一向喜歡登高望遠,360度的全景和從守護聖母聖殿看馬賽的感覺不太一樣,隔著一段距離看馬賽,發現這個城市依然是流動的,從不停下腳步,與我們的生活脈動一致。

 

即使遠觀,一樣充滿騷動的馬賽。不只旅遊,更與生活相關。

 

 

馬賽魚湯

 


若你想試試原始的魚肉鮮味,那來嚐嚐馬賽魚湯吧!

 

 

從伊芙島回到馬賽港口,吹了整天鹹鹹的海風,晚上就趁勢來喝魚湯完整今天的海味之旅吧。

 

關於馬賽魚湯(bouillabaisse),許多人印象最鮮明的或許是余秋雨先生在行者無疆中的評論:「湯呈渾褐色,趁著熱氣先進一口,便立即皺起了眉。不能說難吃,但又腥又鹹,是一種平庸的口味,以前在海邊一些貧困的農家可以喝到。我喜歡吃魚,不怕腥,但對這種完全不作調理的腥,還是不敢恭維。」

 

食物的香氣,總是旅行中不可抹滅的記憶,而馬賽魚湯簡直替馬賽這個地方做了最好的注解。馬賽魚湯沿襲馬賽一貫的不加修飾,對想品嚐原始魚肉鮮味的人來說再好不過,對怕魚腥的人則是避之惟恐不及。

 

在這裡真的得替馬賽魚湯做點平反,華人一向喜歡喝湯,熱湯入口,通體舒暢,於是我們也期待馬賽魚湯也理應如此。但根據法國友人的說法,馬賽魚湯的正確吃法是先小口品嚐魚湯的鮮味即可,之後拿著法國麵包沾著湯汁,佐著特有的橘紅色醬料 Rouille 一起入口。我半信半疑拿著鬆軟的法國麵包吸飽了魚湯湯汁,一口咬下,連怕腥的我也覺得好吃。

 

 

馬賽肥皂

 


每塊馬賽肥皂磚都散發着不同的香氣,閉上眼睛尋找屬於自己的香味吧。

 

1688年,路易十四頒佈命令,嚴格規定肥皂製程原料,並將肥皂獨製權交給馬賽。使用橄欖油為主原料的馬賽肥皂因而成為馬賽的特產之一。馬賽肥皂使用橄欖油50%、棕櫚油30%、椰子油20%的黃金比例製成,並規定在非橄欖油產期的六七八月不可生產馬賽肥皂。至今,馬賽仍延續古法製程製造馬賽肥皂。

 

從這一塊小小肥皂的繁複製作過程,能看出法國民族對小事的別有用心,也算是替馬賽的惡名做了平反。我帶了一塊淡綠色的馬賽磚放在小小的浴室,每每洗手的時候都能想起這個認真生活的城市。

 



L'ensemble de Marseille
偶然拍下的馬賽縮影,和我印象中的馬賽相當吻合。

 

 

所以馬賽到底適不適合旅遊呢?

一起去的朋友不這麼喜歡,但我反而喜歡馬賽充滿生氣的樣子。現在想起馬賽,依然能清晰記起這個空氣裡透出鹹鹹海味的城市。

 

為了馬賽,我拋棄了平常旅遊使用的嚴苛標準,因為它一一不適用。 馬賽瀟灑地游走於標準之外。 形容這裡美得驚人是過譽了,但我又不知為何覺得別有風味。路過的街上,看見隨意披掛在曬衣架上的內衣褲迎面襲來,我不皺起眉頭,反而笑了。如果可以的話,我覺得用「壞男人」來比喻馬賽格外貼切。明明不特別貼心,長的也不特別帥氣,生活也太過隨性瀟灑,但你就是一股腦兒的死心塌地。對於馬賽,大概就是這種情感吧。

 

帶點粗魯又不懷好意的笑,你聽到了嗎?Bienvenue à Marseille 歡迎來到馬賽。挑著眉,馬賽朝你迎面走來,喜不喜歡直說無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