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先說我愛你 remember me

“He suddenly recalled from Plato's Symposium: People were hermaphrodites until God split then in two, and now all the halves wander the world over seeking one another. Love is the longing for the half of ourselves we have lost.”

Milan Kundera,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說你愛我嘛!」她嘟起嘴在我懷裡撒嬌,又到了一天一次的說你愛我時間。我一邊練功打副本,一邊還得應付她的蠕動。在我腦容量有限,又不想讓她失望的情況下,只好屈服於她的淫威之中。

「妳愛我。」我說,簡潔有力的三個字。

「厚呦,我不是叫你說我愛你啦,我是叫你說你愛我,不對,是說我愛你!!」她說到自己都打結了,又要如何要求還在按滑鼠、放法術的我,清醒地說清楚呢?

「你愛我。」我又重複了一次。

「你很討厭耶!一點都不浪漫!剛一起的時候,也是我先說愛你的!」她說。於是抱著他的兔子玩偶,到角落自己玩去了。我喝了一口桌上的重乳拿鐵,心想:真的嗎?我怎麼記得是我先說的?

【誰還記得是誰先說】

男孩和女孩,究竟是誰先說我愛你?又是誰比較浪漫?前幾天我收到賓州大學的Marissa A. Harrison寄來的新文章,他這個看似複雜難解的問題,有了一個跌破眼鏡的答案:雖然少女情懷總是詩,可是在一段戀愛關係裡,先開口說「我愛你」的,往往是男孩。

Marissa A. Harrison與Jennifer C. Shortall最近在《社會心理學刊》(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他們詢問172位大學生們,在他們的戀愛經驗中,究竟是哪一方先說「我愛你」,並請他們猜測,究竟是男孩先說我愛你,還是女孩先說。結果出乎意料地發現,雖然大部分的人都相信女孩比較浪漫,會先墜入愛河(87.8%)、先說我愛你(75.2%),但是結果卻是大大相反。Harrison認為,相對於男生,女生開啟一段新關係、承諾愛上一個人的代價比較大,包括時間、青春,還有往後的生活、孩子的照顧等等。

所以,雖然她們從小就對感情懷抱著一些浪漫的期待,卻是比較慢給出確定答案的人(Harrison & Shortall, 2011)。

事實上,研究「浪漫信念」(Romantic Belief)多年的Susan Sprecher(1999)也指出,整體來說男孩比女孩更容易一見鍾情、更常相信對方是自己生命中的唯一、並且,更讚同「真愛能克服萬難」的想法。

【文化差異】

「說不定這只是美國大學生的想法,台灣人這麼『必數』,應該不太常講這種噁心的話吧?」每次我跟人分享國外研究的時候,第一個面對的就是這類的問題。

的確,華人在性愛方面是比較保守(Fok, Chan, & Yuen, 2005),可是在西方文化高度滲透的今天,我們也變得比以前「更浪漫」了起來。高雄師大卓紋老師調查了全台灣男女老少的愛情態度,發現雖然男女表情達愛的程度上並沒有很大的差異,可是越開放的人,越習慣向對方說出內心喜愛的感覺(卓紋君, 2004)。

【浪漫?可以吃嗎?】

不過,浪漫與否真的那麼重要嗎?Sprecher也強調,雖然在感情剛開始的時候,對愛情抱持著浪漫的看法的人,的確比較愛身邊的人;但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加,這種浪漫的感覺反而會「遞減」,越多的浪漫並不一定會讓感情越為長久--而且,縱使我們都知道浪漫不能當飯吃,卻不知道,浪漫本身,也存在著一些風險。

如果你相信命中注定或一見鍾情、相信身邊的他是你生命中所追尋的另一半、相信他的靈魂完整了你的生命,那麼你需要冒的風險是:他究竟是不是這樣的人。

例如,Franiuk, Cohen, & Pomerantz (2002)的研究發現,如果浪漫的人很幸運地遇到了靈魂伴侶(Soul Mate),他們的幸福會加乘;但如果遇人不淑,卻會比那些不相信永恆的人更為痛苦。期望越高摔得越疼,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星星的碎片】

柏拉圖說,我們都像是星星的碎片,一生都在追尋能完整我們的另一半。在感情的天空裡,我們常常走得跌跌撞撞,也曾經故作堅強。幾次跌倒之後,我們逐漸學會在估量要在對方身上放多少的重量才不會受傷,對愛情的看法也變得務實了起來。

或許,你開始不相信真愛;或許,當你聽見下一個他說:「你點亮了我的生命」的時候,不會感動得落下淚來;也或許,你開始明白,沒有人能真正填滿任何人殘缺的那一塊。可是你也終究也會明白,每一個他或她,都是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小塊。

你不會因他而完整,卻會因為他,變得更為獨特、閃爍。

〉〉更多【愛情研究室】專欄文章


參考文獻:

  1. Fok, W. Y., Chan, L. Y. S., & Yuen, P. M. (2005). Sexual behavior and activity in Chinese pregnant women. [Article]. Acta Obstetricia Et Gynecologica Scandinavica, 84(10), 934-938. doi: 10.1111/j.0001-6349.2005.00743.x
  2. Franiuk, R., Cohen, D., & Pomerantz, E. M. (2002). Implicit theories of relationships: Implications for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nd longevity. [Articl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9(4), 345-367.
  3. Harrison, M. A., & Shortall, J. C. (2011). Women and Men in Love: Who Really Feels It and Says It First?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51(6), 727-736. doi: 10.1080/00224545.2010.522626
  4. Sprecher, S., & Metts, S. (1999). Romantic beliefs: Their influence on relationships and patterns of change over time.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6(6), 834-851. doi: 10.1177/0265407599166009
  5. 卓紋君. (2004). 臺灣人愛情風格之分析研究. 中華輔導學報, 16, 71-117.

圖片來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