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過斷捨離,但卻未必知道從何著手。不妨先一起看看斷捨離的三種實踐派別,再選擇當中最能讓你心動的一派試試。

近來迷上「斷捨離」這概念,光看相片都舒服,家居白濛濛一片,配上數塊葉子與咖啡杯,純淨得不像有半點人氣。回頭看看自己房間,衣服攤放在椅子上,雜物亂中有序地散在地上、桌上,怎麼有可能全部扔掉?「斷捨離」總不能斷到不能生活吧,但原來,「斷捨離」也可以十分「貼地」,有外國網站就按觀察「斷捨離」分成不同「派別」,不一定只是拋棄所有身外物!

聽到「斷捨離」就覺得知易行難?以下 IGer 是不同風格的實行者,你又是哪一種?

「以美先行型」:斷捨離重要,「騙讚」同樣重要


圖片由香港 01 提供|ig@caroline_joy

「美感斷捨離」,不是禁斷對美的需求,反之,是一切從美感出發,對身外物的設計與外觀有一定的要求。相信這是大家都不陌生的,特別是在網路上,時時看到那些以「斷捨離專家」自居的人,拍出來的照片都十分唯美,牆壁一定是白的,配上紅木桌椅,用品也極奇講究,有一杯一瓢背後都可能是某大師出品。

看看更多:【囧星人專文】網紅之路艱難,沒有真心撐不住


圖片|ig@caroline_joy

雖然,這不過是各人對生活的需求,不應批判,但不論哪種方法,都應該是以「減少」為本,執著於虛無的美不是反而會使用更多嗎?比起真的捨棄身外物,他們更似只追求一張「騙讚」照!你身邊又有這樣的朋友嗎?

「需要型」:只留下最需要的,買優質的物品


圖片由香港 01 提供|ig@thelaminimalist


圖片由香港 01 提供|ig@cherylstrayed


圖片由香港 01 提供|ig@charlotteinwhite

另一種也是最常見的,就是留下最需要的,不斷地發掘究竟有什麼是自己不需要的。他們追求擁有更少、需求更少,讓生活回復到最基本。

這派「斷捨離」的家居不至甚麼都沒有,但什麼也是剛剛好,即使是日常的消耗品,也會無視優惠,堅持「用多少,買多少」的原則,拒絕佔用家中的空間來「未雨綢繆」。衣物或家具,都會選用最好的,目標是可使用一輩子。


Charlotte 也是奉行簡單生活,亦有寫書說素食與生活。|ig@charlotteinwhite

這「派」比較人性化,不如一些「極端份子」,斷到連椅子都不要,一家人席地而坐,境界太高、太難做到。如筆者先前訪問本地攝影師 Charlotte(相關文章),她奉行的簡單生活也是按需要選擇優質的物品,她道:「要是我購物,一定要想像它未來五年、十年,我看到它也不會厭惡才行。」

「旅行型」:家當就只有一個背包,說走就走?


《Wild》的故事亦與放下所有去旅行的「斷捨離」主義相似。|《Wild》劇照

第三種「斷捨離」的方式,十分有型,在國外較為流行,家當就只一個大背包,或是 Vanlife 般住在旅行車上(相關文章),說走就走。時時看外國 youtuber 的影片,時時都看到有人對煩擾生活感到厭倦,深受斷捨離這概念感動,卻又不知從何著手,便試試一人露營、攀山、甚至是當上背包客,到處遊歷,或一星期,或一個月,便醒悟自己生活所需不過一個背包,卻令他們更當心眼前足下,沿途風景光比起身外物,重要多了。

延伸閱讀:跨出那一步,一個人旅行找回面對生活的勇氣

筆者自問不敢挑戰,但走一趟這樣的旅行,不講究用什麼行李箱、非購物為主的旅程,實在人生必做的「bucket list」之中,那不只是物件上的斷捨離,在百忙中逃離,也是心靈上的斷捨離。

說到尾,斷捨離都是透過捨棄身邊不重要的事物,留白予房間、心靈,讓人有空間留心真正想要的人生;另外減少浪費、對抗快速消費,追求「可持續」的生活模式。以上三種最受歡迎的「派別」中,你又找不找到自己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