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ick 因一通遠洋電話想起母親總說的:「要回來就回來,我們都支持你」。風雨闖蕩,家永遠是那溫暖依靠,支持著你。

「媽,我真的不想幹了 。」我坐在紐澤西一棟白色木造的房子階梯旁,穿著腳跟已經磨平的皮鞋,左手臂上夾著一本黑色資料夾,裡面滿是客戶的資料,右手拿著手機,對著遠在地球另一端剛剛起床的母親說。

鼻子一陣酸,臉頰不停地抽蓄,眼淚一滴一滴地流下。這是我長大之後,記憶中唯一一次在父母親面前哭的時刻。

出國在外,報喜不報憂;就算家裡的經濟狀況許可,銀行存款不到零,自己打死也不跟家裡開口要錢,我想,這是很多留學生的倔強。當初畢業後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因為在等銀行的 offer,可是卻又因為法律的規定,一定要在 3 個月內找到工作,所以我就接了一份文具銷售員的職缺,每天捧著一疊客戶資料,挨家挨戶地在紐澤西的小鎮裡頭行走。

「你自己想好就好,要回來就回來,我們都支持你。」電話的另一頭,聽得出來微微地顫抖,但老媽還是穩穩地把這句話說了出來。

推薦閱讀:多久沒跟家人聯絡?陪伴我們成長卻被忽視的「家」

幾年過去,工作換了很多,生活漸漸地穩定,日子也越來越寬裕,但工作卻漸漸地繁忙。有時候出差一趟,常常 2 到 3 個禮拜忘記打電話回家報平安。有時候在周末的夜晚,會收到母親的簡短訊息:「許久沒聯絡,最近好嗎?」

我也總是簡短地回答:「工作很忙,但一切都好。」

直到最近感情上遇到了一些瓶頸,和工作上的一些壓力讓我夜晚難以睡著時,我才想到要拿起電話,撥給太陽剛昇起的家鄉。老媽接起電話,固然也有很多事情要分享,可她總是在我要說話時,停頓了下來,靜靜地聆聽。

「你自己想好就好,要回來就回來,我們都支持你。」電話的另一頭,還是傳來這句老話。雖然平淡,但卻充滿能量。或許我的心裡頭早就已經知道了所有問題的答案,但還是老媽的這句話,給了後盾,讓我勇敢地追尋心中的第六感,然後果斷地下決定。

因為我知道,不管這決定的結果是好是壞,我都有「家」,可以依靠。

孩子們總是自私的,尤其是離開家鄉到其他城市,甚至是國家打拼的遊子;不可諱言,你就是要有一點狠勁,你才能夠捨得離開家裡的人。你說你有夢想,你說想要給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可是說穿了,你到最後,還是為了自己。為自己打拼並沒有錯,因為人生到最後,還是要為自己而活。

推薦閱讀:年輕世代的「春節恐歸」:搶票之後,我們卻離家鄉越來越遠

可是,在為自己打拼的時候,你卻不能夠忘記,在這一路上,你的家人給了你多少穩定、尊重,和支持。

家人到頭來還是最了解你,所以當你面對人際關係的問題時,你會跟他們討論。

父母對你的心疼並沒有條件,所以當你在感情上受到傷害,你總是會回到舒適的家尋找最單純的被疼愛感。

媽媽或許沒有辦法給予你最專業的意見,但她卻可以讓你更相信自已,支持你的所有決定。

我們都太習慣跟家人開口「要」,甚至一輩子都只在低潮時才想到父母親;有些人甚至在自己成長茁壯了之後,開始嫌棄母親,開始厭惡被叮嚀的嘮叨。

推薦閱讀:七首歌領你走上回家的路:家,愛的起點與終點

我們都不希望在陌生人的眼中成為一個自私的人,可是我們可曾想過,其實我們老早就已經對家人極度地自私——只是他們從來不說。

如果他們對你的愛這麼地有力量,那你也一定可以用同樣的愛,來回報他們,給他們支持,讓父母親在人生的後半段,知道自己對孩子的付出沒有白費,知道自己不用再獨自處理世界的繁雜,或者在夜深人靜時,擔心孩子在外的安全。

拿起電話,撥給父母親吧!或者,開始計畫回家的旅程,「主動」地關心他們。

你的一點小動作,都可以帶給他們最大的安慰。

母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