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美食滷肉飯,幾乎是我們的共同食物記憶,但你不知道的是,它曾經是大戶人家的私房菜。

北部會將肉臊飯稱為滷肉飯,但是南部人的肉臊飯就是肉臊飯,比較少稱為滷肉飯,而且早年大戶人家中還真的有另外一款滷肉飯,這可是和肉臊飯完全不同。至於北部滷肉飯和南部肉臊飯有何差別?我想應該只是名稱的不同而已吧!

在老台南人的腦海裡,若硬要將滷肉飯和肉臊飯畫下等號,那可真會讓他們難以接受。十年前五舅還在世時,我和五舅兩人在街上邊走邊聊天,他突然停下腳步,望著路邊一間店家的招牌寫著「滷肉飯」,眼睛為之一亮,趕緊拉著我進去嚐鮮。

當時我真的很納悶「滷肉飯就是肉臊飯啊! 有什麼好稀奇的?」,但轉念一想「也許五舅看到的是不同的點!」,就好奇的跟著進入店裡,找個位置坐下來,五舅就向夥計說:「兩碗滷肉飯配兩碗魚丸湯」。

那時我在想「五舅是怎麼了,一向不是美食主義者嗎?今天這種點法,吃那麼寒酸的菜,是怎麼回事?」,在店家還沒送菜過來時,我看五舅樂不可支的告訴我:「想不到滷肉飯也捨得拿出來賣了,價格還真便宜,暫時不要管價格,先吃吃看肉好不好」。

等店家送上兩碗滷肉飯和兩碗魚丸湯,只見五舅錯愕的愣在那兒,直問店家:「你不是賣滷肉飯嗎?怎麼端出肉臊飯呢?」,店家說:「滷肉飯就是肉臊飯啊!」,只見五舅掏出錢包付了錢,連一口都沒吃,拉著我就往外走,剛才的好心情一下子不見了,嘴裡直嘀咕著:「明明是賣肉臊飯,為什麼要寫滷肉飯呢?根本是混淆視聽!」。

我告訴五舅:「你可能不知道,現在有些人會將肉臊飯稱為滷肉飯,因為肉臊是要滷過,所以又被稱為滷肉飯啊!」,五舅氣呼呼的說:「未免也差太多了,在台南沒人這樣稱呼,而且早年真的有滷肉飯這一款肉臊」。

大戶人家的私房菜

為了證明他說的沒錯,五舅帶著我去找一位他的長輩梅姨,梅姨八十八歲了,五舅告訴她剛才的情形,還直說好想再吃滷肉飯,梅姨也被勾起記憶,表示「真的好久沒吃到滷肉飯了,這年頭滷肉飯好像被遺忘了」。

梅姨說,早年的滷肉飯都是大戶人家的私房菜,沒有在市面上販售,所以要傳出來還真不容易。很多人對滷肉飯都只是聽說,而且被泛濫的使用著,但真正的滷肉飯,還沒有被端出來讓大家見識過。

她感慨的說,也不知道要到哪一天,大家才能吃到真正的滷肉飯,市面上也才會販售這款滷肉飯。那一天下午,三個人聊著滷肉飯,我很好奇的想知道,為什麼滷肉飯和肉臊飯是不一樣的食物?既然不一樣,又怎麼在市場上卻有相同的用詞和詮釋?

梅姨講話很樂觀、正面、幽默,她說,滷肉飯又分為純滷肉飯和加香菇的滷肉飯,當年有錢人家想吃些清淡的,就會說:「來碗滷肉飯吧!」,就是想吃真正的「滷肉飯」,家裡的總鋪師就會動手烹煮滷肉飯。

但隨著政府三七五減租之後,阿舍家的長工和總鋪師都返鄉了,一些有錢人家的話語就跟著走樣,總鋪師想賣滷肉飯成本太高,根本賣不起,於是改賣起肉臊飯,還會開玩笑用早年阿舍的話「今天吃碗滷肉飯吧!」,也許玩笑開多了,不知情的人就以為兩者是相同的。

梅姨生活在優沃的環境中,不太會做菜,卻是「講了一口好菜」,她笑說,若早個十幾年,她還有些以前的總鋪師留在家裡陪她一起過日子,幾年前這些長輩都相繼過世了,她淪為有錢買不到吃的人,還自我解嘲:「想長壽一點可能機會也不高了」,因為她穿得好,卻吃不好,有錢還買不到想吃的美食,食慾也越來越差。

五舅勸她不用緊張,「我這外甥女很能幹,妳說一說想吃的菜,她可能還能做出來喔!」,她看看那時還沒中年發福的我,直說:「哪有可能?」,五舅卻拍胸脯打包票說:「既然我們今天談滷肉飯,那明天就叫『玲格』(指著我)做個滷肉飯好了,假使她做不出來,我跟妳道歉,如果做得出來,我們以後就有得吃了!」。

在旁邊的我聽了心裡嘀咕著:「又不是我想吃滷肉飯,也沒有說要學做滷肉飯,這些應該不干我的事啊!」,沒想到梅姨看五舅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高興的說:「我不會做菜,但是會講,不如我來講一講,看她是不是真能做得出來」。

滷肉飯裡的肉臊

她說,做滷肉飯一定要用梅花肉來剁成肉丁,因為梅花肉不會澀、較軟,要剁成大小約一公分半正方體的肉丁,剁完後有肥有瘦,肥肉要很少,但又不能全瘦,要留一點肥肉才行,因為肉湯汁沒油就顯得澀,太多油則膩。

