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y編按:
該怎麼陪孩子成長相信是很多爸媽永遠的課題,womany 特約作家曾凡寧撰寫了許多媽媽與孩子間特別的相處方式,關於身為母親應該要知道的等待與失去從小教孩子用自助會培養人際關係給孩子一個不一樣學習的態度與環境,至於該如何教孩子掌控時間觀念?看看這位不一樣的媽媽又帶來什麼樣的育兒祕技吧。


時間對孩子們來說,是非常抽象的,就算你擺一個鬧鐘或是一只手錶在他們眼前,也只像是一個玩具。快一點快一點,變成了催促,顯得囉嗦;慢一點慢一點有時是一種嘮叨,好似不信任。怎麼樣可以讓孩子們慢慢地體認時間的流逝,而不是先教會他們看時鐘讀手錶;幾點鐘或許也很重要,但是時間感的認知似乎應該先讓孩子們知道。

上述的概念時間是一種理性思考,回到了現實難免難以落實,時鐘上每一分鐘的刻度又該怎麼轉換成現實讓人可以感受呢?我以和女兒的相處模式與經驗有幾個小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試試看,讓你參考。

一:固定生活作息。

女兒開始上幼稚園之後,雖然沒有強制到校上課,不過卻是一個好機會讓寶寶的生活作息趨於固定;這不是要我們按表操課,不過卻是第一部讓孩子們脫離“幼兒”的階段。第一年的幼稚園生活,在老師的建議下還是讓女兒中午時間參加午睡;第二年開始,老師便徵詢家長意見是否讓孩子午睡,我選擇讓女兒在午休時間保持清醒,這樣晚上睡覺時間到了容易入睡。如果孩子不上幼稚園,那麼家長也可將時間分段化,早上起床早餐-活動-午餐-活動-晚餐-上床時間。這樣首先除了天亮天黑之外,對於不同時間有不同作息是第一步的認知。

二:將時間放大。

女兒上小學之後,到校時間嚴格,所以“準時”起床是必須的,卻也是討厭的。女兒最晚八點到校,七點鐘起床即可,不過我會在六點五十分先到她的床邊輕輕喚醒他,然後讓她“多睡”五分鐘;六點五十五分左右我再把女兒叫醒,通常她會在床上多磨蹭個幾分鐘才開始穿衣服,所以時間剛剛好。這樣一來好處多多,首先她認為她“多睡”了幾分鐘賺到了;再來一大清早循序漸進的起床模式也讓心情保持愉悅,慢慢吃早餐,聊聊天,開始好的一天。

三:全自動措施。

這一年來我讓女兒起床之後自己穿衣服,不過脫脫拉拉的她總得讓我三催四請才刷牙洗臉吃早餐。最近我開始實施“全自動措施”:從起床到出門上課,我不再催請她,讓她自己掌控時間;我說了:要幾點到校上課她可以自己決定,如果太晚遲到了,那麼她得自己打電話到學校說明原因。很神奇地,一早起床之後,我前腳離開,米米後腳已經開始換衣服,再也沒有賴床磨蹭的情況出現,自己刷牙洗臉到飯桌吃早餐,比起我的三催四請還早了五分鐘。為什麼?因為她覺得如果拖拖拉拉,那麼這樣的後果得由她自己來承擔,索性動作快一點省去麻煩。而我,落得一早輕鬆呀。

四:比較同樣時間不同感受。

週間,要做功課、沒有電視看、要準時上床,同樣二十四小時,卻顯得緩慢;週末,有得玩、有電視看,還有無窮的娛樂閒散時光,時間卻好像溜滑梯一下子到底。最近女兒懂得這個道理,同樣一天的時光,在不同情形下感受卻不同。懂得把握時間(可以看電視要趕快看!)做想要做的事是很重要的;否則坐在地上發呆時間一樣不等人。

有了時間感的體悟,加上懂得看時鐘,這樣孩子們的“時光”才有意義。一點點生活體驗沒有大道理,和你分享。

孩子可以好好教
〉〉淡定的教養,一流的孩子:好教育從情感交流開始
〉〉這樣讚美與責備,孩子知道你愛他《責備的方法》
〉〉媽媽的讀心術:給孩子訴說的空間,做情緒的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