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導演王品文,聽聽她深入一個同志家庭看見的真實樣貌,了解台灣當代同志家庭攜著孩子面臨的法律困難,願有天能相愛成家。

「我過完年65歲,我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當我知道我的大女兒是同性戀時,我非常的震撼,對我來說這是非常陌生的,我就想,我們的女兒怎麼會有這個事,我想說我自己不快樂就算了,但我發現,我的孩子比我還不快樂,我沒辦法接受我的孩子不快樂。」

《家的進行式》,取材一個真實家庭,導演王品文說知道故事,是因為片中的爸爸在立法院前陳情,他要跟告訴政府、告訴大眾,我是一個同志的父親,我希望我的女兒可以成家。

一個台灣傳統形象的父親,原來可以活得更寬闊;我們的父母,原來可能祝福我們的相愛。在短片外的你不禁想,我們還要多久,才能讓每個孩子都擁有這種父親的擁抱。

推薦閱讀:性別觀察:1210 凱道見!同志需要活得像個人類

女人迷希望與你一起看見更多家的姿態,專訪《家的進行式》導演王品文,聽聽她談鏡頭底下的這個家庭,別讓偏見,阻礙家的溫柔生長。

家的進行式:像我這樣的爸爸,也支持婚姻平權

《家的進行式》系列作品是希望看見年長一輩的人與婚姻平權的關係,甚至是拆開所有身份偏見,讓社會知道,人人都可以支持婚姻平權。導演說:「十一月中時,我們在立法院前看到一群家長在陳情,片中的爸爸就在人群裡,他分享兒女們成家的故事,看見他站在這裡很感動。爸爸的外型就是一個你能想像台灣最傳統的父親,戴著帽子、穿著 polo 衫,可是他的心思那麼柔軟,我想要說他的故事,看見一個父親樂見女兒快樂的心。」

這部影片以紀錄片為拍攝手法,導演希望能呈現最忠實的故事樣貌,他走進這一家人的廳堂,看見爸爸的日常生活、看見這家人團聚的模樣:「只有真實,才能說服大家關注議題,我在前置去訪問爸爸跟她的女兒,以及女兒的伴侶,訪問完我把所有他們說的話寫下來,現在影片聽到的旁白,都是他們的原句,他們內心真正想說的話。」

品文導演說最深刻的莫過爸爸談女兒出櫃的過程:「片中的爸爸跟我說,女兒高中時他就發現女兒跟其他人不一樣,因為女兒的電話費總是特別貴,他知道她跟另一個女生很親密,發現以後爸爸就跟媽媽討論,覺得先不要跟女兒說,在半年的觀察期間,爸爸自己就一直查資料,把國內外同性戀相關資料都搜集,半年後把厚厚一疊的資料印出來,找一個時機要跟女兒說時,他拿著那厚厚一疊資料說:『爸爸媽媽都接受。』。」

延伸閱讀:【看見同志】大龜X周周:兩個人若相愛,就能組成一個家

品文導演在訪談片中的女兒時,女兒提到第一次帶伴侶見家長的心情,她說當時告訴伴侶,我們就在家裡附近吃一吃,不用穿得太正式,沒想到父母都穿著正式的服裝前來,一家人在家裡附近的牛排館用了一餐,既鄭重、也珍貴的完成了第一次的見面。

每一個幸福的同志,背後都有一個懂得尊重的家庭

談起爸爸幫女兒出櫃的故事很可愛,也很窩心,我們見到的是身為一位家長願意深入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景象。品文導演說這家人最特別的就是他們抱持開放的心胸:「他們一家想法都特別開放、待人也真誠。他們家所有的小孩都會去共學,所謂共學就是讓小孩跟父母一起學習。家長的教育方式是很尊重孩子的適性發展與個人特質。譬如說,一般家裡有小孩哭鬧,通常爸媽會給予權威式教育,不讓孩子哭鬧,他們家很不一樣,從來不會指責小孩、不會用上對下的方式對小孩講話,對待孩子是平等的。我在拍攝現場他們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是:『你要不要.....』,從來不會有指示或命令的語氣。」

片中的爸爸也特別說,很希望可以透過民法修法,因為孫子們明年就要上幼稚園了,如果是管理很嚴格的、甚至會造成同志家長自己沒辦法去接送小孩。同志家庭有了小孩後,會有更多家庭生活的阻礙,這些同志生下的孩子,還會面臨更多異樣眼光。

開懷與尊重的心態,讓一家人都能更同理對方,導演說:「其實片中的爸爸跟一般那個輩份的爸媽沒有不一樣,他們也在那個年代、也接受傳統的知識成長,唯一不同的是,爸爸的心胸很開放,他總是先了解再討論,尊重每個孩子,到現在爸爸都會用 i Pad 聽課、吸收很多知識。」

推薦你看:性別觀察:法律漠視的同志故事,沒了愛人沒了房的畢安生

品文導演也說,不停止學習該是每個人的功課:「我都會提醒自己要多跨一步,超越自己的同溫層,大家都說臉書只會看到與你相關或同立場的想法,我意識其實人遇到跟不同的想法就會去排斥,甚至漸漸跟這些朋友疏遠。我覺得我們都要學習跟不同立場的人對話,譬如我在臉書看見反對立場,我第一個動作不會是封鎖他,而是去解他、看他其他文章,看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或是我在網路上看見我沒關注過的議題就會點進去看,最重要的是抱持開放態度跟學習的心態。」

「因為時代是不斷的改變的,我們有一天也會變成所謂的傳統世代,不要變成年輕人的阻礙,長成一個友善的多元社會。」

身為創作者,必須跨越同溫層對話

導演以創作視角關注同志議題,也期盼電影產業能夠有更多元的性別敘事。「不管是影像或是媒體雜誌,以創作來說,我們要找到跟同性相關的議題創作都還是不多,我們需要讓社會的性別多樣性被看見,譬如現在台灣大眾的電視電影,我們可以看到同性多元性別的角色非常少,就算有也會很刻板。透過故事的忠實呈現,讓世代透過不同媒體渠道接收訊息的人了解不同的性別角色是很重要的。」

她分享無論是誰,都會有潛移默化的價值觀,所以無論是接受訊息的大眾,或是身為創作者,都該保持質疑、與願意理解的態度。許多人說台灣是假開放的社會,也許真正的問題是世代溝通差異,出櫃也有同溫層,只在同一輩出櫃,走到父母面前就卻步。導演說我們之所以要接觸更多反對的聲音,都是為了讓暗櫃裡孩子走出來:「我們有很多同志青少年沒能得到善待,他們在那個年紀面對自我認同的質疑、環境的惡意。」

時代在變,總有走得快與走得慢的人,重要的是,我們如何一群人走地更遠更長久。

聽見同志的聲音,也記得聽聽阿爸的內心話:「答案很簡單,就是愛和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