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女性開車、開船,都會讓人恥笑。身為女性,總有許多後天的限制,要我們「就範」女人該的樣子。看看這群女人,如何在艱困的文化下一步步打破窠臼。作為一個女人,可以勝任任何工作!

「一開始,總是會遇到嘲笑我的人,無論是乘客或村裡的鄰居甚至家人,他們認為女人就是該待在家養育孩子、照顧公婆。以前社會對女性開車這件事接受度很低,當我還是學生時,有一次搭乘電動車剛好遇到女駕駛,結果其他乘客故意不給她車資,他們就是看準女駕駛好欺負。」,莉塔轉著方向盤回憶到。

「不過現在好多了,還有人感謝我們的付出呢,喔!感謝神,我最慶幸的事,就是當初決定學開車。」

小國從大國夾縫中求生存之道

往來尼泊爾數趟,第一次乘坐當地相當常見的電動車-「Tempo」(英文另外稱 Electric Vehicle,又稱電動三輪車),與印度的柴油車「Turk-Turk」有些相似,我非常驚訝在這樣缺電、一天得停電六小時左右的國家,以電力為動能的交通工具竟如此普遍,更興奮的是:駕駛是女性。

電動車在尼泊爾已經有大概20年的歷史,早期發展電動車,不乏有歷史與政治因素。1989年,印度對尼泊爾實施與2015年10月相同的壓制政策-能源禁運,造成尼泊爾國內油價上漲、物價攀升,亦嚴重癱瘓交通,無法將民生必需品運送至各地區,造成國內物資高昂、匱乏的窘境,失能的交通,讓國家難以正常運轉。

推薦閱讀:囚禁在紗麗下的靈魂:印度女人被囚禁的自由

歷經這一場苦不堪言的禁運,尼泊爾開始積極研發取代柴油車的新型電動車,讓國內交通不需要完全仰賴印度進口的天然資源,以免被掐住喉頭。

此外,電動車有不少優勢,例如:減少空汙。加德滿都在民眾普遍習慣燒垃圾、工業發展與城市化快速膨脹影響之下,空汙的嚴重性日益增加,電動車的出現適時地取代了老舊、缺乏維護並且同樣是空汙幫兇之一的柴油車。

而電動車體型小、機動性高,可以舒緩當地交通壅塞、巷道狹小的問題,其他還有降低噪音、吸引乘客、深夜充電錯開用電高峰時間等優勢。經尼泊爾官方與民間努力,陸續與國際合作並提升生產電動車的技術,不斷測試與改良,1996年,電動車公司順利地終於在尼泊爾問世,並且在2000年後越來越普遍。

婦女就業新選擇

「我知道這是男人的世界,專屬於男人的,所以身為女人充滿冒險挑戰,不會無聊,要很常挺身反抗,雖然時常會輸。」——義大利女記者-法拉奇

30歲的莉塔(Rita)駕車數年,我原以為身為女駕駛的她是特例,但是當後方或旁邊有其他電動車經過,特別「叭」一聲打招呼之時,才驚訝地發現駕駛也都是女性。原來,女性電動車駕駛在尼泊爾不僅相當普遍,並且已發展出訓練班。

同場加映:15個替女人爭一口氣的珍貴瞬間!

「一開始,總是會遇到嘲笑我的人,無論是乘客或村裡的鄰居甚至家人,他們認為女人就是該待在家養育孩子、照顧公婆。以前社會對女性開車這件事接受度很低,當我還是學生時,有一次搭乘電動車剛好遇到女駕駛,結果其他乘客故意不給她車資,他們就是看準女駕駛好欺負。」

莉塔老練地轉著方向盤繼續回憶道:「不過現在好多了,還有人感謝我們的付出呢,喔!感謝神,我最慶幸的事,就是當初決定學開車。」莉塔從容駕車的姿態與神態令我看得有些入迷,加德滿都讓人感到窒息與時而失控的交通,同樣難不倒她。

早期尼泊爾的性別平權、教育環境相較現在更為懸殊,礙於當時資源不足,以及社會對女性的諸多限制,想從事電動車駕駛的女性在沒有任何足以供依循的學習、訓練途徑下,只能毫無頭緒地四處詢問,或自掏腰包請男性駕駛來教學,部分女性甚至遠赴印度的修車廠學習開車和修車技術,邊尋找方法之餘,也邊突破這一堵厚重壁壘,克服眾人對女性駕車的「唱衰」態度。


尼泊爾波卡拉著名景點費娃湖(Fewa lake)上,現在也有女性船夫,顯示尼泊爾女性的職業選項越來越廣泛,社會接受度逐日提升。

由於電動車的生產、維護、電力高稅率這些成本所費不貲,因此大部份駕駛都是向公司承租,以莉塔為例,從早上六點開車到晚上七點,唯有午餐時間可以到維修站更換電池、稍稍歇息,一天來來回回地載客,大約可以賺30美金,每天得繳3美金給公司,剩下的就是駕駛的收入。駕駛也必需承擔其餘的保養、維護和若遇到罰款等支出,讓本身不富裕的駕駛,得馬不停蹄的奔波。

儘管如此,電動車具備操作簡單、安全、收入高等多項特色,仍吸引不少女性投入。在社會逐日重視女性與性別平權議題下,女性駕駛的人數比以往成長許多,根據最新統計,目前加德滿都約有700輛電動車,全職的女性駕駛成長到約150位,兼職約350位。

一個不需再強調的普世存在價值

回台灣的前幾天,我開始在電動車頻繁行經的路線出沒:帕坦(Patan)、塔美爾(Thmael)、博達那(Bodhnath),這裡人聲鼎沸,是駕駛「載好載滿」的理想選擇,電動車一次可以載十個人,若看到空車停在停泊處,我會跳上去等車子滿客時發動,四處晃晃,一切非常新鮮,儘管到達某個也不知道的地方,卻依然是我熟悉的尼泊爾街景。

地震後,人們生活如舊,與我當年第一次到訪時的感覺相同,有朝氣、有活力,也有悲喜參雜,尼泊爾有許多樣貌,若僅只是看見當中的知足常樂,難免有些失真,如同在加德滿都參觀攝影展時,有一張是以竹籃(doko)揹著礫石、走在未鋪好的柏油路上的尼泊爾婦女照片,底下有段話令人印象深刻:

「人們說我們是第三世界的勇敢女性,這是一種讚美,還是諷刺?我們是無法迴避現實,才因此勇敢!(Some people say that we are courageous women of the Third World, is a praise or satire?we can’t avoid to reality,so we brave!)」。

從王室血案、十年內戰、燃料危機到2015年的大地震,尼泊爾一路走來風雨飄搖,或許在某些議題的重視與成長仍不足,但是在2015年10月,尼泊爾也分別選出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和第一位女性國會議長。盼望未來尼泊爾的女性可以更自在地選擇想要從事的行業,並且在任何職稱之前,不必再冠上「女」一字的性別強調;也不再訝異於做任何工作的女性。

推薦閱讀:白手起家的中國女力:重點不是性別,而是你如何運用腦袋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