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X眼球中央電視台,邀請製作人動眼神經為你定期報導政治新聞。第一期,她談起香港觀選經驗,香港立法會選舉剛落幕,六位香港本土派人士,成功取得立法會席次,二十三歲的羅冠聰成為史上最年輕的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傳出人身安全危險,動眼神經為你帶來現場實況,在這一場熟悉又陌生的選戰裡,看見台灣的軌跡。

「你明天休假去哪玩呀?」同事問我
『我要去香港!』我回答
「是喔!那一定要去太平山看夜景、去維多莉雅港看燈光秀,然後晚上可以去蘭桂芳喝酒~」
『我們行程好像沒有排欸....』我尷尬地說
「什麼?那你們去香港要幹麻?」
『呃....我要去看香港立法會選舉.....』
「蛤?!」

或許,對於一個上班族、小資女來說,把難得的休假拿去用在「出國觀選」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我就是這麼做了,而且覺得非常值得。

出走,是為了看見自己
 

為什麼我們要關心香港呢?

我們常常在新聞上聽到台灣與香港被放在一起比較,尤其在 318 運動之後,香港的雨傘運動、佔中等大規模的抗爭接連發生,「昨日台灣、今日香港」的口號更是不絕於耳。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台灣似乎走先了一步,然而,在中國因素的介入之下,香港的經驗、一國兩制的夢魘,未來發生在台灣也是不無可能。

同場加映:寫在太陽花學運之後:年輕世代的下一步,結束才是開始

或許台灣並沒有多少人關心今年9月4日的香港立法會選舉,但其實從觀察香港這次的選舉中,我們可以回頭反思更多關於台灣社會與政治的議題。面對相同的強權壓迫,港台似是隔著海峽被分開扶養的難兄難弟,不過兩地的歷史背景、民族文化卻是截然不同的。

走出台灣,其實才能真正看見台灣。隔一層紗的不熟悉感,讓我們能夠更理性地思考;因為多了一步的距離,讓我們能夠更客觀看事情。

熟悉又陌生的一場選戰

從機場搭地鐵直達市區,一出地鐵出口,映入眼簾的便是高聳入雲的樓,以及奪人目光的大看板們,我彷彿走入了港劇之中。與港劇不同的是,牆上貼滿了競選海報,路邊也插著印著不同號碼、寫著不同口號的競選旗幟。

香港朋友說,插旗子這套是這幾年才從台灣身上學來的。我心裡笑著想,他們應該不知道台灣已經漸漸有候選人開始主打「不插旗」了。

香港的政黨大致上可以分為較為親共的「建制派」、支持香港全面民主化並推動普選的「泛民主派」、提倡香港前途「自決」的本土派、以及近年才竄出的「港獨」。有趣的是,就算是沒有很熟悉香港政治的我,也完全可以從海報的設計上看出候選人是哪一派!建制派的海報配色不出藍、白偶有粉紅,整體設計只差貼上國民黨黨徽就會變成藍營的文宣了!

而綠色系的泛民主派主打要換掉特首梁振英,部分本土派的文宣設計得超級「時代力量」,黃黑配色加上較年輕、活潑的設計,想搶的票絕對跟老派的建制派不同。而學聯出身的羅冠聰,不管是海報還是競選廣告布條都超文青,「藍綠和解」的顏色讓我想到2014年底柯文哲選舉時的那種「新氣象」。

同場加映:性別歧視不分藍綠:女性政治人物,為何不能理直氣壯地「單身」?

這是場台灣人感到既陌生又熟悉的選舉。

建制派透過地方勢力綁樁的競選手法與國民黨多年以來組織農漁會等地方組織穩固選票的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他們也都主打較高的年齡層,工商業界的既得利益者也多是他們的擁戴者,並且,他們在選前都會祈禱選舉當天天氣差、投票率低。

泛民主派如同民進黨,作為勢力最大的反對黨,雖喊著要推動民主化,卻仍以「維持現狀」作為與中共互動之間的保護傘。他們不願向中國的專制低頭,卻也對本土派較為激進的「理想」不屑一顧。畢竟香港仍是世界金融重地,經濟掛帥融於他們的文化之中,對於香港未來較為現實的、可行的考量仍是多數港民在乎的。

本土派認為應以香港人的利益作為優先考量,反對中港融合,以捍衛香港的獨特性。這次選舉有人提出制憲、有人提出「永續基本法」,期待能夠在制度的層面上,讓香港與中國做出區隔、讓香港本土文化受到保障。


本土派參選人街頭短講

香港立法會選舉為何重要?

