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納的基本:IN‧STOCK‧OUT的觀念
理解「東西的流程」,是收納的基礎。
所有東西都可以從「IN‧STOCK‧OUT」三個階段來思考。所有的東西都是「從外面買回來(IN)後經過保存(STOCK),然後消費(OUT)」。
講到收納,大部分人都會想到「要用什麼方式保存」,所有焦點都集中在「STOCK」上。但事實上,配合「STOCK」的空間,同時考慮「IN」和「OUT」的平衡來調整保存的總量是件很重要的事。想享受舒適的收納生活,「IN‧STOCK‧OUT」的平衡是必須的要件。
IN :
採買
進貨
選擇真正需要的東西
所有帶進家裡的東西都歸類於「IN」,當中也包含贈品或獎品。收納的第一步就是減少「IN」的總量。
東西再便宜,購買前都請先考慮是否有地方放,以及是否真的需要。另外,贈品和獎品,如果只是因為貪小便宜而帶回家的話,只會增加「IN」的總量。
STOCK:
收納
保存
決定東西的固定存放位置
家中所有東西都歸類於「STOCK」。了解家中的總面積和收納面積,確實掌握可以收納的物品總量,選擇最方便使用的地方收納。
只要掌握收納空間的收納量以及東西是否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就可以知道「STOCK」的大致狀況。如果沒有充分的收納空間,就會破壞「IN‧STOCK‧OUT」的平衡關係。
OUT:
使用(消費)
處理
東西太多了就丟掉
家中所有消費或處理掉的東西都歸類於「OUT」。如果不適當地「OUT」,「STOCK」只會越來越多,也迫使必須重新審視「IN」的狀況。
對於食品和日常用品等消費周期長的東西,請確認保存量是否超過消費量。至於衣服和書本等,也請定期檢查是否只是存放著,而都沒在用。
更多輕鬆做家事的妙招,請看《家事好輕鬆:收納‧採買‧烹飪‧打掃的最新終極技巧,超強圖解,一看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