在乾鍋裡面放入切丁的肉、幾塊切成大塊的蒜頭,炒個六、七分熟,加入上等醬油,這時醬油不能太淡、也不能太死鹹,一定要用有點甘味,太淡的醬油顏色上不去,口味也太淡,就沒味了,所以做這道滷肉飯最大的利器是有好醬油。

將醬油加入肉裡拌炒後加入清水,肉和水的比例各占一半,依這種比例淋在飯上面,剛好是濕又不能太濕,和澆肉臊的感覺不一樣,肉臊是醬拌著吃,這裡是湯汁拌著飯吃。

我聽到梅姨的話,心中一樂,因為我最大的興趣就是收集各種不同口味的醬油,我只要回家選其中一款來用就可以,明天肯定會被稱讚。隔天一大早我就到水仙宮市場找個老店家,幫我剁三斤肉,直奔梅姨家去,因為梅姨說:「做出來對不對,我聞味道就知道了」。

我依梅姨所說的方式現場製作,將蒜頭一切二,迅速將一把蒜頭切好,加個肉丁在乾鍋裡拌炒,剛開始拌炒時很不順,發現原來都是瘦肉,根本炒不動,而且會粘鍋,就加點沙拉油才順利成功,我心想當年的總鋪師一定有加油,只是梅姨不會做菜,才不知道這回事。

拌炒完之後,加一湯匙冰糖,說也奇怪,加了冰糖後,炒肉的味道變得有點清香起來,炒均之後加入醬油,我所用的醬油有很濃的豆香味,就如梅姨所說,醬油加入後聽到「漆」的一聲,我才發現因為鍋子熱,醬油倒下去的剎那間就會發出「漆」的一聲,並傳出一點焦香味,這股焦香味會產生一股鑊氣,再趕緊加水,之後再放到陶鍋裡,將蓋子蓋住,以小火燜煮。

我沒做過這道菜,也不知道要煮多久,約莫一小時,中途我保持著讓湯汁稍微滾動的狀態,就像梅姨說的,肉太爛了就吃不到肉汁,煮不爛、太硬了又不好吃。

說也奇怪,在談古早味時,老師傅常這麼說:「不能太過,也不能不足」,就是無法說個真正的中間值,讓我很難拿捏正確的準則,這也就是我在日後教學過程中,總會想盡辦法讓大家了解正確的比例,不要再模稜兩可。

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另外煮了一鍋白飯,也煮道刺瓜魚丸湯,近午餐時間,五舅來了,在梅姨要掀鍋蓋那一刻,我好緊張,是否做對了呢?想不到梅姨和五舅一聞到香味都稱讚:「這就是我們要的老味道!」,兩位長輩那一天各吃兩碗飯,我真的怕他們撐著,也第一次知道原來滷肉飯真的不等於肉臊飯。

梅姨說,還有一款香菇滷肉飯,就是先將香菇泡好之後,泡香菇的香菇水不急著丟,大朵的香菇一切四,把水擠乾之後,放在乾鍋裡面加油爆香,等爆出香味後拿出來備用,接著將肉加蒜頭爆炒過,加入冰糖和醬油,將香菇水代替清水加入,再將爆香過的香菇加進去熬煮。

我計算所費的時間中間值約五十至六十分鐘,也曾嘗試用電鍋代替陶鍋來滷,做法一樣,只是放到電鍋之後要加蓋子封住,外鍋加一杯半的水,鍋蓋蓋上之後還用一條浴巾塞住中間的縫隙,不讓香氣外溢,效果也不差,這是偷懶的方式。

在餐桌上我們聊著當年滷肉飯的來源,梅姨年紀較大,懂的也更多,她說,早年外面賣的是肉臊飯,用的是油皮,大戶人家的總鋪師為了別苗頭,就用較貴的瘦肉來製作,以表示吃得更好、更尊貴,吃的是高級品,也只有富裕人家吃得起用大塊瘦肉燉的肉,但這大塊肉和爌肉不一樣,所以才有所區隔。

這種滷肉飯吃的是清淡的醬油味,而且湯汁較多,一大塊肉丁的口感是濃郁的,湯汁較少,兩者的走向截然不同,而且台南的滷肉飯是真有一大塊肉丁,滷過後端出來吃,至於北部的滷肉飯則也是肉臊飯。在此我如此談著滷肉飯,你是否能會心一笑,原來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不能混為一談,因此以後店家取名可就要小心一點了。

就像我在報紙上常看到有記者將「辦桌」和「流水席」混為一談,其實兩種是截然不同的事,辦桌是我做多少菜、什麼時候辦,都是固定的,有固定的時間開席,也有散席的時間,有時間上的限制;而流水席則是隨時在出菜,整天都可以吃,不限定有沒有受邀,只要路過都可以進來享用,菜餚較粗糙,但整天川流不息,這兩種還是有差別吧!看來我們現在的「差不多」,在以前可是「差很多」,這個反差還挺有趣的。

黃婉玲私房肉臊

食材:

豬前腿絞肉/3 斤

蒜頭/1 顆

二號砂糖/1 匙

白胡椒粉/少許

醬油/1 碗

 

作法:

1. 鍋裡倒油,放入豬絞肉拌炒。再加入蒜頭末拌炒。

 

 

2. 以鍋鏟不斷壓肉的方式,讓豬絞肉均勻受熱。

 

 

3. 將豬絞肉炒至泛白的狀態。

 

 

4. 加入二號砂糖、白胡椒粉、醬油拌炒。

 

 

5. 拌炒至整體均勻上色。

 

 

6. 加水煮至湯汁收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