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是一整家的事,還是女人家的事?為什麼男性家族成員不做家事,就被視為理所當然,而媽媽女兒做就是應該⋯⋯?

文|Mme Mai

前段時間,我和朋友聊到家事的話題。我們不約而同提到:「家事很常被認定是女人的事!」不管在我家或是她家,從洗碗、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拖地等家事,很容易被劃分為女人的義務和責任。

「我哥洗碗的時候,我媽會說謝謝他幫忙。」我朋友有感而發。

我安靜下來,類似的對話在我家也出現過。

「這樣講的話,好像家事是女生應該做的事,男生就不用做家事。」

「對,就是這樣的感覺。」聽我這麼說,我朋友用力點頭。

「不過啊,如果看到我爸去洗碗,或是我哥去洗衣服,我一定會坐不住,內心會覺得超罪惡,感覺自己沒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

「對對對,就是這種感覺。」我朋友再一次拼命點頭。

那次對話,讓我想到兩個回憶。

女生做家事。
圖片|Photo by Tsumugi on PIXTA

爸爸說要煮飯給我們吃⋯⋯

第一個回憶是,我爸長年在外地工作的時候,偶爾會自己料理三餐,他也會把自己的料理照片分享到家庭群組上面。

我看到照片後,稱讚了他的廚藝。我爸在群組上就回應:「等我回台灣煮給你們吃。」

過了一段時間後,我爸回來台灣休假,他也確實記得自己的承諾,就叮囑我媽要買好食材,結果到了他要回去工作前,食材都原封不動地冰在冰箱。

在最後一天,我媽就忍不住問他:「你不是說要煮什麼東西給我們吃嗎?食材都幫你買好了。」

「回到家裡,當然要吃老婆煮的飯啊。」我爸這樣回應。

延伸閱讀:當玫瑰情話變成打掃煮飯:記得跟著愛一起前進

當時我也在旁邊,聽到我媽和我爸兩人的對話。

那時候,我的內心突然有一個想法:好像被女人當作是義務的家事,在我爸眼裡是興趣。

興趣的意思是,做這件事能讓我感到樂趣,但我可以自由決定要不要做;

義務則是,無論這件事有不有趣,我是否能從中得到樂趣,都是我的責任。

女生做家事。
圖片|Photo by KAORU on PIXTA

爸爸的「幫忙」卻讓我有不安感

第二個回憶,同樣是我爸回到家裡。有天晚上吃完晚餐,我和媽媽出門散步,晚餐的碗盤還放置在洗碗槽,我打算回來再洗。

沒想到,我們回來之後,洗碗槽的碗盤已經全部洗好了,也放入烘碗機烘乾。一開始,我以為是我妹幫忙洗碗,結果,我爸從二樓慢慢走下來。

「碗是我洗的。」我爸用有點雀躍的語氣說。

當下,我的感受是嚇壞了,再接下來,我的感覺是有一點罪惡感、不安感。雖然我的理性面告訴自己,家事本來就不分男女,也不是我們姊妹和我媽的義務,但內心還有好像有一個小小的聲音告訴自己不應該讓爸爸洗碗。

同一天,我也和我朋友分享了這兩個回憶。

「總覺得,雖然社會提倡性別平等,但回到家裡,女人和男人好像就很容易變成不對等的關係。」

對話的最後,我們都被一種無力和無奈感包圍。

推薦閱讀:我是直男,為何我不希望大家稱讚男生「會做家事很棒」?

家庭裡的性別角色,與權力不對等

我有一個哥哥,還有一個同齡的妹妹,在家裡,我媽沒有很強硬地要我和我妹分攤家事,但是,當我清掃廁所或者洗碗的時候,很自然就覺得這事我應該做的事,如果我媽因為我沒做家事責備我,這是情有可原。

看到我哥沒有做家事,我卻覺得這是自然,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

「乾脆讓我一個人生活就好,誰都不要跟著我,這樣我就自由了,不用為誰做這個,做那個。」這是我媽某次說出的氣話。

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因為這句話讓我更深刻意識到,我和我朋友察覺到的性別角色與權力不對等,也正發生在我媽身上。

身而為人,我們都有自己應負擔的責任和義務,但是共同組成一個家庭,維持一個家庭的整潔和生活上各種大小事,這是一個家庭裡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不是專屬誰或誰的義務。

不是每個人都能意識到這件事,讓我很難過。

但是面對這樣的心理困境,難道一點解法都沒有嗎?我想也不是的。

你會喜歡:如何避踩家事的 3 大地雷?千萬別說「等一下!」

家事是家裡所有成員的義務

理情形為治療(REBT)之父 Albert Ellis 提出了 A-B-C 理論。

  • A:當前情境
  • B:當事人所持信念
  • C:當事人的感受、行為

將這個理論套進前述的例子來解釋:

  • 「我看到『我爸洗了碗(A)』,因為我的內心認為『我是女生,洗碗這個家事應該是我來做(B)』,所以我的感覺是『罪惡感、自責(C)』。」

  • 「『我哥哥去倒垃圾(A)』,我覺得『家事是女生我應該做的事(B)』,所以他是在幫我做事,我的感覺是『感激,向他道謝(C)』。』

有沒有發現問題點了?

這也是 A-B-C 理論的特別之處,我的感覺是由信念所導致,這意味著,只要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改變自己的信念,就能改變感覺。

改變信念。
圖片|Photo by Marko Blažević on Unsplash

以我的情況為例,下次看到我爸洗碗,如果我能在內心提醒自己用心的信念――「家事是家裡的所有成員的義務」來思考,這樣一來,我可以肯定內心的感受肯定會煥然一新。

「家事是女人應負的責任」這大概是源自很久以前男主外,女主內,還有古早時期社會對女人的要求,經世代流傳,不斷被強化,最後彷彿被刻印在女人的基因裡的信念,即便社會逐漸有性別平權的意識,像這樣的價值觀,並不容易改變,與之對抗更是不易。

但我們有自我更新的權力。

最後,我想引用《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一書對自我更新的解釋:

「所有的更新都來自於有意識都來自於有意識的起心動念,而這也是一個自我內在澄清的成果。」

從出生到這個世界開始,我們就不斷接受來這個社會流傳下來的價值觀,無關對錯,無關是否合理,有時候我們對自我的厭惡和苛責就是從這些過程累積而來,改變世界的第一步,就先從自己開始解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