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普遍晚婚下出現愈來愈多高齡孕產婦。那高齡產婦怎麼備產?月子中心怎麼挑?一起來看助產師的 5 種產婦類型分析吧!

文|林郁晴(護理助產師、生動盟理事)

我是一位執業護理助產師,曾在醫院工作過 15 年以上,現在執登在三峽周玉惠助產所,學習協助居家生產。無論是在醫院內或助產所,我觀察到有越來越多高齡孕產婦,可能是因為台灣人普遍晚婚,婚後一旦受孕困難,就積極進行不孕症的治療。

有中西合併,也有調整作息、改變飲食習慣、規律運動等,少數使用芳療或其他自然療法的方式,還有很多時候是「信仰」求來的。這些高齡孕產婦懷孕後,滿心期待的上網做功課。

但網路上的資訊有時很偏頗,從產檢到生產;從月子餐到月子中心;從母奶到配方奶,各式各樣的訊息,該如何抉擇?哪些適合自己?依照個人服務經驗,我暫時將曾接觸過的高齡孕產婦歸為五大類:忙碌的上班族、學者專家、家庭主婦、醫護人員與其他。


圖片|Photo by Kei Scampa on Pexels

1. 忙碌上班族偏好選定產檢醫院後就一路到底

高齡孕產婦如果是忙碌上班族,會很快選好一個自己信任的醫療團隊,透過 14 次的產檢來溝通與找尋合適的生產方式。為了方便與減少溝通成本,往往就在同一間醫療院所生產,不過也有一些人因為某些感受,或是朋友分享的經驗,在孕期過程改變自己的想法。

有趣的是,有些孕產婦在尋覓月嫂的過程,與月嫂聊到助產師而感到好奇;有些是在月子中心上生產教育課程時,認識了助產師,還有一些人是在學生時期就讀社會系所,在學習台灣生產文化時,知道了助產師這個職業。

真正在產檢過程得知還有個助產師的選擇,反而非常罕見,當孕產婦告知醫護人員決定找助產師居家生產時,得到的回應往往是:「你好勇敢」。

推薦閱讀:【性別觀察】我是高齡產婦,想生的時候生不該是壞事一件


圖片|Photo by MART PRODUCTION on Pexels

2. 學者專家型孕產婦發揮查找資料能力,更了解自身狀況

如果高齡孕產婦是學者專家,往往會找尋各種文獻資料,來判斷自己是否符合低風險生產的條件,也會做許多自費檢查,例如:子癲前症風險、SMA、X 染色體脆折症、羊膜穿刺加基因晶片、高層次超音波等來評估,以確保胎兒健康。

在飲食上會特別忌口,減少刺激性食物與油炸類,偏好清淡飲食,少喝手搖飲,多喝溫開水,偶爾想放鬆心情的時候才吃甜食。產檢過程中,如果發現些微異常(例如:妊娠糖尿病或乙型鏈球菌),學者專家的高齡孕產婦會自行查找文獻,來讓自己安心。

或是不用改變居家生產計畫,少部分會去尋求助產師的建議,來評定是否為低風險,不過,這些謹慎的高齡孕產婦都會在產前就仔細討論生產地點,還有發生緊急狀況時,該如何處理的不同方案。

猜你想看:《祝我好好孕》體貼孕婦反成過度醫療,在這時代如何思考溫柔生產?


圖片|Photo by MART PRODUCTION on Pexels

3. 初胎家庭主婦產前做好萬前準備

高齡初胎孕產婦如果是家庭主婦,有很多時間可以上生產準備課程,包括孕婦瑜珈、催眠生產等,也會在家做各種練習,不管是體能上的訓練,還是冥想放鬆練習,甚至是聆聽胎教音樂等。

但如果是經產婦,往往需要陪伴大寶們,花費很多時間在家人身上,可能會疏於照顧自己,甚至無暇為自己拍下幾張留念的孕肚照,當然也沒辦法像初次懷孕一樣,做那麼多功課與準備,這些媽媽偏好選擇方便的方式產檢與生產。

若第一次的經驗很美好,可能會直接複製前次經驗,但若有生產創傷或有所遺憾,會想辦法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方式,也會聽從別人的經驗,著手計劃自己的生產,舉例來說,很多人不想重溫前一次生產陣痛的經驗,再次懷孕後,大多會強調自己這次一定要用到藥物減痛分娩。

但沒有謹慎評估、過度依賴的結果,反而會造成更多的風險與提高剖腹產的機率。我會建議這樣的孕產婦,閱讀《生產隊友》,書中「止痛劑偏好量表」能讓自己更了解內心想法,幫助自己做出選擇。

延伸閱讀:在家也能生小孩:孕婦的另一個選擇 --- 溫柔生產


圖片|Photo by Yan Krukau on Pexels

4. 醫護人員過度謹慎,易過度醫療介入

高齡孕產婦如果是醫護人員,很容易「自己嚇自己」,可能因為工作關係,看太多或聽太多意外事件,不相信生產可以十分自然,常常把生產當成醫療行為來處置,越多醫療介入越覺得安心,甚至是預約剖腹產。

也有些是在待產期間覺得好像生不出來,就「決定」剖腹吃了全餐,一切以確保母嬰平安為最大原則,但這些女性明知道手術對自己的身體破壞力,還是願意選擇這個方式,並且相信自己有辦法復原。

5. 非典型工作者更願意投入不同的生產準備

近年居家辦公者或個人工作者變多,這些人很願意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比前述的家庭主婦會花更多時間做生產的準備。

除了上課,她們也會閱讀生產議題的書籍,例如:《迎向溫柔生產之路》、《靈性胎教手冊》、《生產本該無傷》、《與海豚共舞的溫柔生產之旅》,都是她們必讀書單。

她們在上課中所學到的知識,也能靈活運用在待產、生產的過程,為自己帶來一場很有覺知的生產,有時甚至能與助產師所提供的專業評估媲美,包括:胎勢、胎兒下降程度與子宮頸的開口軟硬度等。

孕產婦能跟助產師討論自己身體所感覺到的胎兒位置為何,結果常常是正確的呢!

同場加映:孕婦能休息就休息?專業醫師:懷孕時規律運動,人生將有改變


圖片|Photo by Josh Willink on Pexels

高齡孕產婦更易獲得伴侶支持生產選擇

高齡孕產婦在台灣已十分常見,有些孕產婦很注重自己的健康,體能也維持得很好,跑馬拉松、登山、騎腳踏車與游泳都難不倒她們,根本不像社會大眾所想的弱不禁風或體能衰退。

若要說這些高齡孕產婦最不同之處,可能與教育程度較高或社經地位較高有關(這兩點也是延後婚育時間的因素),當她們決定選擇門檻較高的居家生產時,也比較容易得到伴侶的支持,或是直接配合。

就算一開始不支持,雙方討論過後,也有比較大的機率,選擇有助產師服務的醫療院所,不過,前提是雙方願意一起上生產準備課程,才能進入後續更多關於生產選擇的準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