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總是嫌棄我的處世之道,當下固然憤怒,但這些否定的話語中,是帶有母親的焦慮與憂愁的。長大之後,與家人相處是一門學問。

當了媽媽之後,要怎麼跟自己的媽媽相處,也是一種學問。

推薦閱讀:為你抽牌|奧修禪卡:正因為有共修的功課,此生才成為家人


圖片|來源

上一輩的爸媽對子女不太走鼓勵路線,常要指出子女的缺點,希望他們改進,原意都是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後別人,不懂人情世故,在外面吃虧,但是殊不知,這樣的「習慣」,很可能讓孩子終其一生都在做一個想要滿足爸媽期待,害怕別人失望而自己跌得一身傷的人,像我就是。

我媽對我兒子這麼大還戒不了尿布,吃飯不定時定量相當的擔心,就指責我沒有好好教兒子,這樣以後去上學要怎麼辦!?然後對我在選前政治傾向上太過表態也覺得不妥,認為這樣的表態會影響我的工作,說不定被「點名作記號」,將來政黨輪替後會被起底、網路霸凌!

不知為何,冷靜想一下就可以理解她的動機,都是怕我或是孩子在外面受傷,但是卻使用了強硬指責的語氣,包裝她的擔心,似乎身為母親就應該用這些方式讓孩子聽進去,並強制執行。年輕的時候我可能默默地就忍下來了,就算不願意也摀住自己的嘴巴,不想變成讓媽媽擔心的孩子。但是當了媽媽之後,這口氣卻反而忍不下來,有一種「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無法選擇怎麼被對待,但我現在已經是媽媽了,還不能自己決定怎麼對待我的小孩嗎?」

上樓冷靜了幾個小時,回頭我媽想繼續跟我溝通,轉換了語氣,把她想說的再重申了一次,但是我卻無法自己的在街頭哭了起來。為什麼哭?我說:「我陪孩子的時間不比別的媽媽少,我也可以把他丟去學校讓老師教就好,我教他的也很多,但是就是有些關他過不了,我也很苦惱,但為什麼妳都只會覺得我寵他,沒在教,教育的方式很差會害到他!?妳當外婆會擔心他,難道我當他媽我會不擔心嗎!?」

但我媽卻說:「那是我關心他才講他,別人家的小孩我才不管咧!」我說:「但妳看到他,永遠只會嫌他這裡不好那裡不好,我從小長到大,妳也都不稱讚我,結果我活到這麼大,這麼努力念書,現在認真做戲,我還是永遠都覺得自己不夠好!!因為妳從來不說我好!!」

我媽看我哭到不行,竟回我:「哪有人會在外面稱讚自己小孩的,要笑死人喔!誰會這麼做?都嘛要說自己的小孩不夠好,還要再努力。如果妳都不能聽人家批評,只想要我捧妳,好啊!那以後那些都不要說,就說一些妳聽了高興的就好了啊!」

我簡直大怒到不行,這話讓我覺得我自己沒有一點值得我媽媽肯定,還讓她用那種「既然妳只想聽到好聽話,那我就說吧」的態度來解釋我的不平衡感。

推薦閱讀:如何擺脫家人情緒勒索?真正的孝不是順從,而是溝通

我就感知到了這兩代教養的差異,上一代,希望建立好小孩的教養,會半強迫的要他們學習「社會規範」,且視為是身為父母的責任。多用指責少用誇獎,為了讓孩子謙遜、聽話,做個有耳無嘴,不管是對自或是對這個社會來說都「安全」的小孩。於是我媽認為,我沒有讓自己的孩子,達到幾歲時小孩該有的樣子,就是縱容,就是溺愛,就是會像狄鶯一樣,教出下一個孫安佐!她覺得她用言詞嚇阻的方式也只是剛好而已,因為她會擔心。所以她不知道她在濫用她身為母親的權力。她不知道身為母親對孩子的話語會成真,她不知道身為母親,對自己孩子說出的話會影響他一輩子!她不知道她一直念我不會賺錢,我就真的不會賺錢,她不知道她一直說我兒子長大之後會變成孫安佐,說不定就如她所願,她不知道如果在我小時候常誇獎我,我一定更懂得肯定自己,如果她讓我可以活得更像自己,說不定現在早已成就非凡。