這次選舉被許多香港人視為非常重要的一次選舉,因為這不只是雨傘運動後的首次選舉,更是首次「港獨」議題被端上檯面的選舉。

近年來中國對港壓迫越甚,先前的銅鑼灣書店事件更讓香港人覺得「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過是一句空話,許多年輕人開始主張徹底脫離中國,「香港獨立」便在這幾年逐漸萌芽。雖然說在選舉前,所有倡議、支持「香港獨立」的候選人都被取消了競選資格,然而許多本土派的候選人雖然沒有揮著港獨的旗幟,但許多政見也可以看見香港民族意識抬頭的影子。

推薦給你:香港銅鑼灣書店失蹤事件:台灣大選,請給驚慌的香港人希望

選前一兩天,許多香港的朋友都對於此次選舉感到憂心忡忡,認為選情冷清,很怕這次選舉結果不好,香港便會一厥不振,本土力量再也無法有發展的空間。

幸好,此次選舉創下220萬人投票及58%的歷史新高,選民積極參與的情況空前,許多投票站在入夜後出現排隊投票的人龍,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附近又出現了什麼稀有的神奇寶貝,於是這次的選舉直到星期一(9月5日)凌晨近三點才結束。

開票結果也令許多香港人感到振奮,直選的35席中有過半的議員是非建制派的議員,而朱凱廸與羅冠聰高票當選也顯示出香港人對於中國當局的不滿以及追求港人自治的決心。

能直選,就是民主?

能直選,不是很民主嗎?為什麼還要推動香港民主化呢?

雖然選舉落幕,但高票當選的朱凱廸傳出有人身安全的威脅,選後都還不敢回到住處。選舉當天也有許多年長者的「掌心雷」被抓包,他們手上可能有掌心大小的貼紙或直接被人用麥克筆寫上要投的號碼。

雖然香港許多年輕人自發性地去監票,但投票站的問題依然源源不絕:有人要去投票才發現已經「被投票」,也有投票站平白無故多了三百多張選票。

在香港,投票不是每個人想投就可以馬上去投的,必須事前先「登記」成為選民才擁有投票權;而立法會議員,也不像我們的立法委員能夠作為民意代表而去否決特定議題,立法會議員對於不認同的政策只能表達反對,並沒有實質的否決權。

推薦閱讀:雨傘革命後的香港一年:我們要守護,心中認識的香港

香港,想成為一個國家嗎?

被稱為「國師」的陳雲,提出「香港城邦自治論」,此次希望藉由「永續基本法」來推動港獨卻高票落選。心灰意冷的陳雲發超狂地指責香港選民,表示「網上的我將會逐步消失,直至寂滅」,並說港人「不配擁有國家」。

可是,香港現在真的想成為一個國家嗎?或者說,香港人認為香港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地名?

回頭看台灣也是經過了幾十年的運動,直到近幾年,民調才顯示在台灣認同自己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的比例過半並且逐年攀升。民族意識的形成、國家未來集體共識的確立需要時間,急不來。或許是恨鐵不成鋼,在港獨初萌芽階段,即因共識不夠而否決了這項未來,未免也太早下定論了。

這次香港行,私下約了幾位港獨份子碰面,他們迫切地想要瞭解更多台獨運動的理論背景、經驗以及策略。他們深鎖眉頭,憂心地表示儘管香港本土意識抬頭、港獨勢力逐漸成形,但是論述與脈絡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與討論。如何梳理歷史、找出香港接下來的路?或許在經歷了更多、吸收了更多、激盪並討論了更多之後,香港人民能夠凝聚出最適合他們未來的奮鬥目標與方式。

推薦給你:捍衛所愛:從香港遊行看我們生存的世界

透過飛機的窗戶看見台灣點點燈火勾勒出的城市地景,才驚覺這三天奇幻的觀選之旅已經結束。我看見香港人對那片土地的愛與憂心,一如我們深愛著我們笑稱「鬼島」的台灣;我也看見港台兩地能夠相互扶持、或是必須各自努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