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世界一半來自於想像世界,另一半則是來自於現實遊戲。而當他在玩遊戲時,如果照顧者能好好回應,就能幫助孩子發展出安全感,健康長大!

文|黃之盈

當嬰兒哇哇落地,和外界開始互動時,如果照顧嬰兒的人沒有給予回應,甚至面無表情時,嬰兒會渴望與照顧他的人發展出連結,這是人的本能,在嬰兒的時候就是這樣。

心理學家艾德.楚尼克(Ed Tronick)發展的「面無表情實驗」,就看到如此的現象。也就是說嬰兒對於外界的預期變化,以及沒有預期當中的變化,對於照顧他的人會給予什麼樣的回應?這當中有個空間,承載著雙方的預期,這就是所謂的「潛在空間」。

聽起來有點抽象,但是在這個空間,對於孩子的創造力、現實感,還有對客觀的認知都很重要,當這些部分被他的主要照顧者認可,並給予支持,甚至回應的時候,就會發展出孩子的「自我感」。

在這個過渡期,孩子會全然相信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要到後面才會發現他和媽媽是不一樣的。


圖片|Photo by Danila Hamsterman on Unsplash

八個月的時候,孩子開始在飯桌上,玩著「丟」食物和「撿」食物,而離開飯桌就會開始「丟」玩具和「撿」玩具,在這些「你丟我撿」的過程中,

逐漸掌握自己的力量,會知道食物和玩具跟周遭環境觸碰的範圍和距離,透過回音來了解自己的力量,然後再慢慢的掌握。

你想知道:「我討厭妹妹,我要把妹妹丟掉!」面對小小孩之間的手足爭寵,父母可以怎麼做?


圖片|Photo by Stephen Andrews on Unsplash

即使只是這種簡單的動作,在嬰兒時期的孩子會常常重覆,他們對於跟周遭環境觸發行動的行為樂此不疲。

就像在嬰兒八個多月時,已經發展出物體「存在」的概念,但是他們也很愛玩把東西藏起來又找到的躲貓貓遊戲。

在旁邊的我們,除了回應孩子現在正在做的事,看著他主動找到玩具,如果他有掌握好,使用它、玩弄它、藏起來並且找到它,透過這一系列的循環,孩子就能感受到生活樂趣的魔法。

推薦閱讀:D&I 策略間|「為女孩做足準備!」樂高玩具不分性別,打造多元共融的社會

在現實和想像中體驗人生

這樣的體驗,是孩子從「心理遊戲」的體驗中,慢慢認同才開始形成的,而爸爸媽媽和寶寶在這個「潛在空間」連成一線,建造了他的內在世界。

當他開始能夠拿身邊的東西玩耍,感受到自己和東西不一樣,能夠啟發這一點,就是擔任主要照顧者的父母,跟著他們一起玩的時候所給予的回應。

在遊戲中,孩子會感到愉悅以及掌控,當然也有可能感到挫敗,而我們在陪孩子們一起玩的經驗,則提供了一個介面,這個介面包容孩子興奮和挫敗的情緒,這種狀態幾乎是在迷迷糊糊當中發生的,一半來自於想像中的世界,另一半則是來自現實的遊戲。

就像孩子拿起寶特瓶說它是奶瓶,他正在想像餵小嬰兒喝奶,在現實和想像中,這些從外在現實過渡到內心的想像空間,其經驗乘載著對於現實的焦慮和不安所帶來成長時的躁動,照顧者陪玩時的好好回應,將發展出孩子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