圖片|來源

她不知道,她只希望自己小孩平安,不要跟別人不同,不要大聲表達自己意見,不要被人攻擊,最好也不要成功。她不知道她的外孫跟我一樣是高敏感型的人,她覺得的輕輕一拍,我已被這些負面話語打倒在地,她不知道她所謂的「好意」,這麼多年來一直侵蝕著我的自信心跟自我價值感,但當我說出這一切時,她卻回:「我沒念什麼書,我講話就是這麼粗枝大葉,我怎麼知道妳會這樣想,我媽媽以前對我講話更直接。」

所以我想修正這樣的循環,多讓我兒子多點表達自我的機會跟空間,不勉強他的讓他慢慢長大,一直鼓勵他的長處、不去催促他的弱點,對她來說卻是「太過縱容」。怎麼不想想,如果她以前教我的方式很好,那我現在為何不繼續沿用?那代表我長成了「我媽希望的樣子」,不代表我長成「我希望的樣子」,我現在為了我兒子好,去「矯正」我兒子的行為,難保他變成爸爸之後,不會有跟我一樣的遺憾,結果用著反叛的心情去面對過往。

然而不管我對母親的溝通方式如何抱怨,這絕對不是她獨有的,與我一代的人,母親大約六七十歲,在戰後長大的她們有太多時候生活是貧困的,政治是壓迫的,社會是不安的。白色恐怖時代,人人謹慎度日,只要能夠賺飽養家活口的錢,公理正義都擺一邊,就算是被老闆壓榨了,也要告訴自己「只要像牛一樣肯做,不怕沒有田可以犁」才造就了台灣經濟奇蹟,但是勞工一輩子是勞工,怕做錯事情被人辭頭路,只能處處點頭稱是。處在新的時代,要教育出的不是那種事事聽話,每題都答對就叫做人才,要懂得應變、懂得思辨、懂得追根究柢,還要保有高度的主動性,才能夠勉強應對這個巨大變動的時代的來臨。

我真心覺得我兒子不合常規是種希望,如果他時時都照進度來,我簡直不會發現這個世界,有我想像不到的一條路,也不會發現他三四歲就可以在繪畫上面展現驚人的創造力,也才知道孩子的每個階段成長,都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當然我跟孩子都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怎樣在情感與理智之間,找到一個好的平衡持續成長,的確很需要智慧。

處於中間世代的我們,對上對下最重要的還是溝通與連結,如果母親那輩已經無法有任何思考模組上的改變,以及溝通模式上的更新,那如果希望讓愛不要變阻礙,我們要思考的是:她們在擔心什麼?她們需要什麼?她們又想證明什麼?

以反對作為溝通的起手式,我們該如何不流於情緒,破解母親刁難的背後動機?

不少同為母親的朋友跟我反映,他們在教養上常受到母親的質疑,好像自己怎麼做都不夠好,似乎是找不出一點值得母親讚揚的地方,但是自己明明就是母親生下一手養大的孩子啊,到底是母親不肯定我們,還是她們不能肯定自己呢?

這樣推測,母親這個身份會在人生的幾個階段,慢慢地卸下其重量,卻永不退役。孩子從出生到入學前,是母親最被需要也是與孩子最親暱的時刻,在這個階段,母親從新手慢慢走向老練,最被折磨也最為甜蜜。接下來孩子入學,慢慢有自己的新生活圈,母親的影響力也會下降。當孩子開始談戀愛走入家庭,生命從摸索慢慢找到重心,也產生決定性的重心轉移。孩子變成父母,身分轉變,獨立性已達成,開始一個新的循環,也就在此時,上一代母親的身分幾乎失去了發聲的機會、權力與影響力。加上身體的體能降低、不被需要的焦慮感、面對死亡的恐懼,再再讓她們面對自己隱性或是顯性的「消失」,感到極大的不安。而這種不安的訊號,如果沒有適時地釋放,讓忙於工作與新家庭的子女接住的話,難免轉化成負面的情緒與表達方式,最後的出口,便是用負面的話語來試圖奪回子女的注意力與最後話語的控制權。


