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再一個人承擔
我與痛一起長大:那些家暴故事
你說,你的童年跟別人有點不一樣。原本應該是充滿笑聲的日子,但對你而言只有落在身上的棍子,或言語暴力相向。你懷疑過自己是否值得被愛,在還沒得到答案以前,就不小心長大了。知道你很辛苦,但我們會一起走向復原的路,找回你要的家。
你說,你的童年跟別人有點不一樣。原本應該是充滿笑聲的日子,但對你而言只有落在身上的棍子,或言語暴力相向。你懷疑過自己是否值得被愛,在還沒得到答案以前,就不小心長大了。知道你很辛苦,但我們會一起走向復原的路,找回你要的家。
關注家庭暴力:我的家不美滿,也不安康
對某些人來說,家反而不是最安全的場所
2020 年 5 月 15 日國際家庭日,聯合國公布的年度關注主題為「發展中的家庭」。因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弱勢家庭首當其衝;貧窮與壓力加劇下,往往使得家庭內對婦女或兒童的暴力行為上升,也容易衍生失學、無家可歸等問題。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台灣在近六年來每年家暴案通報數都超過 13 萬件,平均每小時有 16 件;今年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家暴防治熱線」(NDVH)一天平均接獲兩千通電話;法國巴黎地區家暴個案上升 36%,甚至還有兩起案件涉及殺人;中國湖北省自發布禁足令,二月份的家暴案件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政府甚至設下暗號,受虐者前往藥局表示購買「19 號口罩」(Mask 19)時,店員便會通報相關單位。
台灣家扶基金會在今年四月發起了「我看見疼痛你重現笑容」活動,也提到,受虐的孩童,長年活在無助、恐懼和自責之中;他們身心深受巨大煎熬,但不敢對別人訴說。
在傳統思維裡,會將家暴視為家務事,而不想「多管閒事」;然而,家暴它是人權議題、暴力議題,也可能涉及性別問題。因此,我們想在年度國際家庭日這天,也是回家吧一週年的日子,邀請大家一起關注這個議題。讓曾經歷經家暴的人,有機會說出自己的傷痛,並且一步步找到更安全的家。
在那些家門後,曾經發生的事
家暴並非家務事,多一些關注,也許,我們可以一起挽救更多傷痛。
家暴並非家務事,多一些關注,也許,我們可以一起挽救更多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