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媽媽,為什麼你總是這麼偉大?」作者艾彼寫給母親的一封和解信,來自內心最深的結,只有說出了、理解了、擁抱了,才能將那些困難輕輕解開。或許小時候,你或多或少對媽媽有那麼點不諒解,媽媽為什麼總是要求、總是把我當小孩、總是固執?來看看這封告白信,或許,你會懂得。

當初促使我走上心理與自我追尋這條路的人,是我的母親。

說起母親,大多數的人總夾著一些複雜的情感,我當然也是。

母親在我大二暑假的某天,突然在我面前哭泣起來。那一剎那,我只覺得驚恐。孩提時候被母親錯待的方式仍然烙印在我心中,那天之前我印象中的她一直都是一個強勢、跋扈的女人。

當下,媽媽說自己患了憂鬱症。

對我來說是難以想像的,這樣一個意志力強大的人,在我面前的哭泣,當時我完全無法反應,只想逃跑。一逃,就逃到了心理學的領域裡,一方面很想釐清媽媽到底怎麼了,一方面很想將童年時期被母親錯待的情結給解開。

一解,就解了好幾年。

直到前陣子,媽媽北上一起聚餐,與我聊起一段前所未聞的故事。

在產檯上,我就差那麼一點快要落地的時候,醫生才發現有一塊息肉堵住了母親的產道,告知母親必須在無麻醉藥的情況下把這塊息肉給割掉,我才能順利出生。

同場加映:台灣母親的告白: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

母親說自己雖然恐懼,但是她沒有選擇。

母親回想自己的憂鬱症,認為是從生產之後才開始發生的:「覺得肚子空掉了,甚麼東西不見了的感覺。」而她沒說的,是那一段生產過程中的「失控感」,那種──不能由自己控制、喪失身體自主權的感覺。

那天晚上,在餐桌前聽完這段故事,眉頭與心都糾在一起了。

有那麼長的時間,我竟然在被母親錯待的過程中,錯誤地認為自己的出生根本是一場禍害。害的母親不快樂,父親的日子也不好過。

而這瞬間,我聽懂了,這段過程對一個女人而言有多辛苦、多驚駭,無怪乎母親之後的情緒起伏之大讓旁人難以捉摸與理解。

家族治療很強調讓家族成員間彼此看見對方的辛苦,讓愛流動,成員們看待彼此的觀點、對待彼此的方法自然就會改變了。

也許過往,她在年幼的我的眼中是個不太一樣的媽媽,讓我不斷反覆問自己:「為什麼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童年?」那瞬間,我突然懂得母親的愛是甚麼,懂得母親的犧牲是甚麼,儘管她過去可能用了錯誤的方式與孩子相處,但這些都已經不重要。

重要的是,媽媽生了我。我在這裡,已經走的夠遠,走在被稱為心理專業的這條路上,終於能夠伸出我的雙手去支持需要的人們,也終於能夠去支持將我領入心理領域的──她──我的母親──了。

媽媽,母親節快樂。妳的存在,就是我生命很重要的意義。

【艾彼後記】給所有因為生產而不知所措的媽媽,也給曾經認為自己被錯待的孩子,當媽媽與孩子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我們一直都在學習,別太過苛責自己。艾彼在這裡,陪你一起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