圖片|來源

如果母親的話語讓妳感受到「妳這樣不行!」,她想表達的可能是「妳還是需要我」,而深層的的動機則可能是「我還沒老,我還是可以幫得上忙」,更或者是覺得自己的責任還沒盡了,還沒把自己的孩子教好,於是在這個讓她憶起「身為母親最被孩子需要的時刻」,期勉自己再次披掛上陣。但這時也是最容易產生衝突的時刻,好不容易長大可以證明自己的成年孩子,一再一再的受到兒時權威的批評,就會認為自己始終無法得到肯定,始終無法從孩提狀態獨立成熟長大,而感到憤怒。所以這時成年孩童也會心中吶喊「我已經長大了!」「我想自己試試看!」「妳不要一直否定我,我可以!!」尤其是成長過程中一直被父母親以愛為名的管束過度的孩子,此時真希望自己就像斷線的風箏,一去不再回。卻無法忽視,母親與孩子的血濃於水,是永恆無法切斷的生命臍帶,母親被掛著的是,一枚永不退役的勳章。

可是當已經成人的孩童,變成母親要教導孩子的時候,會有很多過往教養的畫面浮現。潛意識中,就會把人拉向兩極,一個是「要像媽媽一樣」,一個是「不要像媽媽一樣」,這時潛在童年那些早已被遺忘的管教印象,此時通通想起來了。先不論父母親的教養觀念不同,或是兩代之間、婆媳之間的教養觀念不同,就連自己都會對「該怎麼當個母親」有很多內在的辯證。於是此時的新手媽媽,內在也在承受著「我該怎麼當個媽媽?」「我會是個好媽媽嗎?」「我的媽媽想教我怎麼當媽媽,但我畢竟不是她」「我又該怎麼一邊當被管教的女兒,一邊當管教人的媽媽?」在輸入與輸出之間,不等比例的,即是這些年從孩童長大成人的過程中,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遭遇、涵養、價值轉變,顯現出了一個讓母親都感到陌生的自己。

「妳現在離我好遠,我都不知道妳在想什麼」這是我母親對我說的話,我想也是她心中最深的喟嘆。念了大學、出了社會、戀愛結婚生小孩後,不可避免地與原生家庭接觸的時間變少,中間各自的轉變無法即時更新,彼此存在著以前相處的印象,卻有太多的不同,要在一次又一次的衝突中被察覺。

或許現在的上一代母親,就像所有從工作職位上退下來的前輩,對著現在坐在她位置上的人,心中那種包含了期許同時又失落的心情,會一再反覆的循環出現。但其實,肯定自己的女兒做得好,不就也是肯定自己是個好媽媽嗎?肯定自己的孫子、外孫教得好,不也就是在肯定自己的女兒是自己的好成績嗎?


圖片|來源

上一代的媽媽們,您們辛苦了,您們所該負的重擔都已負了,該跑的長路也已到了中繼站,孩子能建造家庭,不讓父母擔憂,就是自己當年教養的好的明證。兒女願意自己擔負起教養的責任,更是一種承擔,心中應該大幸,而非憂愁。而我們若也能鼓勵父母享受人生晚年的風景,肯定她們年少時對家庭的付出,榮耀她們經驗累積而成的智慧,在這個社會快速的變遷下,當年的優勢已轉為弱勢的時刻,平和的,維持適當距離的,完全政權轉移,負面循環才不會成為一個家庭,世代累積打不開的死結。也期許自己,終有一天也會成為上一代母親,那時,我們也要有智慧做到經驗的傳承,讓愛不成為彼此的阻礙,共勉之。

推薦閱讀:致總在身後的家人:是你們讓我放手一搏,追尋自己的人生